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新立本级法规45件、修改本级法规86件,批准14个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新立92件地方性法规、修改14件地方性法规,批准12个自治县修改9件自治县自治条例、新立8件单行条例。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围绕全区工作大局开展立法工作,立法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立法能力进一步增强,立法质量进一步提高,地方立法迈上了新台阶,形成了地方性法规、自治县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协同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2.
按照地方组织法和立法法的规定,较大的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民族自治州、自治县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需报经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但是,相关的法律并没有规定批准的具体程序,这就使各地在立法工作中产生不同的理解和做法。较大的市和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权有一个]变过程。从建国初期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起民族自治地方就拥有立法权,只不过当时不叫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而叫单行法规,由民族自治机关制定,而不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但其中的关键词始终是自治和变通,这是体现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保证。至于较大市的立法权则…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九届人大及其常委会自 1998年成立以来 ,在省委的领导下 ,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紧密结合甘肃省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 ,积极开展地方立法工作。五年来 ,共制定 (包括修订 )和批准 (包括批准修订 )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单行条例以及法规性决议、决定 116件 ,现行有效 114件。其中 ,省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 2件 ,常务委员会制定了 4 4件 ,修订了 2 3件 ,废止了 5件 ,现行有效 6 7件 ;批准兰州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11件 ,批准修订 1件 ,现行有效 12件 ;批准民族自治地方制定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19件 ,批准修订 10件 ,现行有效 …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75条涉及的省级人大常委会有权批准自治州和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变通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难题,是当前“分工型”立法体制下“立法放权”衔接错位的产物。这一规定并不具备法理基础和正当性依据。这一难题的解决,需要在今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修改中明确规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只要涉及“变通规定”法律和行政法规内容的,便应当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才能生效;同时明确规定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报送批准时,应当说明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出“变通规定”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民族自治地方人大有的同志问: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为什么只能由人大制定?而人大常委会无权制定?为什么还要报经省级以上人大常委会批准?据我理解,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作出上述比制定地方性法规更为严格的规定,主要原因是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对国家法律作出变通或者补充规定。对国家法律作出变通或者补充规定是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区别于地方性法规的一个根本标志。进一步研究如何对国家法律作出变通或者补充规定对于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全面有效地行使自治权,加快地方民族立法,提高民族自治法规的质量和实效确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范之能 《云南人大》2007,(11):19-19
省第八次党代会后,省人大常委会紧扣中央和省委中心工作,以促进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建设为目标,不断加强地方立法工作,先后审议法规31件、制定地方性法规11件、批准昆明市法规2件、批准民族自治条例5件和单行条例13件,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把地方立法与监督摆到同等重要的位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关于地方立法工作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把地方立法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坚持以经济立法为重点,加快立法步伐,提高立法质量。本届以来,共制定、修订和批准地方性法规57件(其中人代会通过的1件),占自治区立法总数139件的41%,其中属于经济方面的有27件,占47.4%。常委会通过制定和实施地方立法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召开地方立法工作会议、培训立法工作人员、组织牵头和提前介入等方式加强地方立法工作的组织领导。同时,进一步完善地方立法工作的程序和制度,在原有的《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规定》两项地方性法规的基  相似文献   

8.
地方性法规与自治条例、单行条例都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程序制定的法律规范性文件,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定过程、性质都属于地方立法活动,这是三者之间的相同之处。但是,地方性法规与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又分别属于不同的法律概念,具有不同的特定内涵。对于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审批机关在审查批准时应有所区别。首先,在概念上不能混淆,把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统称为地方性法规。其次,在审查的角度和内容上应有所区别,既要合法又要适当。  相似文献   

