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6年春,清明时节雨纷纷。罗明穿着一身朴素的学生装,正要离开厦门琼州会馆,春生堂药局的一个伙计向他奉上一张请柬说:“罗先生,我家老板有请光临。”春生堂药局的老板是国民党福建省党部的常委,他请罗明有什么事?当时是国共合作时期,罗明略一考虑,不亢不卑地回答:“请转告你老板,我一定如期赴会。”于是,他找厦门党团特别总支书记阮山商量。阮山说:“春生堂药局老板是中间派人物,虽然不明他邀请的目的,厦门左派力量占上风,应邀  相似文献   

2.
1930年8月,我在中共福建省委(厦门)秘书处工作时,认识了当时任省委书记的罗明同志,从此,两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至年底结为夫妻。 同年12月,中央认为福建省委执行了李立三路线,犯有错误,要调罗明、黄剑真(秘书长)、王德(团省委书记)到上海,另行分配工作。1931年1月,罗明等接到中央通知后,交代了工作,赶忙到了上海。当时的党中央,王明掌权,特地派人来旅店批评罗明执行了李立三路  相似文献   

3.
从1933年2、3月间开始的中央苏区大规模反"罗明路线"斗争,一直到1934年10月主力红军长征时才缓和下来.反"罗明路线"的矛头实际上指向毛泽东,这是许多人都看得清楚的.  相似文献   

4.
解放前,我父亲 7岁、伯父 9岁时祖父就去世了,本来就很穷的家更是雪上加霜。伯父 16岁那年被国民党抓了壮丁,他饥饿难忍,便乘机溜走了。乡丁到家里来抓人,没见到伯父便把我爹给抓了去,我爹当时才 14岁。伯父知道我爹老实、本份,给国民党当炮灰,只有死路一条,就寻到国民党部队把我爹换了出来,不久后伯父又逃走了。从此,两兄弟一直不敢回家,在外面躲到解放后才回来。   解放了,人民当家作主,穷人彻底翻身,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可我家还是贫困,两间住房是祖上用土坯垒造的,低矮、潮湿、阴暗。 1970年春末夏初的一个晚上,一场…  相似文献   

5.
贺子珍与我家的渊源 贺子珍与我家不是亲戚,更主要的是革命关系.我的继父吴成德是个知识分子,教书先生,受革命思想影响,192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允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吴成德任永新县南四区宣传部长,区农会组织委员.  相似文献   

6.
崔奇 《党的文献》2005,(4):91-94
1946年秋,我军在南满的根据地面临的战争形势,异常严峻.国民党于10月初撕毁"停战令",在东北重新燃起战火.他们对东北制定了"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作战方针,企图先吃掉东北民主联军南满部队,解除后顾之忧,然后再全力进攻东北民主联军北满根据地.当时,我南满部队(辽东军区)只有两个纵队及两个独立师,兵力不足4万人.国民党军以8个师约10万兵力向南满根据地进攻.我军在撤出安东(现名丹东)等县城后,曾于新开岭战役全歼国民党五十二军的二十五师8000余人.然而,在双方力量悬殊的形势下,国民党军继续攻占通化等地,向长白山推进.到11月下旬,南满根据地仅剩下临江、长白、抚松、濛江(现名靖宇)4县,人口只有22万,地形狭窄,供应困难,形势十分危急.  相似文献   

7.
戈代 《党史博览》2012,(6):22-25,29
周恩来:"一次试验,多方受益" l960年8月,我从河南省新乡市一所高中毕业后,被保送到哈军工学习.这是一所高度机密的学校,我们入学进行政治审查是按绝密标准进行的.当时不仅审查了我高中三年的全部学习成绩、政治思想表现和身体状况,还审查了我家三代的历史. 1964年10月10日,我吃过晚饭后在校园里散步,突然有个同学跑过来告诉我:"快到系主任办公室开会,有紧急任务."我问:"什么紧急任务?""不知道,快去吧.这是系里直接点的名."这个同学不容分说,拉着我就直奔系主任办公室.  相似文献   

8.
晓农 《党史博采》2003,(1):10-14
甫抵苏区的博古,从罗明口中听到"按毛主席指示"一语大为不快,后看到罗明的材料,又有"最好领袖毛泽东"等话,并抨击临时中央的对敌策略,大为光火,认定在福建形成了以罗明为首的机会主义路线  相似文献   

9.
难忘的岁月     
李培桐 《共产党人》2005,(20):32-33
1937年上半年,保定特委书记刘秀峰(后来才知道的)为躲避国民党的抓捕,住在我家。他眼睛很大,我们都称他“大眼刘”。我当时只有11岁,正在村子里上小学,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共产党,什么是国民党。只记得那时学校的围墙上有国民党画的漫画,内容就是共产党杀人放火、共产共妻等。所以,我以为共产党就是漫画中的那个样子。有一次,“大眼刘”对我说:“你看我这人怎么样?”我说:“挺好的。”  相似文献   

