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跨境劳务合作是中越两国互利共赢、优势互补的务实举措,对于边境产业发展、沿边地区和谐稳定、中越睦邻友好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广西经过长期的创新实践,形成了"四证一登记""两险一中心""五个一"管理信息系统、"点对点"沟通协商机制等行之有效的做法。中越跨境劳务合作下一步要大胆探索制度创新,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探索"打防控疏"并举,应对"非法就业";探索边境劳务合作试验区、跨境劳务市场、"培训+就业"等可行方向。  相似文献   

2.
根据田野调查所获取的材料,对中越边城都龙镇跨境民族的语言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和归纳,得出三点结论:母语与兼用语和谐发展将成为都龙镇跨境民族语言生活的基本走向;我国民族语文政策应该考虑跨境语言的特殊性;中越跨境民族语言和谐将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供语言服务。  相似文献   

3.
中越边境民族文化旅游节于6月16日至6月18日在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举行。这次旅游节本着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旅游促销的方法,以中越两国18个文艺团体800余名各民族文艺工作者文艺展演、联欢为主,结合穿插经贸洽谈、招商引资、物资交流、旅游促销活动。对增进中越两国传统友谊,加深相互了解,优势互补,加强边境贸易、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交流合作,发展跨国旅游事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收到了圆满的效果。这次旅游节,是由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和越南老街省人民委员会联合主办。两国两省的有关领导亲临河口参…  相似文献   

4.
跨境旅游是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重点合作领域之一,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经济增长点。跨境游客作为核心要素,其权益保障是跨境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基于信息不对称、语言障碍、停留时间有限等因素,跨境游客权益保护存在诸多行政与司法困境。"一带一路"国家间应开展跨境游客保护国际协同与合作。从建立跨境旅游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多语种跨境旅游联合投诉、构建跨境旅游纠纷联合调解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跨境旅游纠纷在线解决、开展紧急情况联合救援合作保障跨境游客人身安全等具体路径,全方位构建一套完整的跨境游客权益保护合作机制,作为"一带一路"跨境旅游业发展的有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5.
赵双全 《传承》2008,(24):134-135
中越两国边民生产上相互帮助,生活上互通有无,文化上广泛联系,这种自古以来久盛不衰的社会经济文化关系成为边境贸易牢固的基础。历史上,中越双方的边贸友好交往是主流,但也存在领土争端和战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越边境贸易机会与挑战并存,只要双方立足长远,以史为鉴,求同存异加强合作,就一定能把中越边境贸易推向新的发展台阶。  相似文献   

6.
中越两国边民生产上相互帮助,生活上互通有无,文化上广泛联系,这种自古以来久盛不衰的社会经济文化关系成为边境贸易牢固的基础.历史上,中越双方的边贸友好交往是主流,但也存在领土争端和战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越边境贸易机会与挑战并存,只要双方立足长远,以史为鉴,求同存异加强合作,就一定能把中越边境贸易推向新的发展台阶.  相似文献   

7.
一、广西沿海地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过去及现状历史和地缘原因,广西沿海地区的京族、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多居住在边远、交通不便,自然条件较恶劣的地区,因而大多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缓慢。广西沿海地区的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经受着中越两国外交关系的发展变化的影响。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广西沿海地区成为援助越南的前电,少数民族在援越抗美中作出了很大的付出。战争的波及.沿海地区少数民族的经济根本谈不上发展,连正常的生产、生活也受到了干扰。七十年代后期,中越关系紧张,中越两国双方进入军事对峙时期。由于军事摩擦,…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价值取向,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考虑:既是一项经济活动,也是一项文化活动。前者涉及乡村旅游受益主体、开发客体,后者为时间、空间之维,显示民族文化的生命力。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发展乡村旅游能让少数民族尽快脱贫致富;还能唤起人们共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以增强人们保护非物质文化的观念和意识。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宇 《前沿》2011,(9):118-120
民族地区旅游文化所依赖的资源具有特殊性,保护民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保持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要进行保护性开发,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旅游业开发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注重经济效益有机结合,以特色的文化以及造就和哺育民族的生态环境,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季康 《今日民族》2008,(12):45-47
在全球旅游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云南省人民政府提出了建设民族文化旅游大省的发展战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层次的成熟,旅游资源的商业化运作,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更加注重文化挖掘,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旅游,民族文化的展示成为了旅游资源开发的内核。旅游经济的发展,加大了民族地区的开发力度,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复兴、保护、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创造》2007,(6):74-75
秦光荣说,云南与越北四省市的合作是中越合作的重要内容。广宁资源丰富、风光迷人,发展态势良好,是越北重要经济区,云南有能源、矿产、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双方合作空间巨大。  相似文献   

