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昔日"江南煤都",今日"中国凉都"。一个名称的变化,见证的是发展方式的转型,城市面貌的转变,发展思路的转换。牢记嘱托、奋力赶超,六盘水市不断谱写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开创多彩贵州新未来的壮丽篇章。传承"三线"精神。在这片土地上,"三线"建设催生了"江南煤都",孕育了"十里钢城"。对六盘水而言,"三线"历史是"根","三线"企业是"本","三线"精神是"魂"。"三线"精神的传承,为六盘水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深化"三变"改革。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民  相似文献   

2.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通过"三变"改革,六盘水激活了城乡存量资产、自然资源、人力资本,促进了农业生产增效、农民生活增收、农村生态增值。六盘水,三线建设中诞生的一座工业城市,境内煤炭资源丰富,曾被称为"江南煤都"。今天的六盘水,大力弘扬"三线"精神,不断深化"三变"改革,全面建设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先行市,"中国凉都"成为一张响亮的名片。  相似文献   

3.
正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六盘水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改革创新渐入纵深,在"变"与"不变"间,走出了一条"三线"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六盘水,因"三线"建设而生,与改革开放同岁。从"江南煤都"转向"中国凉都"、从"挖煤卖煤"到一二三产并驾齐驱、从"贫"在农上到"三变"改革助农增收……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六盘水经济社会之"变"翻天覆地。  相似文献   

4.
王晓光  何刚 《当代贵州》2012,(11):18-19
今日六盘水,正以夜郎故地的悠远绵长、江南煤都的雄厚质朴、中国凉都的青山绿水、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的欣欣向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新面貌、新活力。六盘水是贵州省的工业重镇、能源大市,素有"中国凉都"、"西南煤海"和"十里钢城"的美誉。在2011年底召开的市第六次党代会上,六盘水市确立了大力实施"三大战略",打造现代特色都市,全面建设"五个六盘水"的奋斗目标。2012年初,《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颁布实施,为六盘水市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更加坚定了我们后发  相似文献   

5.
正有着"西南煤都"美誉的六盘水,正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抢占转型升级制高点,逐步摆脱"路径依赖",走出"资源陷阱",打造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升级版"。这是一座久负盛名的老工业城市,"三线建设"以来,资源型经济成就了他三十余年的辉煌。这也是一座饱经风雨的年轻城市,伴随着煤炭走势的起起伏伏,与市场贴得最近的他常常"画"出令人  相似文献   

6.
正孟夏时节,漫步凉都,青山苍翠、天蓝水碧,公园棋布、绿带纵横、花岛点缀……六盘水这座曾经的"江南煤都"正因生态建设而璀璨绽放。严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打造"绿色凉都"新名片。六盘水这座被108个山头环抱的山城,经多年生态修复,森林覆盖率从最低时的7.55%增至56.94%,别具特色的峰丛湿地城市景观轮廓已现,"大生态"基础正不断夯实。擦亮绿色发展底色,六盘水市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思路,绿色经济"四型十五种"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  相似文献   

7.
正重温党史,汲取信仰力量;知史爱党,传承红色基因。六盘水各地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不断给广大党员干部赋能,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红色动力"。"‘三线’建设是六盘水的‘根’,‘三线’企业是六盘水的‘本’,‘三线’精神是六盘水的‘魂’。"4月14日,六盘水市委会议室,"三线"建设参与者、原水钢总工程师黄震泽为即将赴村任职的82名选调生上了一堂特殊的"党课"。  相似文献   

8.
六盘水,三线建设中诞生的一座工业城市,境内煤炭资源丰富,曾被称为“江南煤都”. 今天的六盘水,大力弘扬“三线”精神,不断深化“三变”改革,全面建设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先行市,“中国凉都”成为一张响亮的名片. 经过五年发展,六盘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千亿元,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1.91%,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84.6%,经济社会稳步发展,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9.
张玲玉  尹辉 《当代贵州》2010,(14):52-53
<正>7年来,在六盘水,每年一次的"消夏文化节"可谓隆重。这是一座城市从"煤都"到"凉都"转型自我超越的新符号,也是六盘水找寻城市未来的新坐标。在中国,在夏日,可以消夏避暑的城市有很多,其中,"凉都"六盘水可谓最年轻、最具活力的一个。  相似文献   

