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苗族没有文字,口口相传的苗族民歌成为苗族文化的主要载体。虽然苗族在历史上由于各种原因不断向不同地区迁徙,并最终形成了苗族的分散居住格局,但是大多数地区的苗族民歌中依然保留着一定的族群记忆。广西苗族民歌不仅保留了苗族民歌的基本特征,也在内容、价值观、主题等方面延续了族性的阐释,形成了特有的族群记忆书写。这些族群记忆的存在不仅能够促进当地民众的文化认同,也有利于苗族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成为苗族人和其他民族区别的重要标志。因此在广西苗族民歌的传承过程中还需要继续通过各种方式书写族性,延续族群记忆,以苗族民歌中的族群记忆保留促成苗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2.
湘西苗歌是特定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及苗族的文化、风俗、习惯共同造就的民间文化瑰宝。它旋律优美,具有独特的演唱技巧和发声技巧,是苗族人民交流思想情感、表现生活的主要方式。本文从湘西苗歌的体裁、种类、节奏和节拍等角度入手分析,通过对其演唱形式的研究,从声部、润腔、发声等方面对其声乐特点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段友芳 《理论月刊》2007,(4):148-151
大别山风情民歌带有吴楚风格共存互动与南北兼容并蓄的特点,这种复杂性又使得它更加奥妙无穷,丰富多彩。大别山民歌中的唱腔自成体系。民俗性和包容性是它的两个明显的社会性特点;最为显著的艺术特点是它的唱腔、修辞手法和演唱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艺术的欣赏和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和提高,大别山民歌作为一种古老、土著的艺术,也面临着继承和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东方》2013,(1):83-F0003
<正>海南苗族民歌主要产生并流传于海南中部的环五指山苗族聚居地区。海南苗族民歌在海南存续约300多年。据清道光《琼州府志》记载:"盖前明时剿平罗活、抱由二峒建东安营,调广西苗兵防守,后营讯废,子孙散处山谷,仍以苗名。"清张隽《琼州志》云:"又有一种日‘苗',几数百家,常徙移于东西黎境。"由此可见,海南苗族是明代迁移到海南谋生的。海南苗族民歌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主要包括:叙  相似文献   

5.
杨林森 《创造》2003,(8):16-17
作为昆明中心城区之一的五华区,如何在创建民族文化大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文化区”的优势,提升文化含量、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以优势文化促城市发展?笔者曾有幸参加过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南宁打造优势品牌,用文化塑造城市,促进城市发展的经验,值得借鉴。始于1999年的一年一度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每年都吸引数十个国内外民歌演唱团体和众多海内外民歌手前来献艺,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民歌犹如一声声惊雷,响彻八桂大地。美妙的乡土之音不仅令街头广场的观众心动,也让千里之外千千万万的电视观众和网友陶醉。南宁民歌节尽显壮乡民族…  相似文献   

6.
苗族学者石启贵先生撰写的《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一书,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近50万字,是一部反映解放前湘西苗族社会,文化习俗和历史传统等的第一手调查材料,是迄今由本民族知识分子编著的第一部湘西苗族志巨著。 1896年石启贵先生出生于今湘西吉首的一个苗族农民家庭。大学毕业后回家乡从事教育  相似文献   

7.
<正>4月1日,2014年海南黎族苗族"三月三"活动在五指山开幕。近万名全省各少数民族市县的黎族苗族同胞代表、五指山市民,齐聚一堂,载歌载舞,欢庆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此次活动持续3天,包括"浓情三月三·幸福五指山"主题文艺晚会、黎祖祭祀庆典、原生态民歌对唱、黎锦苗绣技艺比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比赛、民族地区旅游推介会、黎族苗族特色美食商品一条街、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展等10余项节庆活动。  相似文献   

8.
语言态度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语言行为与语言认同。本文通过对湘西地区苗族语言态度的调查,分析了苗族对于母语的认知评价,情感态度及学习、保护母语的行为倾向,解释了不同社会变项对苗族语言态度的影响,并据此对在湘西地区开展民族语言文化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黄禹康 《今日民族》2011,(12):36-39
“马桑树儿搭灯台,写封书信与郎带,你一年不回我一年等,你两年不来我两年挨.钥匙不到锁不开……”这是出生于湖南湘西的著名苗族歌唱家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桑植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当这首歌的美妙旋律从维也纳金色大厅飞扬到世界各地时,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长江中下游民歌的沿江调查及研究,从“流域-人-歌”三者关系出发,可以发现作为自然区域、作为文化“通道”和“界限”以及作为经济带三种视域下,流域-人-歌三者之间存在互联。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民歌的存承方式也在发生改变。在国家大力建设长江经济带背景下,应立足于新兴的流域(水域)音乐文化研究,加强对长江流域民歌文化带的保护,进而打造良好的长江经济带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1.
湘西苗族传统婚俗众多,婚恋文化丰富,精华与糟粕并存。未雨绸缪,教育为本的婚教观;勇于抗争,捍卫权利的维权观;尊孝老人,知恩图报的孝道观;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和谐观;知荣明辱、同舟共济的荣辱观,构成了湘西苗族传统婚俗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苗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三世纪,苗族先民就已劳动生息在今湖南省洞庭湖地区,后迁移到湘西和黔东的“五溪”地区。唐宋时期,苗族先民开始进入岭南地区,以后又不断西迁,散布于广西各地及广东西部地区,逐步形成现在的分布格局。在广西,苗族集中分布在融水、隆林、三江、龙胜等四个自治县内。大分散、小聚居是苗族的分布特点。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  相似文献   

