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黑社会性质犯罪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犯罪现象,必须从犯罪学和刑法学两个角度进行研究。在犯罪学意义上,黑社会性质犯罪建立在典型的黑社会犯罪的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之上,同时也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在刑法学意义上,黑社会性质犯罪是指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以及境外黑社会成员到我国境内发展成员的行为。其特征也即该罪的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2.
“黑社会”犯罪之理性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社会犯罪"属于社会科学上的术语,其天然的逻辑起点为"人".解析黑社会犯罪的理论根基在于理清人--群体--社会以及冲突--越轨--犯罪依次发展的脉络.通过运用社会组织学的观点,可以评价黑社会犯罪现象存在的必然性及其形成历程;选择"人性"角度,可以阐明黑社会犯罪谋求生存所采取方式的必然轨迹,从而为真实地认识"黑社会"犯罪作理性的初探.  相似文献   

3.
黑社会性质犯罪作为一种有组织犯罪,是共同犯罪结合程度较高的一种形式.当前,黑社会性质犯罪越来越严重。其在组织结构、行为方式、反控制手段等方面均不同于一般团伙犯罪。如何在司法实践中认定和预防黑社会性质犯罪,值得认真研究,本文以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为起点,认为建立具有综合性、相对性、特殊性、法治性的控制体系是防范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4.
浅析犯罪亚文化对黑社会犯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社会犯罪是一种国际社会公认的有组织犯罪的最高形态,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因此,理论界也从多个角度对其加以研究。如犯罪亚文化对黑社会犯罪的影响就有很多不同的认识。犯罪亚文化是指逆主流文化而动的反文化、反主流文化、反社会的极端越轨文化。黑社会犯罪与犯罪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犯罪亚文化是黑社会犯罪的精神支柱,它是黑社会犯罪组织的内在动力。犯罪亚文化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其形成必然要受到客观物质世界变化以及人的思维变化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5.
黑社会犯罪是一种具有特殊社会危害性的犯罪类型 ,从犯罪学定义上分析 ,黑社会犯罪并不仅仅指刑法典第 2 94条规定的具体罪名 ,还应包括黑社会组织及其成员实施的其他罪名。黑社会犯罪与其他共同犯罪相比 ,具有严重的组织性 ,文化同质性、垄断性、腐蚀性及目的性。  相似文献   

6.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职务犯罪是对社会构成严重危害的两类犯罪,"涉黑" 职务犯罪更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腐败联姻的高级犯罪形态。本文通过文献调研结合个案 分析,从五个方面对我国现阶段的"涉黑"职务犯罪现象进行了剖析:犯罪主体特征、犯罪性质 及触犯罪名、黑社会性质组织与"涉黑"职务犯罪人的关系、黑社会性质组织勾结国家工作人员 的行为方式以及黑金政治。  相似文献   

7.
理论上将组织、领导、参加和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以及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的行为类定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要准确认定此类犯罪,必须把握其犯罪特征,并将其与恐怖组织犯罪、聚众犯罪、单位犯罪和邪教组织犯罪相区别。  相似文献   

8.
黑社会性质犯罪是有组织犯罪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历史因素、外来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市场因素、政治因素、法制因素等。通过分析黑社会性质犯罪产生的成因,以期为遏制黑社会性质犯罪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一项严重的刑事犯罪,其与恐怖组织犯罪和毒品犯罪并称为当今世界的三大灾难性犯罪,由于其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往往具有很大的影响,各国在制定法律打击和惩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时,都倾向于规定有别于普通刑事犯罪的内容,不仅在实体法上规定较重的刑罚,而且在程序法方面也规定了特殊的诉讼程序。但就我国而言,并没有就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规定专门的诉讼程序,在实践中不利于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追诉和惩罚,因此研究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别程序问题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黑社会性质犯罪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社会性质犯罪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如何将黑社会性质犯罪控制并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其发展成为黑社会组织犯罪成为当务之急。为了控制黑社会性质犯罪,首先,在司法实践中要正确认定黑社会性质犯罪;其次,在立法上对黑社会性质犯罪加以补充完善;第三,要加强对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社会控制;第四,加大对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打击力度,坚决打击洗钱及金融机构、财政部门的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11.
"黑社会",是指以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为基本手段、非法控制一定区域或行为并与主流社会相对抗,从而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管理制度的犯罪组织.其基本特征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一是非法控制社会性;二是稳定成熟的犯罪组织性;三是地域性及地缘感;四是不择手段获取经济利益性;五是严苛"黑色法制"与科层制;六是鲜明的犯罪亚文化.针对现行法律在惩治黑社会犯罪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应重点完善有关惩治黑社会犯罪的刑事实体法和程序法规定.  相似文献   