10.
充分培育煤电优势 徐毓贤(盘县县委书记) 石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实事求是,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指导作用.煤炭是盘县最具竞争力的资源优势,可开采探明储量105亿吨,远景储量384亿吨,"江南煤都"六盘水60%的煤炭在盘县.  相似文献   

11.
在贵州省,六盘水是传统观念意识中的旅游资源"弱区",是人们思维定势中的"资源型矿产城市",也就是常说的煤都.因此,六盘水的旅游发展和城市设计,不能按照传统的思维观念去进行,必须走一条与其他市州地不同的发展之路,要塑造一种与众不同的城市形象,这需要大胆想象,需要超常规、大手笔的策划.  相似文献   

12.
正六盘水市着力打造"康养胜地·中国凉都"特色品牌,夏季旅游持续"井喷",加快从"江南煤都"资源型城市向"中国凉都"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城市转型。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盛夏的六盘水凤池园景区,竹木茂盛,鸟语花香。一湖碧水,安若明镜,倒映着周边林立的高楼。来自重庆的游客钟旭和家人在树荫下谈笑风生,享受着凉爽的午后。  相似文献   

13.
张玲玉 《当代贵州》2010,(14):I0001-I0001
<正>如果征集人们心目中羡慕的城市是什么样的,那么财富与魅力也许会成为很多人的必选。六盘水,昔日"煤都"、"钢城",以资源富集著称南北;今日"中国凉都",以消夏避暑之气候,乌蒙风情以及  相似文献   

14.
<正>六盘水不断加快煤炭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非比寻常的定力,持续擦亮“江南煤都”名片聚财气,走好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路子。矿井通风、压风、排水……1月8日,贵州发耳煤业有限公司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生产现场情况,操作人员坐在电脑前下达各种指令。这是西南地区第一个智能化工作面,开启了贵州省煤矿综采工作面“无人驾驶”模式。  相似文献   

15.
《实践》2017,(1)
正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结合我区发展实际,提出"四个高于"和"三条底线"。"四个高于"与"三条底线"有内在联系,"四个高于"的参照系是全国平均水平,"三条底线"的标准也是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区属欠发达地区,与全国平均水平尚有差距。只有做到"高于",才能实现"不低于",要想守住"底线",必须实施"高于"。只要能够保证"四个高于","三条底线"特别是发展底线和民生底线就不会"下穿",并能得到巩固和提升。  相似文献   

16.
<正>宾朋云集,凉都欢腾。今年8月,六盘水第二届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在水城县成功举办。这是六盘水市委、市政府适应新常态、立足新基点,践行省委、省政府"四轮驱动"战略的生动探索,是贯彻落实第十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精神的重大举措,也是水城县旅游资源、民族文化的一次集中亮相,是六盘水热情好客、豁达大气、开放包容新形象的集中展示,充分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全面建设大健康旅游目的地的坚定信心和决心。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六盘水旅游业发扬"弱鸟先飞"的精神,坚持"旅游+"融合创新发展模式,在机构改革、产品建设、业态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贵州屋脊·中国凉  相似文献   

17.
《党建》2016,(4)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改革迈入新时代,文艺事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文艺工作者当立足时代发展要求,倾听"三种声音",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要倾听时代的声音,跟上时代发展。我们身处一个波澜壮阔、追逐梦想的伟大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一个中国梦","两个一百年","三个自信","四个全面","五位一体""五大发展理念"等等,这  相似文献   

18.
诗宗 《当代贵州》2014,(9):42-43
有着“西南煤都”美誉的六盘水,正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抢占转型升级制高点,逐步摆脱“路径依赖”,走出“资源陷阱”,打造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升级版”。  相似文献   

19.
叶凌 《唯实》2012,(11):61-65
"三创三先"是新江苏精神,是江苏发展之魂,是江苏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实践。"三创三先"是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创"与"先",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创"与"先",是提升地方精神的"创"与"先",是引导公民道德、价值观建设的"创"与"先"。正确认知"三创三先"的丰富内涵,可以为更好地践行"三创三先"、发挥"三创三先"引领作用做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2004年至今,"中国凉都·六盘水消夏文化节"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四届,成为六盘水集中展示城市形象、民族文化、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的窗口。"真没想到,7月的夏天,六盘水这么凉爽。"上海游客张鹏感慨,上海近日的最高气温已达到35℃,只能打开空调在室内待着。张鹏特地从上海赶来六盘水参加"中国凉都·六盘水消夏文化节",每年夏季,六盘水都用满满的诚意邀请世界各地游客前来感受"19℃的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