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论"治未犯"——关于"溯源防范"与"不管而管"制度的建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对预防犯罪的研究应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并重、东方文化的“心性教化”与西方文化的“行为规制”并重。我国预防犯罪应借鉴中医“治未病”的道理而“治未犯”,即未犯先防、刑后防犯,建立“溯源防范”制度,在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推广源流监控制度,建立“不管而管”制度,即被害人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2.
当下我国社会诚信问题诱发的根源,不仅有道德,也有制度.不合理的制度以及制度不管用,都会诱发非诚信行为。制度作为一种正式的社会规范体系,是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其规定合理与否至关重要。一旦制度规定不合理。就会“诱逼”虚假失信行为,产生大量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制度变通”现象,导致“集体性”非诚信行为泛滥。另外,制度失效也会诱发不诚信行为。制度尤其是法律制度对非诚信行为不能实现严惩,消解的是法律的权威和尊严,瓦解的是社会成员的法律信念和信仰:社会诚信建设,不仅仅是社会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3.
从抢客到抢地盘,从躲在暗处到公然正常运营,“越治越多”的“黑车”,如今在一些城市已公然成市。记者近期在北京、黑龙江等地的采访中发现,长期违法经营的“黑车”现象在不少地方已经成为“不治之症”。  相似文献   

4.
李艳霞 《人民论坛》2020,(4):132-135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是用以分析二战后欧美国家公众价值观变迁的理论命题之一。其核心观点是:经过长期经济繁荣之后,公众价值观发生了由“生存价值观”向“自我表达价值观”的转型。这一转型将引发一系列社会现象,如经济要素对个人幸福感作用的边际效用递减,公众在社会各领域态度和行为的“个性嵌入”,期望多元、政府“超载”和“批判性公民”的出现,等等。在理论层面,以“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为核心的社会变迁理论通过理论建构与实证分析力图证明文化可以作为独立变量影响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应当成为人们认知世界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5.
城市“黑车”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黑车”问题对各地的治安秩序治理都是个不大不小的困扰,本文从“黑车”的现状和危害入手,分析了产生“黑车”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治理措施,希望通过标本兼治彻底解决“黑车”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那些城乡结合部、地铁口等地出没的非法营运车辆,老百姓俗称“黑车”。打击非法营运,事关百姓利益,事关社会和谐。打击“黑车”——这个公众关心的话题也成为上海人大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作为查处“黑车”的主要执法者,却不具备扣留“黑车”的权力的状况将不复存在。国务院法制办日前复函交通部,明确了查处无证经营出租汽车的法律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无证经营出租汽车行为的处罚没有规定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的规定处罚。据了解,为维护出租汽车行业稳定,保护合法经营者的权益,打击无证经营的“黑车”,交通部此前向国务院法制办请示明确查处无证经营出租汽车的法律依据。国务院法制办在《对〈关于请明确对未取得出租车客运经营许可擅自从事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8.
从"考研心态"看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欢 《青年探索》2002,(2):32-35
在研究生教育逐步取代本科教育而成为精英教育的今天,我国原有研究生招生制度显出了诸多弊端。本文透析近年来出现的“考研热”以及“考研专业户”现象,对现行研究生招生制度存在的弊端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性对策。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进程中的"代"与"代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沟”是在20世纪才在全世界范围较普遍呈现的社会现象,而当今世界最明显的特征是现代化。因此,考察“代沟”,必须将“代沟”的形成原因及发展历程,置入现代化进程进行分析。在现代化进程中,“代”的双重属性发生了分化和变迁,并在此历史过程中相互作用,共同促使“代沟”现象的出现。因此,“代沟”是现代化进程中“代”的双重属性相互作用的必然产物,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现象。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探讨法律行为制度产生之历史背景入手,论述了私法自治与法律行为的关系和现代社会法律行为制度存在之必要性。并阐述了我国《民法通则》将“民事法律行为”概念代替“法律行为”概念所存在的弊端,主张应恢复使用“法律行为”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1.
"网络流行语"与青少年"自说自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所说的“自说自话”现象,原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代际间的沟通障碍。成人社会在教化青少年时,固守多少有些过时的“话语权威”,而青少年却沉浸在自身的“话语氛围”之中,致使双方“各说各的话”,相互无法沟通与理解。从这一意义上说,“自说自话”现象在当今社会确实存在,但“话语代沟”呈现在两代人之间,成人社会需作更多的反省。二是指来自成人社会对青少年的一种困惑或指责。在一些成人眼中,当今青少年“满嘴新词”,“领时尚之风骚”,是“自说自话”、“各行其是”、 难以教化的一代。对此,则需要做些分析和澄清。本刊本期的“特别企划”,正是侧重于这一困惑与指责,试图从社会学、语言学、文化学的角度,对所谓的青少年“自说自话”现象予以解密。  相似文献   

