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国于20世纪70年代进行的新村运动,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协调,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缓和了社会矛盾,缩小了城乡差距。其经验和教训,对于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从风靡亚洲到翻High全球从"Nobody"到"江南Style",从《蓝色生死恋》到《大长今》,席卷全球的"韩流"中没有任何国有企业或国有资本的身影,似乎完全凭借民间的资本和力量获得了成功,事实上,"韩流"背后最强大的推手正是韩国政府。"1998年的金融危机重创了韩国经济,汽车、家电等支撑韩国经济的Style",从《蓝色生死恋》到长今》,席卷全球的"韩流没有任何国有企业或国本的身影,似乎完全凭间的资本和力量获上流"背后最韩国政府"经济,家电等  相似文献   

3.
韩国从1962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起,经过30年的开发,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91年国民生产总值达2700亿美元,人均占有达6253美元,比6 0年代初的8 0美元翻了7 8倍。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535亿美元,汽车12 8万辆,造船2228万吨。他们仅用了西方国家十分之一的时间就成功地开发了韩国,用了日本五分之一的时间取得了日本150年所取得的成就,使韩国成为发展国家中的一个发达国家。 韩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奥秘”: (一)开放国门,引进外资,致力于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 五十年代初,韩国到处是战争留下的创伤,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原材料。60年代…  相似文献   

4.
“必须创造明天韩国人吃饭生存的科学技术.”这是韩国人常常挂在嘴上的一句口头禅。此话道出了韩国人追求科学技术的朴实心理,也折射出经济和社会发展依靠科学技术创新的真理。韩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就是循着求生存的意识一步步走过来的,直至走到了较为辉煌的阶段。韩国原来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科学技术几乎是一片空白。上世纪60年代初开展大规模经济开发时,韩国对科学技术实行“拿来主义”,就是引进外国的科学技术,进行模仿、消化和吸收。自1962年以后的30多年间用于购买技术的开销达239.8亿美元。借助买来的技术和“走出去、请进来”的人才战…  相似文献   

5.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人们片面理解“抓大放小”战略的含义,过份重视大企业的发展与改革工作,对中小企业在经济领域里所起的作用认识不够,尤其对小企业更是如此。韩国金融危机爆发后,有鉴于韩国发展巨型企业集团战略失败的教训,而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台湾经济(中小企业...  相似文献   

6.
韩国启动经济腾飞的科技之道何宗贵韩国60年代初还是个落后的农业国,经过30多年的发展,经济实现了腾飞,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汉江奇迹”,属亚洲“四小龙”之一,号称“第二个日本”,目前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促使韩国经济腾飞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能充分...  相似文献   

7.
韩国农村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冬时节,我随辽宁省公务员研修团赴韩国学习考察了一段时间。回国后,每每有朋友问我对韩国的印象。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经济的腾飞带给世人以惊奇。现代化的都市、密集的城市群、拥挤的车  相似文献   

8.
一、导言韩国的公司债券市场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和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 ,它对韩国的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现在看来 ,韩国的公司债券市场发展无疑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 ,仔细探究 ,韩国的公司债券市场在结构方面仍然存在着严重缺陷。提到这些缺陷 ,有的已经在 1997年的金融危机和2 0 0 0年的信用困境中暴露出来。现在 ,韩国政府进行了实质性的改革 ,并取得明显效果。改革之前 ,韩国的公司债券市场存在着政府的过度干预。自 1997年金融危机后 ,通过整治市场内部缺陷 ,韩国的公司债券市场已经有了重大的结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信用提升 ,如…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一五”期间的七项任务中,首要的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法酝酿过程中,中央曾派考察团到韩国考察“新村运动”。韩国新村运动的实践证明,在工业化和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同时,可以避免城乡收入差距、城乡发展差距拉大的问题。本文以韩国新村运动为例,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思路。一、韩国新村运动的主要内容韩国在20世纪60年代实施了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到1970年代其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已初见成效,人均GNP十年翻了两番。但是,韩国在实施出口导向型经济战略时,忽视了…  相似文献   

