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平等发展权是公民个人和国家平等享有发展机会并平等获得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利益的一项基本人权,它是以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平等权、以平等为价值尺度的发展权,也是平等权和发展权的扩展和深化。社会发展不平衡是平等发展权提出的时代背景。从行政法的角度看,平等发展权在行政相对人权利谱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但现行行政法在平等发展权保护方面尚有观念和制度障碍,亟待变革和发展。在人身权、财产权保护观念和体系已经确立的基础上,平等发展权的保护问题应当成为当代行政法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2.
从强化农民发展权的视角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有权与其他个人、群体同等地参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并享有成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必要上升到农民发展权的高度,并需要营造农民发展权的法制保障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和公力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3.
农民有权与其他个人、群体同等地参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并享有成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必要上升到农民发展权的高度,并需要营造农民发展权的法制保障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和公力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4.
发展权     
《人权》2007,(2)
发展权是个人、民族和国家积极、自由和有意义地参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并公平享有发展所带来的利益的权利。上世纪60年代以来,广大发展中国家为打  相似文献   

5.
以自然分工为基础的男尊女卑的社会性别关系,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对妇女发展权的赤裸裸的剥夺,参加社会生产是妇女回归社会、获得发展权的开端,在国家的发展政策中纳入性别观点,使妇女和男性一样平等地参与、促进并享受社会发展是实现发展权、进而实现男女平等的重要环节。目前恰恰就在就业、参政和继续教育等和发展权维护有关的问题上,上海妇女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促进、维护和实现妇女发展权,不仅能大幅度提升妇女社会参与的能力与实力,也能大大加快社会民主法制的进程及经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发展权是发展中国家对世界人权的原创性贡献,而中国为全球供给了发展权话语体系。在理念上,中国通过促进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凝练出和平发展、自主发展、均衡发展、人本发展、全面发展、务实发展等发展权理念,为发展权的实现提供了科学理性的价值导引。在人权内涵上,中国提出经济发展权、政治发展权、社会发展权、文化发展权与生态发展权五个方面的权利形式,大大拓展和细化了发展权。在实践模式上,中国开辟出了伙伴关系、发展援助、特别优惠和改善治理四种发展权的实现路径,并且在每一个层面用实践求证了理念、制度、政策的实效性,以期最大限度地释放发展权的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开展,特别是在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情况下,云南这道西南的重镇大门已经进一步的敞开,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将是一次飞跃发展,加之与东南亚各国的交往更加频繁,联系更加密切,因而研究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发展状况,就显得日趋重要,它关系到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协调稳定。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个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建设,并且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文化建设又作用于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文化具有民族性,…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社会文化与军营文化相互渗透。如何发展军营先进文化,抵制落后和腐朽文化,越来越成为部队建设尤其是思想政治建设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一、当前社会文化生活发展变化出现的新特点新趋势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明显改善,社会文化生活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具有广泛性。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传媒文化广为普及,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角落,手机、电脑进入千家万户,电视点歌、广告征婚、空中交友、  相似文献   

9.
弱势群体发展权的法理精神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弱势群体是社会中在经济、政治、社会、生理、心理等方面处于相对不利地位或状态的人群共同体。尊重和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人权尤其是发展权,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从法律的角度保障弱势群体的发展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民主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经济、社会基础之上,不能超越经济、社会性质和水平,作为政治上层建筑的民主不仅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而且要受到教育文化水平、社会意识特别是政治意识的影响。一方面经济、社会条件对民主起决定作用,另一方面,积极、稳妥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又会对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产生有力的影响。当今社会的发展是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所以我们党在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后又提出了政治文明,提出三个文明应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周建国 《传承》2010,(15):28-29
实现农民政治发展权是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要求。我国农民政治发展权存在缺位现象。完善农民政治发展权的立法、加强农民政治发展权的执法和司法救济,是保障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发展权实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马淑吉 《创造》2012,(6):86-87
以新的视角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必然是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共同进步的社会,一个现代化的强国必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同发展的国家。随着经济建设的推进、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感到,GDP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唯一目标、终极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发展最终应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十六大之后,我们党确定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把文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这标志着我们党在文化认识上的新飞跃,反映了我们党在文化建设上的战略眼光。  相似文献   

13.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已是社会各界普遍认同的基本道理。中国之所以选择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除国际国内政治因素之外,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认同不无关系。本文拟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对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作一简要分析。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是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它受制于社会的经济、政治生活,并对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文化具有历史的沉积性和继承性…  相似文献   

14.
铁路基层党组织要代表企业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坚持“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用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健康向上的文化占领企业思想文化阵地 。一、准确把握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正确理解什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所谓前进 方向,是一种目标指向,即人们向着某一预定的目标不断努力奋斗的历史过程。先进文化的 前进方向,是与经济、政治发展趋势相一致的,是受社会历史发展总进程规律所制约,并反 映这个历史发展进程的文化趋势的。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先…  相似文献   

15.
实现农民政治发展权是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要求.我国农民政治发展权存在缺位现象.完善农民政治发展权的立法、加强农民政治发展权的执法和司法救济,是保障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发展权实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论述民族出版工作对民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连干部学刊》2012,28(6):63-63
统筹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协调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18.
发展权的确立和广泛认同 ,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蕴涵着人类文明社会平等、公正、自由、和谐的基本价值。闭关自守、固步自封、君子固穷、不忮不求的传统观念 ,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观格格不入。改善物质、精神生活条件和社会、政治地位的理性追求 ,从法理上平等地属于各类权利主体。各权利主体谋求发展必然产生竞争 ,也必然促进社会的发展。经济领域的竞争本源是生产力 ,发展科学技术是竞争的主要手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回答了如何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发展与竞争的有序进行 ,则需要建立和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法律制度 ,并恪守“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 ,坚持法治与德治并举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宏伟蓝图。要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总体布局的中心环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切实加强社会发展的政治保障;更加自觉主动地加强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着力改善民生促进和谐,把社会建设提到总体布局的关键位置。  相似文献   

20.
深化改革需要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化改革需要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尹世杰当前,我国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正在不断深化。深化改革,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也需要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如何为改革创造有利的社会文化环境,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这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一经济文化一体化是当代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