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2017年12月14~15日,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主办了“国际安全治理论坛2017:国际安全治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来自国内多所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机关的4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论坛。国际关系学院副校长郭惠民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国际安全治理论坛旨在形成崭新的国际安全治理学术共同体,体现中国学者的本土情怀、全球视野,增加国际安全治理中的中国因素和中国智慧。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主任林利民教授表示,期待国际安全治理领域能够进一步扩展研究视野、推动合作研究平台建设,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实现国际安全治理研究的专业化、专门化、机制化。  相似文献   

3.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上海市世界史学会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于1月14日在上海联合召开“2017年国际形势前瞻”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等地40多位国际问题研究专家学者围绕相关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4.
东亚国际体系是否以及如何转型?中国和东亚各国正在形成何种互动关系?东亚共同体的前景如何?为了弄清这些足以影响当今世界秩序的重大问题,2011年10月22—23日,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主办了主题为“转型中的国际体系:中国与东亚”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5.
2016年11月5~6日,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和国防科技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联合举办“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2016届年会”暨“全球治理与中国对外战略”研讨会,与会的16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战略疆域与国家安全”、“‘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对外战略”、“地缘政治与区域国别研究”、“世界新秩序构建与中国外交”等专题进行深入研讨,提出了不少值得思考的观点和意见.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治理框架内,非传统安全威胁构成了影响国际体系转型的重要动力。在国际体系行为体结构的转型方面,国家面临着全球治理的压力和挑战,但它依然是治理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最主要的行为主体;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非国家行为体包括建设性、破坏性以及积极与消极作用兼具的非国家行为体,其作用十分复杂。关于国际体系权力结构的转型问题是,一方面,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全球治理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程度的提高,削弱了霸权的权力与权威,促进了国际权力的分散化;另一方面,霸权国家对全球治理主导权的排他性垄断,全球治理体系的不平等,霸权国家防范和阻止新兴国家进入全球治理核心领导层,都使全球治理的霸权特征得到凸显,并在短期内难以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东亚地区的政治、安全、经济形势发展呈现新的特点,东亚合作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存,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重视。2015年11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东亚研究中心主办了题为“东亚合作论坛2015:东亚形势新变化与东亚合作前景”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蒙古、印度等国3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围绕“东亚地区形势的新变化与新特点”、“东亚安全新秩序的构建与安全困境的破解”、“东亚经济新秩序的构建与区域合作的未来”三大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9·11"以来的10年间,国际政治力量对比与国际格局、国际秩序,以及国际政治的观念层面都发生了重要变化。虽然"9·11"后10年间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的变化有其固有的内在逻辑,但"9·11事件"无疑深刻影响了其变化速度与方向。本文着重探讨"9·11事件"10年来国际政治的变化内容、特点及其根源,尤其着重分析这种变化与"9·11事件"之间的关联性,认为"9·11事件"对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的冲击力要超过朝战、越战、海湾战争和古巴导弹危机等,堪与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和苏联解体等20世纪重大事件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9.
刘兴波 《东北亚研究》2004,(2):59-61,64
政府统治的合法性强弱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强弱与转型。韩国自60年代建立权威政府以来,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因此,它的建立与运作都具有一定的合法性。但随着权威统治合法性的逐渐弱化,政治转型便提到日程上来。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韩国的军人权威统治向民主政治转变与过渡,到90年代就开始巩固其政治改革与民主政治,而这种政治转型是从权威主义政体内部演变出来的一种民主化。  相似文献   

10.
“9·11”恐怖事件袭击以“四两拨千斤”之势,撬动全球唯一超级大国,进而搅动国际关系与世界格局。美国出于一己私利,试图以两场“反恐战争”来“改造”中东和中亚,但效果乏善可陈。当前,“伊斯兰国”全面肆虐,美国虽未放弃反恐领导权,但行动上畏首畏尾。可以预计,美国反恐的退缩、欧洲反恐的无力和众多发展中国家反恐的困境,难以有效遏制恐怖主义的猖獗势头,使国际反恐面临新挑战。  相似文献   

11.
2013年6月17—18日,“中美两国拉丁美洲研究现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拉美研究中心举办。此次会议由南开大学拉美研究中心及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和美国迈阿密大学等国内外知名的拉美研究机构共同主办。参会人士包括来自迈阿密大学拉美研究中心和历史系及该校图书馆拉美研究文献中心的外方专家,中国社科院拉美所的研究人员,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南开大学拉美研究中心全体教学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参会人数共计30余人。  相似文献   

12.
10月12~13日,由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主办、主题为“跨太平洋安全:和平共处包容发展”的“现代院论坛2015”在京召开,来自现代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社科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防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以及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俄罗斯卡内基研究中心、美国笹川财团、日本再建基金会、韩国东西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缅甸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等50多位中外学者与会,探讨了当前亚太地区所面临的挑战及跨太平洋安全合作框架的构建。论坛共分三大议题:“‘一带一路’与地区合作”、“跨太平洋安全:挑战与应对”、“新型国际关系与跨太平洋安全合作的架构”。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成为时代需要,全球学成为新兴交叉学科,如何实现中国的和平发展成为全球治理研究的时代任务。在此大背景下,2013年6月20日,全国首届全球学与全球治理论坛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全球治理变革与国际法治创新。论坛由中国政法大学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2月11日,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和美中教育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巧实力与中美关系”国际研讨会在中央党校召开,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美中教育基金会、圣地亚哥大学、世界资源研究所、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性的跨国问题此起彼伏、全球治理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方兴未艾、国家治理面临的挑战趋于多元化、大国竞合博弈呈现多层次宽领域态势之际,国际制度与国家治理到底有何联系?国际制度与国际关系之间如何相互影响?中国应如何参与、塑造国际制度?为探讨影响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走向的这些重大问题,2015年1月17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了以"国际制度与国家治理"  相似文献   

16.
2013年10月16日,由中国拉丁美洲学会和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主办的“国际变局中的拉美:形势与对策”学术研讨会暨拉丁美洲学会换届工作会议在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专家、官员及媒体人士150人出席本次会议,提交学术论文61篇,涉及拉美地区的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7.
2013年7月22日,《国际问题研究》杂志举办主题为中国周边环境变化与外交新思路第一期国研沙龙,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张海文、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袁鹏、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沈丁立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应邀出席演讲。  相似文献   

18.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2011年6月16日,由上海市政治学学会、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自觉与中国学派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会议中心召开。一开幕式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院长苏长和教授主持,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曹德明、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政治学学会会长桑玉成先后致辞。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外交正经历着从应对型外交向主动型外交的转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理念正在为各方所讨论、接受。在此大背景下,2013年7月6日,主题为中国外交新动向的年度中国国际问题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论坛由国内17家国际问题教研单位联合发起,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协办。来自国内外2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5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  相似文献   

20.
杨海 《东南亚纵横》2011,(12):88-89
2011年10月21日至23日,“第六届海外人才与中国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由湖北省外事侨务办公室、武汉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和华中师范大学共同主办。参加研讨会的有来自日本、韩国、美国、华中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厦门大学、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广西社会科学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