10.
新村运动后,韩国农村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近年来,面对韩美自由贸易协定(FTA)给韩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韩国政府又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保证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本国农民的利益,基本实现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同步提高。其中,韩国最大的地区自治团体京畿道政府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制定的农业政策颇具代表性和典型性,主要包括"养活农业"政策、"富裕农民"政策和建造可持续发展的农村政策,为我省正在深入推进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许多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小企业在韩国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种作用的取得又得益于政府和民间工商社团组织的推动。我国民间商会应借"天时、地利、人和"之势谋求更大发展,不断提升其国际化水平,同时学习借鉴韩国经验,大力推进中小企业集群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韩国: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明伟 《新视野》2003,(2):79-80
韩国与中国的历史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是具有儒教政治文化传统的国家。在朝鲜战争之后短短的30年里,韩国却走过了西方国家300年的发展历程,成功地实现了现代化,成为世界现代化史上的奇迹。本文试图通过对韩国传统与现代文化的转换对韩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总结韩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结合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农村建设”之后,韩国新村运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于韩国新村运动的认识,可谓“仁智各见”。实际上,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着手的韩国新村运动对韩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的化解和  相似文献   

14.
韩国印象     
作为辽宁省公务员赴韩研修人员,笔者在韩国学习了一段时间,对在韩国期间的一些事情颇有印象。山清水秀环境好韩国是个多山少地之国,山地植被保护较好,几乎全部为树木覆盖,这和他们多年来重视环保、封山育林有关。韩国自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经济迅速发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06,(10):26-26
20世纪60年代初,韩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到100美元。为改变落后状态,韩国制定了“出口立国”战略,对引进的外国技术进行模仿、消化和吸收,以增强企业的出口竞争力,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20年间,韩国外购技术的开支高达240亿美元,建成了东北亚的出口“加工厂”,创造了“汉江奇迹”。随着经济高速发展,韩国人开始发现,通过“拿来主义”建立的“加工厂”,在同世界一流企业的竞争中,显得苍白无力。于是,上世纪80年代末。韩国制定了“科技立国”战略。  相似文献   

16.
在短短三十年里,韩国创造了经济奇迹,其工业的飞速发展则是这一奇迹中最精彩的“重头戏”。我在韩国“中国高级管理人员经济管理研修班”学习期间,对韩国的工业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了一番了解,感受良多。一、培相和抓住大企业,形成优势集团,放活中小企业,促进竞争局面出现,这是韩国政府发展工业一以贯立的主要策略,也是韩国工业飞速发展的最重要经验。有人戏说,“韩国只有10家企业”。细细想来,不无道理。韩国从推进工业化之初,政府就采用大力干预的办法,选择重化工业等产业作为产业主攻方向,制定倾斜政策,在信贷支持、提供土…  相似文献   

17.
近30多年来韩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是同重视教育、发展教育事业有着密切关系的。“培养具有先导未来能力的韩国人”是韩国职业教育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韩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并为这些措施的落实做了很多努力。 韩国的职业教育,分为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两个层次。高中教育可分为人文高中(普通高中)、实业高中(职业高中)、职业专门学校这三  相似文献   

18.
王维 《学习月刊》2010,(13):45-46
世博会是一个国家科技、经济等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平台。在上海世博会上,日本产业馆、韩国企业联合馆以先进的科技、理念,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我们也能够看到中国与日韩在一些方面的差距。日本和韩国的经济、科技为何能够迅速崛起,他们的背后究竟有哪些推动因素?为此,本刊特邀白益民工作室长期从事日韩经济研究的王维先生对韩国经济发展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9.
韩国是中国的友邻,中韩两国交流密切。韩国之于中国的重要性体现在朝鲜半岛问题和东北亚经济合作上。韩国目前面临国内外诸多问题。国内经济不景气,政治稳定性不高,司法体系存在缺陷。国际上韩朝关系陷入僵局,韩日关系急剧恶化,韩美防务费分摊谈判困难重重。中韩两国应加强经贸合作,携手维护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推动朝鲜半岛无核化,发展空间广阔。  相似文献   

20.
海外世界     
王珏教授访韩归来用八个字概括了韩国之行得到的启发:“宏观要宽,微观要严”,并具体讲了以下三点: 第一,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宏观管理,但这种管理要宽。回顾韩国经济发展过程就可以看出,企业没有成为市场主体时,政府应该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