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建设在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是十七大的一个重大亮点。一是社会建设主要任务重在维护社会公平;二是社会建设主要任务旨在保证公共服务均衡化;三是社会建设主要任务意在扩大中等收入者阶层;四是社会建设主要任务对劳工和弱势群体的保护更加有力;五是社会建设主要任务政府将担当更多责任。  相似文献   

2.
《求实》2015,(8)
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思想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即认识深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把握民生问题;操作有度,提出正确的策略去解决民生问题;意蕴深厚,深远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彭真在革命、建设时期始终高度关注民生,注重解决民生问题,提倡破除民生难题要注重法制的作用,为民生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民生思想财富。挖掘和梳理彭真的这些民生思想,对于当前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仍然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依据习近平关于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可以从三个维度探究习近平的改革思想:即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相似文献   

5.
胡建兰 《求实》2017,(2):37-45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根源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型和当前民生建设的现实困境,十八大之后中国的民生建设理论在主体内涵、民生内容、建设指标和制度措施四个方面传承和创新了十八大之前的民生建设理论。比较研究十八大前后两个阶段民生建设理论的发展演进及其深层次原因,探索当前中国民生建设的思路,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民生建设系统性和整体性认识的提升,也为我们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提供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对待和解决民生问题的立场、观点、原则、方法和策略的总和.它是关注民众现实利益与实现人的发展的有机统一.中共的民生思想具有继承性、体系性和发展性等鲜明的特点,它充实了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内涵,增强了现阶段我党执政的合法性,并有力地推进了当前的社会建设.其重要的创新在于它适时而巧妙地将党的执政伦理价值与民众新的生意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并形成一定时期的治理战略,从而彰显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高超的政治智慧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特点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是一个有着丰富内容的思想体系,研究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特点,对于进一步研究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总结归纳出其具有的几个特点:精髓的继承性、内容的层次性、发展的阶段性和坚定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8.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民生建设提出了不少新观点、新举措,引起了学界的探讨与研究.当前学术界主要就习近平民生思想的形成基础、主要内容、重大意义以及实践等方面的内容展开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梳理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了解习近平民生思想的理论蕴意和加强对其民生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矫治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离不开收入分配政策的供给和使用。保障收入分配政策在原初设计上就是一条"好"的政策、一条"善"的政策,需要对收入分配政策价值伦理问题进行考量,具体而言就是公平、民生和幸福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10.
反腐倡廉是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一贯坚持的治党原则和治国方略,习近平在汲取前人建党治党、治国理政丰富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反腐倡廉思想。通过从形成过程、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三个方面对习近平反腐倡廉思想进行探讨和分析,有助于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水平,继续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对民生问题发表了精辟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体现了他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与重视。习近平的民生思想有其独到的特色,如更加凸显人民性、更加注重实效性、更加关注长期性、更加追求系统性、更加强调制度性。  相似文献   

12.
侯为民 《前线》2015,(2):57-59
民生问题关乎民心,系乎党运国运,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阐发的民生思想,科学阐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设计和价值取向,为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梦内涵中的民生改善目标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生产力被全社会占有并造福于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设立独立部分阐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在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是第一次。它反映了我们党对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部署,其中理论观点与政策主张闪烁着诸多亮点。1·明确了社会建设核心内容与目标。社会建设内容很多,不同时期重点、目标各不相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的方法论特征主要表现为对八个方面关系的辩证把握:坚持依靠人氏的主体性原则和坚持党的领导的方向性原则的统一;坚持问题倒逼改革与全面深化改革的统一;坚持战略思维与底线思维的统一;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统一;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统一;坚持胆子要大与步子要稳的统一;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其方法论特征给我们思维方法的启示是要形成改革价值论思维、改革系统论思维、改革过程论思维、改革博弈论思维和改革效益论思维.  相似文献   

15.
十七大报告将以民生问题为主的社会建设单独列篇,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对执政理念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开启了党代会政治报告专章部署解决民生问题、创新社会管理的先河。  相似文献   

16.
民生问题对改革发展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大量民生问题的存在,会对改革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效应;另一方面,民生问题的倒逼,在一定条件下也会成为推动改革发展的积极力量。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语境下,正确发挥民生问题倒逼改革发展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民生问题的制度化解决,有利于提高社会公正程度;民生问题的恶化升级,可以为新的阶层和利益结构的形成提供契机;民生问题的及时有效解决,能够促进相关制度的创新与发展。然而,不是所有的民生问题都能推动改革发展,充分发挥民生问题倒逼改革发展的积极功能,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民生问题的相关方需要保持理性认知状态;绝大多数民众对未来前景持积极乐观态度;执政党和政府需要在适当时机制定并实施反映民意和时代潮流的民生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提出了富民思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极大地调动了全民的创富热情;不久,我们党又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但也不得不看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对发展中的矛盾估计不足,导致一些地方和领域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影响了稳定和谐。十七大报告以“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依据,第一次明确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意味着那些只能凭劳动力赚取收入的低收入者,不仅能从再分配中获得利益,在初次分配中也能增进权益,切实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对民生建设顶层设计,提出了"一个战略",即人民生活"三步走"战略,"四个转变",即:转变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转变对时代主题的判断;转变经济运行的机制;转变资源配置的方式,形成了逻辑严密的民生建设总布局思想。这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推进当前民生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85年11月,习仲勋到江西老区考察工作,对江西老区建设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殷切的希望.他强调,搞好江西老区建设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认真实行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大力发扬自力吏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学习习仲勋关于江西老区建设的重要思想,对我们搞好江西老区建设具有重大而又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的民生思想包括:领导土地分配,开展查田运动;组织经济建设,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发展教育事业,丰富文化生活;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保障人民健康;实施社会救济,保障最低生活;倡导妇女解放,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实施民主政治,重视法制建设。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的民生思想对于我们做好当前的改善民生工作,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