12.
江淮 《今日广西》2007,(2):17-19
中越两国在解决北部湾划界争议后,合作步伐不断加快。从渔业资源合作到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从海上渔业联合监管到两国海军联合巡逻,再到建设环北部湾经济圈,北部湾,这个昔日曾频繁引发中越争议之湾,已成为中越两国之间的和平、友好、合作之湾。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20,(2)
正中国与越南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双方于1950年1月18日建立外交关系。2020年,两国迎来建交70周年。回顾过往历程,虽然经历起伏,但中越睦邻友好与全面合作关系总体保持积极的发展势头,为各自国家的发展和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越南是中国重要的邻国,两国山水相连,文化相通,风俗相近,交流往来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合作交流中,两国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最近几年,两国  相似文献   

14.
凉山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对国内外旅游者形成极大的吸引力,是发展旅游业赖以存在的优势和基础,如何把潜在的文化优势转变成现实的旅游市场优势,是凉山等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很多资源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旅游的开发必须高度重视,探讨了少数民族文化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作用,分析了旅游业的发展给少数民族文化带来的冲击影响,提出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在旅游开发中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文山州广播电视台立足州情实际,整合节目资源、创新节目形式,把民族文化的内容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起来,突出主题、创新形式、横向联合、纵深发展,为社教节目开辟出一条新路子。创新社教节目的内容和形式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中越"两廊一圈"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深入推进,云南省委、省政府在新形势下提出的"两强一堡"战略目标,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化发展获得更多的机遇。  相似文献   

16.
《当代广西》2010,(18):28-29
新世纪以来,中越两国共青团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加强两国青年交流与合作,为推动中越两国友好往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其中最主要的是在于研究少数民族几千年来在生产实践和历史的发展演变进程中形成的,具有本民族特征的各种体育文化,这些不同的体育文化,都需要以一种独特的体育运动项目形式呈现出来。这一形式不仅可以体现这个项目的实际内容,更能代表这个民族在发展历史中存在的民族信仰、独特的生产方式、不同的生活习俗。面对当前少数民族旅游形象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此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为出发点,对少数民族体育旅游项目形象进行分析,探讨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形象设计,以期为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形象与传播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18.
浓郁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临沧市可以依托的旅游开发优势资源。围绕"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的战略目标,从临沧市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现状和临沧市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来看,通过多年以来的努力,临沧市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得到了进一步优化配  相似文献   

19.
中俄两国计划联合打造的"冰上丝绸之路",是指经过北冰洋通往欧洲的北极航道。"冰上丝绸之路"是对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补充,对中俄两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成为中俄务实合作的新亮点。一旦北极航线正式开通,"冰上丝绸之路"将进一步扩大中俄与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经贸、旅游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20.
民族歌舞旅游产品是少数民族旅游开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歌舞旅游产品开发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民族旅游产品的质量.本文以黔东南苗族侗族歌舞旅游产品开发和管理为例,从满足游客对少教民族歌舞旅游产品的需求,以及旅游对少数民族歌舞产品的影响控制两个方面着手,以"真实性"为切入点,总结民族歌舞旅游产品开发的特点,并建立少数民族歌舞旅游产品管理模型,希望这个管理模型对少数民族歌舞旅游产品可持续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