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筱萍 《奋斗》2001,(9):48-49
权力和义务是什么关系?宪法明确规定,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还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可见权力和义务的关系具有统一性,两者是不可分离的。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正>所谓社会民主治理,主要是指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在承认个性化、多元化的基础上,在保证公民享有权利的前提下,多元权力主体通过互动、协调、沟通、妥协等方式,确保社会公众利益的最大化,实现公民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最终实现社会善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我国社会民主治理进程,需要转变政府治理方式和思维,走出权力至上、权  相似文献   

3.
学习和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最重要的就是抓落实,注重实效,真正提高每个公民的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围绕这两个方面,我们认为,公民道德建设应当正确认识和把握以下三种基本关系。一、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公民是国家依法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社会人。“公民”之公,在于它体现着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从这样的关系来看公民道德建设,其核心问题在于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在道德领域,所谓权利就是指人们在道德生活中享有的坚持道义的权利,或者说是做符合道德要求的事的权利。所谓道德义务,则是指人们在道德生活中所…  相似文献   

4.
权力与权利的平衡——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燕 《求实》2006,(8):60-62
公民权利的实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然而当今中国权力与权利的严重冲突,使得公民无法充分享有权利。为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应从目前权力与权利冲突的表现和原因入手,分析平衡权力与权利的途径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新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一内容是建国后三部宪法都没有的。只有大家都遵守和履行公民对于国家和社会应尽的各项基本义务,才能保障大家都享受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在资本主义社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不仅不是平等的,而且是根本对立的。这种对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权利保障法律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鸣  杨正喜 《学习论坛》2006,22(4):70-73
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工不仅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法定权利缺失,而且他们实际能够享有的应然权利和法定权利较之城市居民也有一定的差距。当前,完善农民工权利保障法律机制,首先要在立法上消除对农民工歧视性的法律规定,恢复农民工国家公民的主体地位;其次要强化政府义务,加强政府对农民工权利的保护;再次要完善司法救济制度,使农民工在权利受损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济。  相似文献   

7.
公共危机需要由政府使用包括紧急权力在内的紧急措施加以应对.对于现代社会的公民而言,在公共危机应对中需承担服从义务和协助义务,同时需要让渡部分权利以服务于公共利益和消弭危机.但危机应对中权利限制并不意味着政府权力溢过全部权利边界.现代国家和国际社会都禀持一定的制度和原则以保障危机应对中某些权利不被克减或侵害.  相似文献   

8.
问:草原承包经营者享有哪些权利?应当履行什么义务?答:享有按照承包合同规定的内容自主利用草原,并从中获取收益的权利;享有生产经营自主权、产品处置权、收益权和转让权;当承包草原被依法征用、占用时,有权获得补偿;在草原承包期届满后,原承包经营者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承包权;享有对违反草原法律法规、破坏草原的行为进行监督、检举和控告的权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4,(18):20-21
腐败是用公共权力来谋取私人利益。公共权力本来是用来保障公民权利特别是公民各项人权的,而腐败官员用公共权力来谋取私利,不仅使公民权利得不到保障,还会使公共权力受到侵犯。例如,警察腐败可能造成非法拘禁、刑讯逼供,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检察官腐败可能导致滥权枉法、任意拘捕,非法剥夺人身自由;法官腐败可能造成审判不公和冤假错案,侵犯公民得到公正审判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公民资格的内涵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民资格是规定政治共同体成员的基础,从根本上意味着平等,它经由公共权力的认可,体现着公民个体权利与义务的平衡以及以公民道德为主要内容的公共精神。不同共同体保持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动态平衡的角度不同,造成了现实中多种多样的公民资格形态。  相似文献   

11.
著作权法(即版权法)是确认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享有某些特殊权利,规定因创作、传播和使用作品而产生的权利与义务的法律规范。制定著作权法,建立著作权保护制度,从法律上保证了作者对其作品享有人身权利和经济权利,也保护了为作品的发表与传播付出创造性劳动的传播者的合法权益。我国1990年制定的《著作权法》构成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及主要法律渊源。新闻出版业与著作权法有密切关系。新闻媒体及其成员是新闻产品的生产者,同时也是新闻产品的传播者。新闻产品传播过程中,作者、传播者及社会受众相互发生密切社会联系和利益关系。为了维护作者、传播使用者及公众之间利益平衡,调动广大作者创作的积极性,著作权法不断调整三者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规范新  相似文献   

12.
吕桂玲 《求实》2006,(Z4):251-252
农民权益能否得到切实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整个"三农"问题能否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农民权益是指农村居民作为社会成员、国家公民享有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卫生及社会保障等各种权利和应得的利益.农民权益就总体而言,既包括政治权利,也包括经济权益和社会权益.其中政治权利是基础,没有平等的政治权利,也就不可能有平等的经济权利和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13.
确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是我国宪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正确认识和把握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相互关系,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切实做到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积极履行公民义务。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有权利就有义务,有义务就有权利,它们是相互关联、对立统一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第610页)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是我国宪法和法律的一个重要特点。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保护…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公民体育权利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权利是公民依法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公民的这一权利已得到了初步的实现和保障。然而相对于国际人权公约的条款规定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体育权利保护的需求而言,我们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体育法律保障体系,以确保公民体育权利的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15.
权利本位是法治的必然要求,法治与权利本位具有直接相关性和发展同步性。权利本位基于权利先于权力、权利先于义务以及权利先于功利的逻辑,在理论上厘清了法律制度建设的起点、重心和方向问题,为促进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公民文化发展进而推进法治国家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党员的权利     
《求实》1980,(Z1)
党章(修改草案)不仅规定了党员必须履行的八项义务,同时规定了党员的八项权利。充分认识党员享有权利的意义,切实保障和正确行使党员的权利,对于促进党内民主生活的高涨,充分发挥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党员积极维护党的利益,都是十分必要和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行政调查作为行政机关收集信息、制定政策、作出决定所必经的程序性活动,是应向国家承担责任的职责行为,而非向当事人履行的义务,因而一般不承认相对人的行政调查请求权。但是,由于行政调查具有外部性,当行政机关未进行调查或懈怠调查,且理由说明不充分、相对人的利益存在被侵害的可能性,同时该利益属于法律上值得保护的利益时,行政机关对国家负有的调查职责即转化为对相对人的义务,相对人也就享有了要求行政机关行使调查权的主观公权利。行政机关拒绝行使调查权的,当事人可以寻求权利救济。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利益多样化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新课题。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人民依法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要求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使各方面利益得到合理和有效实现;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健全完善公平合理的社会利益格局和利益获取机制;全党要增强代表的意识,发扬代表的作风,提高代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道德观念的源头上,中、外不同文化在表现形式上虽有差异,但在尊崇正义、将义列为主德的根本原理上是一致的。公正就是为一定的道德体系所认可的对社会成员之权利和义务的恰当分配,就是一定道德体系的权利命令。当代社会公平正义的第一要义,就是主张权利平等,尊重人权和公民权。罗尔斯等人的当代公正理论,从不同的权利视角对此作出了诠释。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利益分配上,公平正义原则将确保社会成员所得待遇合乎其应有权利和基本人权,维护利益相关者正当所得的适度不平等,反对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的社会不公。在当代社会,除非弄清权利问题,没有任何通向公平正义的捷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宪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明确规定了高校学生拥有作为受教育者以及作为普通公民应享有的权利。但由于自主管理权的界限不清以及受传统理念的影响,高校管理往往忽视和侵害了学生的权利,影响校园的和谐与稳定。只有既充分保障学生权利的行使,又教育学生正确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构建真正的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