10.
国民党元老之一的于右任是著名的书法家、诗人和爱国者.他早年曾与共产党人一起创办了著名的上海大学.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时,他提出国共两党"合则两益,离则两损",抨击了当时的"分共"逆流.抗日战争时期,他主张两党团结,共同抗日,并为中共中央在武汉创办、后迁至重庆出版的机关报--<新华日报>题写了报头.抗战胜利后,于右任对蒋介石国民党的反共内战政策表示不满.1949年4月,李宗仁派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飞往北平,进行国共和平谈判.接着又拟派于右任作为特使飞往北平,参加谈判.而张治中却认为于右任留在南京可更快促成<和平协定>,因此电告李宗仁"请于暂缓来平".以后,于右任期待南京解放,但却在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的4月21日,被国民党武装人员强行架走,离开南京,辗转上海、广州,到了重庆.后来,他未能与老妻、爱女见上一面,就又被胁迫于11月28日到了台湾.从此,这位须发苍苍的老人开始了隔海相望、怀念大陆亲人的暮年生涯.每念至此,于右任都会说:"文白(即张治中)误我!文白误我!"  相似文献   

11.
国民党元老之一的于右任是著名的书法家、诗人和爱国者.他早年曾与共产党人一起创办了著名的上海大学.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时,他提出国共两党"合则两益,离则两损",抨击了当时的"分共"逆流.抗日战争时期,他主张两党团结,共同抗日,并为中共中央在武汉创办、后迁至重庆出版的机关报--<新华日报>题写了报头.抗战胜利后,于右任对蒋介石国民党的反共内战政策表示不满.1949年4月,李宗仁派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飞往北平,进行国共和平谈判.接着又拟派于右任作为特使飞往北平,参加谈判.而张治中却认为于右任留在南京可更快促成<和平协定>,因此电告李宗仁"请于暂缓来平".以后,于右任期待南京解放,但却在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的4月21日,被国民党武装人员强行架走,离开南京,辗转上海、广州,到了重庆.后来,他未能与老妻、爱女见上一面,就又被胁迫于11月28日到了台湾.从此,这位须发苍苍的老人开始了隔海相望、怀念大陆亲人的暮年生涯.每念至此,于右任都会说:"文白(即张治中)误我!文白误我!"  相似文献   

12.
孟东 《党史文苑》2002,(2):30-32
1933年初,中共福建省委代理书记罗明因支持在党内受"左"倾路线排挤的毛泽东的各项主张,与"左"倾临时中央产生深刻矛盾.不久,"左"倾临时中央将其召到瑞金撤职批判,并在各根据地开展揪"罗明路线"代理人的斗争.  相似文献   

13.
杭标 《党史博采》2004,(9):20-21,43
罗明是因"罗明路线"而出名的.罗明,又名罗善培,福建龙岩人,1895年生,1925年入党,长期在福建西部地区进行建党与组织农民斗争的工作,1927年任中共闽南特委书记,1928任中共福建省委代理书记.  相似文献   

14.
朱积垒同志是福建平和县九峰公社上坪村人,出身于一个富裕家庭,他本人是学生。幼年在平和县小学、中学读书。以后,到厦门集美师范继续念书。他当时同地下党领导人罗明同志一起,搞过革命的学生运动。朱积垒同志表现很好。据罗明同志讲,是他介绍朱积垒同志入党的。  相似文献   

15.
韩枫 《党史纵览》2005,(8):54-55
1939年3月,我在大姐、中共秘密党员韩淑仪的帮助下,在广西桂林市国民党统治区,参加了全国闻名的少年儿童革命团体--新安旅行团(以下简称"新旅"),那年我13岁.1941年"皖南事变"后,按照中共南方局书记周恩来、中共广西省委书记李克农的指示和安排,新旅的一部分骨干团员分批撤退,经香港、上海安全转移到江苏北部的盐阜抗日根据地.当时我也跟随团体到达了盐阜区,并于1942年5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以后被选为团务委员、党支部委员,参与了新旅的领导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临危受命守东山 1953年春,当国民党军突袭福建大陆沿海以牵制我在朝军力的企图屡屡失算后,由美国中央情报局控制、落户台湾的"西方公司"从幕后跳到了台前,策动国民党军加紧"反攻大陆"的步伐.他们的眼光盯在了东山岛.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后,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其中一些优秀的共产党员还在国民党内当了"官",以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两党的党内合作。毛泽东就是其中的一位。若论他当时在国民党的职务,要高于与他同在国民党内当差且成为他后来的政治对手蒋介石。随着政治局势的发展,蒋介石在国民党内的地位直线上升,远远超越了毛泽东。  相似文献   

18.
由于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罗明成了博古批判毛泽东的"靶子" 罗明,广东省大埔县人,生于1901年9月,1921年考入厦门集美学校师范部渎书,1925年又考入广东大学(后改称中山大学),同年9月参加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9.
近日,偶然读到《杜聿明为何怀疑郭汝瑰》这篇文章,文中记述之事,再一次引起我对清贫与共产党员的思考。文中讲到,杜聿明怀疑郭汝瑰,起因于杜到郭家的一次探访。在郭家,杜聿明惊奇地发现,这位堂堂中将厅长,客厅里的沙发竟然打着好几个补丁。杜聿明想:我在国民党里已经算是"清廉"的了,郭汝瑰的家竟然比我家还寒酸,他不是共产党谁是?为什么杜聿明仅凭郭汝瑰客  相似文献   

20.
忆昭礼烈士     
陈昭礼烈士被国民党顽固派暗杀至今已四十五年了,回顾与昭礼共同战斗过的历程,我的心久久难以平静。(一)我和陈昭礼认识是在一九二六年冬。当时,北伐军东路军进驻福州,不到二十岁的昭礼受党中央委派,从上海回到福州地委工作。那时我家在朱紫坊三十九号,有住房二十多间,后门可以通向两条巷子,从事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