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合国改革与21世纪国际秩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秩序包括作为客观秩序的国际格局与作为主观秩序的国际规则两方面,联合国是当今国际秩序最重要的载体。联合国改革包括以安理会为焦点的机构改革及发展、安全、人权三大领域的改革。安理会改革之争的实质是国际格局面临调整,联合国三大领域改革之争的实质是国际规则面临变革。联合国改革之争反映了国际社会不同力量之间对21世纪国际秩序的不同看法与诉求。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后,“极”这个概念,无论是在内涵上,还是外延上都发生了变化。在对“极”的概念重新界定的基础上,笔者指出国际格局更替的根本原因是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各大强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国际格局最终确立的依据依然是各国的综合国力。当前国际格局是单极格局出当前单极格局的不稳定性客观上能够推动多极格局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3.
安理会否决权的驱动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否决权是国家利益与人类利益的不对称的结合。它的形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国际力量对比的反映 ,也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世界秩序的有序化的渴望。它的发展是大国特别是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真实写照。未来 ,否决权的命运则仍然受国际社会总格局制约。大国的态度依然是决定性的因素。改革是必要的 ,但是 ,回旋的余地有限  相似文献   

4.
钱文荣 《和平与发展》2010,(5):1-5,73-76
金融危机不仅导致全球性经济衰退,而且对国际格局、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已经并将继续造成长期而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国际力量对比及大国之间相互关系发生变化;推动了国际秩序、国际制度和国际机制的改革;促进了国际体系内部结构的变化。但是,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并未发生改变:G20已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讨论应对重大国际问题的主要平台,而G7和“金砖四国”将分别成为两大力量在这个平台中协调立场的核心:欧洲将是多极化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中国将长期是发展中国家。未来国际体系的变革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将始终充满着激烈的斗争和较量。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后,世界格局进入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时期。中国改革开放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在整体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新旧动能转换动力不足,产业转型升级缓慢,国内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外部因美国对华战略出现历史性转折和大国竞争、博弈加剧,国际发展空间受到空前挤压。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与"修昔底德陷阱"的双重考验。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的任务仍然是为完成结构性改革、经济转型升级以及持续发展,营造可预见的良好国际环境。面对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我们尤其要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多做增信释疑的工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奋斗。  相似文献   

6.
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超出了金融和经济的范围,涉及国际格局、经济全球化、国际秩序、国际机制、国际思潮、新兴经济体、大国关系、发展模式、文化多样性、当代资本主义和当代社会主义方方面面。当前国际形势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大变革。在大变革中,国际格局多极化、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及发展模式多样化向广深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国家债务关系的变化常常是大国兴衰和国际格局变迁的外在表现之一,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结束长达70年的净债权国历史而变为债务国,即是美国相对欧日崛起而“相对”衰弱的开始。2011年8月份爆发的美债危机是全球化的国际环境、美国十年反恐战争、美国发展方向的迷失和美国内政治日益“极化”等多重因素相互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美国进一步“相对”衰弱的表现。美国虽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仍将继续维持超级大国的地位,但“相对”衰弱之势也将延续,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和全球治理方式的变革也将加速进行。  相似文献   

8.
叶江  甘锋 《国际观察》2007,(3):58-64
国际非政府组织已非常广泛地参与当代国际事务和处理全球性问题,其在数量、规模、活动的范围和取得的成就等方面的惊人发展必然对当代国际政治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将初步探讨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定义和发展现状,以及它们对当代国际格局的发展演变所发挥的作用.作为国际体系中新兴的行为体,国际非政府组织的迅速发展加强了国际制度的合法性,改变了国际体系中行为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丰富了当代国际格局的内涵.此外,国际非政府组织通过参与不同层次的治理,在加强全球治理的同时推动国际格局向新的方向演变.  相似文献   

9.
后危机时代国际战略形势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后的国际格局在经受21世纪前10年世界重大事件的冲击,特别是席卷全球的金融经济危机的强劲催化之后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虽然美国综合实力仍居"一超"地位,但与多强的差距持续缩小;大国或国家集团纷纷着眼多极格局实行战略调整,大国关系呈现越来越多的新气象;大国之间的竞争依然是主导面,而且在多个领域变得更加激烈;亚太地区日益成为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旋涡中心。中国的和平发展与世界的变革调整重叠交织,中外互动将更加全方位、高频度、多领域、高风险。  相似文献   

10.
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我国对外工作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推动全人类进步的最新探索,是在百年变局背景之下就文明文化差异、国际思潮发展、国际格局走向等重大问题提出的中国方案。如何看待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时代意义和进步特征,可以围绕中国外交理念、国际思潮、国际传播三个维度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1.
编者的话     
<正>2011年是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一年。国际形势总体保持稳定,但影响深远的大事层出不穷。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加速调整变革,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继续保持整体崛起势头,亚太地区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西亚北非等局部地区形势进入动荡与变革交织的不稳定期,能源资源、网络安全、自然灾害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世界经济治理机制亟待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进一步显现,  相似文献   

