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法治校园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和保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法治校园的建设,不仅要树立法治的理念,还要变革和完善高校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同时要注意协调多种关系。  相似文献   

2.
努力推进高校民主法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中,应当首先实现学校管理法治化,把握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 并针对当前高校违法犯罪现象严重的问题,探索实现高校管理法治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营商环境法治化面临法治意识淡薄、营商法律制度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完善营商环境法治化需要进一步强化法制保障;加强制度设计与非制度约束准则体系建设,营造公正的制度环境;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提高政府管理经济法治化水平;大力推进公正司法,充分保障投资者权益,为社会的安定有序和商事活动提供法制保障;以法治理念大力营造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市场环境和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4.
5.
加强我国高职院校校园法治文化建设,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社会朝向法治民主发展的动力。众所周知,传统教育体制及民众观念的各方原因,造成了高职院校具有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其校园法治文化发展的崎岖过程,为更快更好的加快建设进程,从现状、原因、举措方面,进行一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必须重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在民族地区基层的建设。针对当前不少民族地区法治文化建设面临的非法治文化习俗力量还比较强大的特殊难题,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民族地区法治文化建设的领导,并创新推进民族地区法治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一、法治国家的含义 “法治国家”依其语义,很容易当然地解释为国家以法而治,即英文的(rule of Law),但国家“依法而治”所涉及者,到底是单纯国家的统治手段(方式),抑或是此制度本身即含有国家的目的在焉!前者明显地是以法来取代传统以实力统治国家的手段,其注重的是手段层面。因此,公法学即将之称为形式意义的法治主义。基于此理念所成立之法治国,即可称为形式  相似文献   

8.
法治是融汇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理性、文明、秩序、效益与合法性的完美结合;法治思维包括两方面,即法律应当得到普遍服从的思维和良法之治的思维。法治思维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主观要件和重要内容。建设法治中国、培养和提高法治思维的具体途径包括法治思维的培养、对法治中国建设主体中关键少数法治思维的引导、法律应当得到普遍服从的法治思维的形塑、良法之治的法治思维的形塑、营造有利于法治思维建设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农村法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法治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要,而且农村法治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中国法治化的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但当前农村法治的现状却令人担忧,一是很多农民法律意识淡薄,二是普法的形式化。因此,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意识的培育。  相似文献   

10.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推进法治国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节英 《理论前沿》2008,(15):32-33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灵魂。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关键在于树立法律权威、尊重和保护人权、维护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1.
法治河南建设是对法治中国的丰富与发展,其目标是保障“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法治轨道上顺利运行,推进河南省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目前,河南省整体法治水平与治理能力有了大幅提升,但是距离更高水平法治河南建设要求尚有一定差距。更高水平的法治河南建设,应当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基本遵循和理论指导,强化高水平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法治全过程建设。为此,在立法环节,针对性提高地方法规规章制度体系质量与效率;在执法环节,持续性推进高质量法治政府建设;在司法环节,多维度加速健全司法运行机制;在守法环节,全方位提升政府培育质量与公众守法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法治建设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期待.从法律的追求、和谐社会的性质以及和谐社会的特征等方面来看,构建和谐社会就是构建法治社会.立法发展奠定制度基础、法律指引减少冲突发生、依法处置消除矛盾纠纷、法制先导创新管理体制、法治完备提供运行机制等方面都表明,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法治从确立法治理念、完善法律体系、力行依法执政、推进依法行政、实现司法功能、强化农村法治、保护弱势群体、应对突发事件、维护自然环境、实现社会公正等各个方面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3.
法家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我国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法家思想的主张也是想要建设一种法治社会,当然这种法治是一种最低层次的法治。法家思想对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建设法治中国的当下是有着重大的意义与启发的,如对功利主义思想的警惕、对法秩序的追求等等。  相似文献   

14.
法治社会应真正使法治成为常识.法治常识化能够成为社会各方主体参与社会热点问题讨论的遵循,并形成具体的讨论规则,以规范社会问题讨论秩序;常识法治化旨在为社会热点问题讨论设定结局机制,以消解社会无序争论而致的外部负效应,实现社会领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建设法治中国新时期,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从严治党具有内在统一性,社会主义法治与从严治风具有价值契合与时代统一性。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抓作风建设,既要遵循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党性观念与法治理念的时代统一;更要用法治思维来分析作风建设常态化体制机制,注重作风建设工程、体制、具体制度与行为规范的系统性、整体性、全局性;还必须努力学会用法治方法抓作风建设,致力于作风建设模式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这将有助于建立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实现党的作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相似文献   

16.
法治与政治文明都是人类文明的基本形式,本文论述了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指出二者具有极相近的内涵,建设政治文明必须走政治法治化这条路。  相似文献   

17.
法治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实践探索和完善的过程。为加快国际化城市建设进程,成都应该进一步从地方立法、市民法律素养、干部用法能力、基层法治建设、司法公正和法律服务体系等方面加强法治建设以提升成都城市"软实力"。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明确提出了建设法治社会的重大任务。建设法治社会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是构筑法治中国的基石。建设法治社会需要从精神和制度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牢固的社会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真正实现社会依法自治,公民合法权力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治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其法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和应有之义。因此,必须从建立健全有关民主党派的法律制度并切实推动制度执行,提升民主党派自身的法治理念和法治能力等方面着手,加强民主党派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中国法治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法治文化难以养成,以至于法治模式难以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一困境长久地困扰着国人,阻扰中国法治发展的深化。理性的法治文化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内在核心动力,是推进我国普法宣传教育的内在需求。在寻求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中,越来越重视自身文化建设,寻求打破法治文化建设中面临的困境,乃是今日之中国法治建设的不二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