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我国高校学生中病态心理和心理疾病的现象日趋增多,究其根源,故然有着主客观多个方面的原因,但我认为其中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或表现)是焦虑情绪。焦虑的本质是一种过分夸张的情绪,即对某一事实过分的担心和忧虑。即是过分,也就等于说可以脱离事实本身。而情绪又具有相近性特点,可以发生情绪转移,当转移了的焦虑情绪摸糊了由以产生的基础时,自然就会使当事人有一种无缘无故生出烦恼的情绪体验。产生焦虑情绪的根本原因是一种心理矛盾机制。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焦虑因素分析与调适方法略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就业焦虑是指大学生对可能无法实现的就业目标所产生的焦躁不安情绪体验。适度的就业焦虑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可以使人增强积极向上的动力。不适当的高焦虑会使人产生焦虑心理,因而要进行及时的调适。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就业焦虑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调适大学生就业焦虑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正乡镇青年干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是扶贫攻坚的骨干队伍,更是党执政兴国的后备力量。他们工作在"打通最后一公里"的一线,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与日俱增、焦虑问题日益突显。本文以安徽省S市百个乡镇千余名青年干部为调查样本,深度剖析欠发达地区乡镇青年干部焦虑情绪,分析其成因机理,探讨组织视阈下纾解欠发达地区乡镇青年干部焦虑情绪的组织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4.
伊小丽 《世纪桥》2008,(9):131-132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了外语口语教学的手段,然而其也从一定程度上复杂化了习得者焦虑的成因。教师应尽量消除引起课堂口语焦虑感的根源,并采取适当应对策略,逐步缓解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5.
冯展极  张丽杰  董薇 《世纪桥》2011,(11):88-89
外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包括学习者的动机、态度、焦虑、移情、自我怀疑的主观情绪等。其中焦虑被认为是重要的情感因素之一,语言焦虑是语言学习中的一种特有的焦虑情绪。国内外的很多研究者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重要的情感变量,对其进行了研究。通过大量研究发现,语言焦虑与语言教学息息相关。因此,深入研究和学习焦虑理论,能够帮助外语教学工作者找到克服语言学习焦虑情绪的方法,帮助学生在减轻心理焦虑的同时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提高了交际能力,从而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6.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了外语口语教学的手段,然而其也从一定程度上复杂化了习得者焦虑的成因.教师应尽量消除引起课堂口语焦虑感的根源,并采取适当应对策略,逐步缓解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7.
李云川 《世纪桥》2007,(10):134-136
焦虑是现代精神医学上所列两百多种心理异常中最常见的一种,它指的是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和恐惧等感受交织成的变态情绪状态。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焦虑的情绪状态。外语学习和应用语言学的研究都已经呈现了多学科的性质,其中心理学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而语言焦虑对语言、尤其是外语学习会产生负影响已经得到一致公认和相当充分的研究。控制语言、焦虑的对策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对学生进行考试心理指导;注重文化知识教学。  相似文献   

8.
社会交往是人们社会活动的重要内容,领导干部也不例外。正常的、适度的社会交往,有利于调节情绪、放松身心,有利于开阔视野、丰富思想,有利于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对生活、学习和工作都有一定的益处。通过适当的社会交往,领导干部还可以深入了解社情民意,更好地履行领导职责。而不健  相似文献   

9.
个人安全是一种本体性安全,心理和精神安全则是其中的首要因素。地震后的焦虑情绪已严重影响民众的心理和精神健康,使民众产生了紧张、恐惧等焦虑情绪和身体不适、行为反常等焦虑反应。这类焦虑情绪将在人群中蔓延、复制,并成为影响四川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次生灾害,因而必须从社区、学校、家庭、群体等途径对其实施干预,以保证民众幸福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0.
卢岚 《唯实》2013,(3):66-69
社会转型带来的冲击,打破了民众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为他们提供的低工资、广就业的福利计划。大批社会成员开始为家庭基本生活、为自己的前程、财富积累等现实问题表现出了极度焦虑不安、浮躁紧张的情绪。在各种社会因素的压力下,国民的担忧、紧张、浮躁心理最终积成的社会焦虑现象,  相似文献   