12.
云秀清  马桂云 《前沿》2004,(3):165-169
实行“失有所助 ,贫有所济”的失业保险制度是国际上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的通行做法 ,因为失业问题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 ,失业造成的代价是多方面的 ,也是巨大的。中国的失业保险制度以“三条保障制度”为特色 ,适应中国体制转轨的需要 ,具有积极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非强制:"秩序行政"通往"服务行政"的行为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晓杰 《重庆行政》2010,12(2):45-47
传统行政管理将“秩序行政”、“管制行政”视为行政行为的基本特征,并认定“强制性”为一般行政行为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这一似乎天经地义的诠释,现已因无法回应社会的需求而愈发陷入窘境。伴随公民社会的逐步成长,政府行使职能的方式不断发生变化,越来越多地采用带有契约、指导、协商、奖励等具有私法性质的非强制性手段来服务公众、管理社会,非强制行政管理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们所说的“自说自话”现象,原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代际间的沟通障碍。成人社会在教化青少年时,固守多少有些过时的“话语权威”,而青少年却沉浸在自身的“话语氛围”之中,致使双方“各说各的话”,相互无法沟通与理解。从这一意义上说,“自说自话”现象在当今社会确实存在,但“话语代沟”呈现在两代人之间,成人社会需作更多的反省。二是指来自成人社会对青少年的一种困惑或指责。在一些成人眼中,当今青少年“满嘴新词”,“领时尚之风骚”,是“自说自话”、“各行其是”、 难以教化的一代。对此,则需要做些分析和澄清。本刊本期的“特别企划”,正是侧重于这一困惑与指责,试图从社会学、语言学、文化学的角度,对所谓的青少年“自说自话”现象予以解密。  相似文献   

15.
毛振军 《前沿》2004,(3):129-131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既是对传统中国社会理想及邓小平理论的继承 ,也是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所提出的新目标 ,从政治哲学层面考虑 ,“全面小康”的政治前提是制度社会 ,道德预设是功利社会。制度社会与功利社会在逻辑上内在统一于小康社会。只有把握制度社会和功利社会 ,才能很好地理解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16.
当代社会“剩男剩女”现象形成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磊 《青年探索》2014,(4):74-78
“剩男剩女”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形成既有制度因素的影响,又有社会因素的影响,还有自身因素的影响。具体而言,市场经济体制、男女平等基本国策、“门当户对”的社会择偶标准和社会结构压力在青年身上的内化,以及青年自我同一性的延迟和对婚姻家庭的“心理恐慌”,分别从制度、社会和青年本身等方面,催生出了当代社会的“剩男剩女”现象。  相似文献   

17.
我们所说的“自说自话”现象,原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代际间的沟通障碍。成人社会在教化青少年时,固守多少有些过时的“话语权威”,而青少年却沉浸在自身的“话语氛围”之中,致使双方“各说各的话”,相互无法沟通与理解。从这一意义上说,“自说自话”现象在当今社会确实存在,但“话语代沟”呈现在两代人之间,成人社会需作更多的反省。二是指来自成人社会对青少年的一种困惑或指责。在一些成人眼中,当今青少年“满嘴新词”,“领时尚之风骚”,是“自说自话”、“各行其是”、 难以教化的一代。对此,则需要做些分析和澄清。本刊本期的“特别企划”,正是侧重于这一困惑与指责,试图从社会学、语言学、文化学的角度,对所谓的青少年“自说自话”现象予以解密。  相似文献   

18.
伍麟 《人民论坛》2020,(6):116-119
信息“中毒”不仅干扰个体的行为决策,搅乱社会的正常秩序,也干扰疫情防控的全局工作。需要理性认清人们在应急时期接受信息的心理规律,采取堵疏结合的策略,通过信息主渠道,加大宣传党的坚强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观和民族精神,及时公开回应社会热点和民众关切,快速恢复和提振社会公信力,增强人们的“信息免疫”能力,为疫情防控取得最终胜利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9.
刘国华  刘新熙 《前沿》2004,(11):176-179
“一物数卖”是典型的“二律背反”现象 ,即两个都正确的原则、制度在运作中却产生矛盾。笔者将用传统法理学方法和新兴法经济分析方法 ,以案例为切入点 ,从其产生的原因、正当性到利益的理性衡平视角 ,论证“善意违约”的正当性 ,并进行现行法诠释和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青年"过劳死"现象的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过劳死”现象屡见媒体,众多中青年也被卷入其中,造成了巨大的社会效应。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中青年“过劳死”现象的两个趋势及其形成的生理、心理、社会性根源,并从解压阀、管理制度和健康理念等角度提出了缓解中青年“过劳死”现象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