9.
信息月报     
我省自治法规清理工作已告一段落7月8日,省九届人大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委员会召开第48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提交主任会议的《关于清理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情况的报告》(书面),标志着我省自治法规的清理工作已告一段落。我省民族自治地方现行有效的自治条例3件、单行条例26件。按照鄂常办文[2001]54号《关于适应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要求清理我省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各级人大制定的决议、决定等规范性文件的实施方案》的安排,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委员会负责组织、指导民族自治地方的法规清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1980年9月28日,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吉林省选举暂行实施细则》是我省第一件地方性法规。三十年来,在省委的领导下,省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工作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截至2009年8月,省人大常委会共制定地方性法规和法规性决议、决定260件,现行有效的179件,批准较大市地方性法规和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单行条例205件。这些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涵盖我省经济、社会、文化、政权建设等各个领域,为我省改革发展稳定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为促进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构建和谐吉林,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依照宪法、地方组织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必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必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省、自治区享有立法权的市和自治州、自治县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必须报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这种备案、批准程序构成了地方立法的法律监督关系,包含了对下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同宪法、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撤销权和不批准权。这对维护国家的法制统一,提高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规范性,多了一层保障作用。但从十几年来地方立法的实践看,这一监督职权尚未得到正确、有效地行使。一是报备环节不完善。报备工作除有关法律作出过原则规定外,对报备的时效、程序等尚未作出具体规定,致使这项工作带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在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时,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通过制定和修改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笔者认为:当前制定和修改自治条例、单行条例主要是对国家法律作出具体实施性的规定较多,变通和补充规定的较少,制定和修改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工作尚未转向依法开展变通工作上来。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自1980年成立以来,把加强立法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积极开展地方立法工作,共制定了345件地方性法规;审议批准了较大的市和民族自治县报批的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451件。这些法规的制定或批准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作用。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明确每个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25年来,我省立法工作始终坚持了一个总的指导思想,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从本地实际出发,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  相似文献   

14.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湖北省十一届人大的开局之年。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制定、修改地方性法规7件,批准武汉市地方性法规和"一州两县"自治条例、单行条例7件。在立法工作中,  相似文献   

15.
宪法和法律明确授权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可以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并目.可以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但应当理清思路的是,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与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其内涵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6.
论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法规 )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项自治权。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高于一般地方性法规而具有法律性质 ,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本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要尊重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但自治法规不能规定和约束上级国家机关。制定机关和批准机关对于自治法规都享有“半个立法权”的说法 ,实际上是把报请批准自治法规视同提请审议自治法规案 ,把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法规制定权视同拟定权。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请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的规定 ,是一项宪法原则 ,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的一大特点。在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和适用范围问题上的分歧 ,源于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7.
1993年至1997年,省八届人大民族委员会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领导下,按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所赋予的职权,积极开展民族立法、监督和其他方面的工作,使全省民族法制建设取得了新的过展。──民族立法有了新的进展。五年来,省人大民委帮助民族自治地方起草了一批单行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了30件,使单行条例从七届人大的19件上升到49件,还审议批准了一批自治条例修正案。起草并被批准的30件单行条例,体现了我省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有很强的针对性,对加强自治地方林、矿、水和风景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采用,以…  相似文献   

18.
正《立法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地方性法规案、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案的提出、审议和表决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参照本法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第五节的规定,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规定。地方性法规草案由负责统一审议的机构提出审议结果的报告和草案修改稿。"获得地方立法权的设区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首部地方性法规就是规范地方立法行为的"地方立法条例"或者"地方立法程序规则"。由于地方立法是一个不断创新、完善的工作,一部地方立法条例不可能涵盖所有的立法程序,故地方立法  相似文献   

19.
民族立法作为民族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云南有特殊的地位。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目前,一个以宪法为基础,民族区域自治法为核心,由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等规范性文件构成的,具有云南民族特色的民族立法框架已初具雏形。具体讲,这一框架由以下五个方面构成:一是各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1986年省人大常委会批准了全省第一个自治条例《楚雄彝族自治州自治条例》,1991年批准全省最后一个自治条例《镇源彝族哈尼族技枯族自治县自治条例》。至此,全省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都全部制定了自治条例,并获得省人大常委…  相似文献   

20.
正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52件,审议批准设区的市、自治州地方性法规47件,审议批准民族自治地方制定、修改、废止单行条例22件……过去五年,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解放思想、求实创新,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注重提高立法质量,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为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聚焦中心工作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围绕国家和全省中心工作,突出重点领域、重大改革、重要民生方面立法,这是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立法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