11.
段子 《学习月刊》2013,(11):29-30
今年3月份,人民网就"焦虑"作了一次社会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0.1%的受访者经常使用"烦躁"、"压力山大"、"郁闷"、"纠结"等词语来表达内心的情绪;74.5%的受访者认为身边的人会不定期地出现焦虑状况;88.9%的人同意"全  相似文献   

12.
文章针对大学生的焦虑情绪状况,运用意义疗法,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入手,探索大学生焦虑情绪干预方法,以期提升大学生应对焦虑情绪的能力,丰富应对方法.将焦虑治疗目标定位为通过帮助那些出现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去探索发现他们自己人类生命的价值观和意义,改变他们对人类生命的一种态度和思维方式,保持他们对于生命价值观和意义的探索与追寻.  相似文献   

13.
汶川大地震,让我们对生命和生活有了一些新的感悟和新的理解。面对灾难,我们应有三个态度:接受现实、关爱生命、热爱生活。今天我们怎样热爱生活,自我肯定,关爱家人,快乐工作,疏导情绪,胸怀感恩。  相似文献   

14.
《廉政瞭望》2011,(14):16-19
有人说,这是个浮躁的社会;有人说,这是个焦虑的社会。这是我们的宿命,还是可以突围的困局?我们会在挣扎与迷惘中终老,还是尚有可以搭乘的“方舟”?  相似文献   

15.
当代著名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洛·梅(Rollo May)的焦虑理论将焦虑视为人的一种本体加以探讨,依据自己的临床实践,并对弗洛伊德的焦虑观和克尔凯郭尔的焦虑观批判吸收而建构起来的。本文旨在从焦虑理论的视角出发,针对当下高校学生易产生焦虑情绪的现状,并结合罗洛·梅对焦虑产生原因的分析对高校大学生焦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分别从教育观念、师生关系、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方面对如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朱岩 《求贤》2007,(10):1-1
社会交往是人们社会活动的重要内容,领导干部也不例外。正常的、适度的社会交往,有利于调节情绪、放松身心,有利于开阔视野、丰富思想,有利于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对生活、学习和工作都有一定的益处。通过适当的社会交往。领导干部还可以深入了解社情民意,更好地履行领导职责。而不健康的社会交往,既耗时、费力、伤神,还可能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带来消极影响和不良后果。当前,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在社会交往中态度端正,  相似文献   

17.
无论工资是否跑赢了CPI,中国人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消费越来越贵,已是事实。贵,在影响生活品质的同时,也衍生出焦虑、不安全感和无力感,进而令社会上的大多数人感觉挫败。中国人在2011年的愿望很朴素——面对普通的生活,能有足够的购买力。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3,(10):56-56
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焦虑是很重要的一个特点。人们觉得社会转型和变迁很慢,恨不能一步走到头;认为个人生活的变化也很慢,希望能有迅速的改变,往往生出一种深切的期待,期待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最近.新华社的“中国网事”在年终盘点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公共焦虑”。文章用发生在2011年的几次重大社会争议告诉我们.2011年许多人越来越焦虑了.比如食品安全焦虑、空气质量焦虑、慈善捐款焦虑——我们似乎越来越敏感了.  相似文献   

20.
正有心理专家通过研究发现,人流泪的时候,情绪能够得以宣泄;人悲伤时强忍眼泪,会使体内的负面情绪堆积,相当于自杀。人流泪的时候可以缓解压抑感,有一定的保健作用。除了哭泣外,当负面情绪袭来时怎样合理地进行发泄呢?锻炼发泄:心脏跳动时荷尔蒙大量产生,一定程度上能改变精神状态。散步、跑步或举哑铃,都比窝在沙发上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