13.
湘西民族地区是苗族、土家族等民族世代居住地,有着神奇的历史文化古迹、独特的民俗风情、厚重的民俗文化,因此,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内外的旅游业出现了新变化,文化旅游逐渐赢得了人们的广泛青睐。而湘西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如何创新湘西民族区域文化旅游模式,做大做强湘西文化旅游,让文化旅游业成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加快当地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提升当地居民的幸福指数,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重大社会课题。所以,研究如何开辟湘西民族区域文化旅游发展新路径,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左权民歌小花戏是左权文化的精粹,把它与经济嫁接起来进行产业化开发,进行生产经营和市场运作,更好地为大众和社会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好地带动左权文化的整体发展,是左权文化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现实的必然选择。目前,山西省启动保护开发利用“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对左权民歌小花戏、河曲民歌、万荣笑话、绛州锣鼓进行重点扶持开发,这是一个极好的历史性契机。就认识和实践所及,我们认为,当前,壮大发展左权民歌小花戏产业必须强化四个支撑。首先是人才支撑。民歌小花戏源远流长,群众基础深厚,开展文化活动的人力资源,应该说…  相似文献   

15.
《今日海南》2016,(4):2-3
正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是海南民族地区一年一度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2006年,海南黎族"三月三"节被列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过多年发展,"三月三"已成为传承和弘扬海南黎族苗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民族地区经济成就、促进商贸旅游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盛会。2016年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主会场设在素有"养生天堂"之称的白沙黎族自治县。节  相似文献   

16.
黔东是贵州土家族聚居地区,有土家族人口140多万人。这里民歌种类繁多、旋律优美、特点鲜明,有"中国土家山歌之乡"的美称,在本土音乐文化上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笔者从"史载与起源、种类与特点、改编与创作和推介与传播"等四个方面,对黔东土家族民歌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马丽娜 《前沿》2009,(10):193-195
原生态已成为热点方向,科尔沁民歌更受重视和社会各界关 注。我院汉族学生了解和学习蒙古民歌的知识较少,演唱中理解处理歌曲较蒙古族学生趋于弱势,因此更突出了汉族学生学习蒙古民歌的重要性。本文选择《诺恩吉亚》为例来阐述蒙古民歌。《诺恩吉亚》内容丰富、曲调清新、贴近生活,是科尔沁叙事民歌中的代表作,是一首思亲歌曲,展现了古老草原悠远历史与独特风貌。本文对《诺恩吉亚》的产生背景,思想内容,曲调结构,艺术特征等进行论述,以全面理解和演绎民歌。探索科尔沁叙事民歌的戏剧性价值,寻求民歌生存发展新方式。  相似文献   

18.
四川彝族民歌音乐风格及传承价值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彝族民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记录了彝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民风民俗等多样的彝族文化,在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研究四川彝族民族的音乐风格,探索其艺术价值,能更好帮助我们从四川彝族民歌中汲取养料,创作出更多的好的音乐作品。现代音乐的发展离不开民歌的滋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深入探索四川彝族民歌音乐风格及传承价值,以期更好激发民歌的原生态的丰富意蕴,做好民歌的传承与保护工作,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四川彝族民歌,了解我国悠久的民歌音乐文化,让四川彝族民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9.
陈贻琳 《前沿》2012,(15):177-179
仫佬族是广西独有的少数民族,以其民歌为代表性传统民族文化.仫佬民歌分为“随口答”“古条”和“口风”三种基本形式,每一种山歌都有其特定的内容和用途,但从根本上说,唱仫佬歌是仫佬人凝聚族群的有效途径,同时,仫佬歌也体现了仫佬民族对汉民族——中华主流民族文化的接受和认同.  相似文献   

20.
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当涂民歌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堪称皖江地区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株奇葩。文章介绍了当涂民歌发展概况,对其内容、形式作了梳理分类,并就如何保护好当涂民歌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了初步探讨。文章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是民族记忆的"活化石",具有一定价值,但随着社会转型,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必将走向边缘化,采取正确的必要的保护措施可留下标本,避免其消亡,却很难再现其繁盛景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