12.
国际格局演变必然对国际行为主体的发展产生制约作用,从而对该国的国际经济竞争能力产生影响。战后长达半个世纪美苏争霸和东西方冷战的两极格局,严重削弱了美国的国际经济竞争力;而日本利用这一发展机遇,不断增强经济竞争力,在日美经济竞争中呈现出"日攻美守"态势。冷战后国际格局由两极走向多极,日本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日益严峻,日美经济竞争态势逆转,呈现"美攻日守"态势。  相似文献   

13.
国际格局转换与中非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中非关系的发展变化与国际格局的转换以及中国、非洲双方各自形势的发展变化紧密相连.在二战后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大格局下,中国依据不同时期与美苏关系的远近先后采取了“一边倒”、“两条线”和“一条线”的外交战略,中非关系因而也经历了从20世纪50~70年代末强化政治利益和意识形态色彩到80年代淡化意识形态、重视经济利益的转变.冷战后“一超多强”的过渡性格局既给中非关系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新的制约因素,同时也为中非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政治基础.从长远看,国际格局的多极化不可抗拒.中非关系的加强有利于推进国际格局的多极化,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中非关系在多极化格局下也将步入一个稳定、健康、自主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三四年以来,在众多"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舆论精英引领下,在铺天盖地的传媒/网络舆论造势下,人们普遍相信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剧烈甚至本质的变化,原因就在于人们对中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定位发生了根本改变。美国一位知名国际政治学者提出了"G2"论,声称今后世界上的事都由美国和中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以来,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崛起,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在世界经济总体中所占份额迅速扩大,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突出特征.新兴经济体的崛起虽然对原有西方主导的世界经济格局带来严重冲击,但要从根本上改变现有国际经济格局还需要长期努力.中国在积极推动国际经济秩序变革的同时,还须坚持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16.
观察当前国际战略格局与大国关系的角度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果把美国的兴衰作为观察的坐标,一些人就会认为国际战略格局没有发生变化,因为美国仍然是世界第一超级大国。然而,二战后的历史表明,引起国际战略格局剧烈变动及国际政治、经济版图深刻变化的,与其说是世界超级大  相似文献   

17.
张磊 《国际观察》2022,(6):107-12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太空探索能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机构在利益驱动下,投入到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活动,导致太空公共问题凸显。本文系统梳理了国际太空治理的历史演变,分析了国际太空治理的现实层面、制度层面和观念层面三大影响因素,考察了国际太空治理面临的众多挑战,解释了中国参与国际太空治理的理念和实践。本研究认为,现实层面的太空权力结构影响着国际太空治理格局的基本面貌,国际制度规范着太空治理的主要内容,太空治理主要议题引发的观念互动影响着太空治理的发展方向。中国参与全球太空治理也应立足于这三个方面:在现实层面,应坚持合作共享,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制度层面,应积极倡导和实践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太空治理制度改革;在观念层面,应坚持促进航天活动服务于人类共同利益,以人类太空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国际太空治理。  相似文献   

18.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国际格局深刻演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强劲发展,国际力量均衡化、国际秩序合理化趋势深入推进,国际思想领域进入深刻反思期和活跃建构期。但世界力量格局北强南弱的局面仍将长期存在,多极化发展仍然是一个长期曲折过程。我国在十一五时期外交大有作为,加速进入世界舞台的显著位置。十二五时期恰逢世界进入后危机时代,我国面临的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并存,机遇仍大于挑战。外交工作宜牢牢抓住为发展服务的主线,为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实现在新时期的新发展、新跨越。  相似文献   

19.
国际产业转移的四次浪潮及其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回顾了全球三次国际产业转移的进程,分析了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的动因、特征与走势,探讨了国际产业转移对世界经济格局的深远影响。文章认为,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国际产业转移是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之一,迄今为止,世界经济格局的诸多变动都缘于国际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伊始 ,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流推动下 ,全球战略格局继续向纵深演进。与此同时 ,世界各种矛盾不断交织、碰撞、激化带来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相对有所上升 ,特别是以“9·11”事件为标志的恐怖主义新发展对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和安全形势的影响重要而深刻。但是 ,国际关系格局没有因此发生根本性改变 ,多极化进程继续在曲折中发展 ,整个国际形势依然呈现总体上和平、缓和、稳定 ,并伴随局部战乱、紧张和动荡的基本态势。我国应根据国际反恐领域的新动向 ,制定有利于我国和国际社会最大安全利益的应对方案和措施 ,积极参与反恐斗争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