12.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作为我国有组织犯罪的主要形式,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已成为社会治安的严重挑战,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障碍。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首要分子应该对黑社会组织所实施的犯罪承担主要责任;黑社会性质组织首要分子应对其他成员所做的概括性授权犯罪指示的一切后果承担责任;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首要分子的犯罪意图和指挥作用等公诉机关难以证明的事实,可以适当地引入推定。  相似文献   

13.
纵观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发展演变,1979-1988年是雏形出现、危害渐显阶段,1989-2000年是形成加速、危害凸显阶段,2000年至今日趋隐蔽、危害渗透蔓延。与此同时我国法律体系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打击力度逐年增大。和其他刑事案件侦查比较而言,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侦查模式有其独特性,通常遵循从"已知"到"证明已知"之路径。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有组织犯罪 ,黑社会性质组织分别与黑社会组织、犯罪集团有一定的共性 ,但又具有自身的特征。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其组织特征、目的特征、背景特征和行为特征四个方面。在对黑社会性质组织进行认定时 ,要从其特征着手 ,掌握了其特征 ,就有助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认定。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实践需要 ,在立法上应适应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质的演变 ,明确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为黑社会组织犯罪 ;细化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原则性规定 ,出台可操作性的司法标准 ;体现从重从严的原则 ,加大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刑事制裁力度 ;加强对证人和受害者的保护 ,夯实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社会性质犯罪是当前社会危害最为严重的犯罪,本文通过对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基本状况及其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的论述,预测其主要发展趋势为:1.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必然向黑社会演变;2.黑社会性质犯罪必然进一步加紧向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渗透;3.黑社会性质犯罪必然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帮会文化作为黑社会犯罪传统文化基因,其在对宗法制借鉴的同时产生了异化,在对忠义观吸收的同时曲解了其原有含义。因此,有必要从儒、释、道等传统文化中关于个人道德修养要求方面对黑社会犯罪的传统文化基因拨乱反正。进而从传统文化的视角重构社会信仰、延续传统文化根脉、改变中小学教育格局以及加强国学教育等,扼制黑社会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黑社会性质组织辨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黑社会性质组织作为有组织犯罪的一种形态,既不同于一般犯罪集团,也不同于典型的黑社会组织。应当在准确界定社会性质组织的概念和科学分析当前犯罪态势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其构成要件,划清与其他有组织犯罪形式之间的界限。在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时,客观要件上应注意其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主体要件上应注意其组织严密性和成员众多性,其构成人数至少应当3倍于一般犯罪集团成员底数;主观要件上应当引入犯罪人格的分析。在遏制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总体战略中,对其重点打击的“圈”不宜划得过大,“稳、准、狠”的方针中,关键在“准”。  相似文献   

19.
依靠主体社会的资源和营养生存、发展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凭借其内部非正式群体力量对主体社会进行局部区域和行业的非法控制,极大地威胁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必须要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载体--黑社会性质组织进行合理界定.探究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称谓、厘定黑社会性质组织概念和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特征对防控和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广东黑社会犯罪现状的简况 ,并对其形成及发展原因进行分析 ,认为 :毗邻港澳的独特地理人文环境是境外黑社会犯罪渗透广东的先决条件 ;犯罪团伙的大量存在 ,是黑社会犯罪形成的组织基础 ;中国封建帮会文化的余毒加之境外黑社会思想的传播 ,是黑社会犯罪沉渣泛起并日趋成熟的思想基础 ;私有经济的存在 ,是黑社会犯罪存在并发展的经济基础 ;黄、赌、毒是黑社会犯罪滋生的温床 ;公权腐败是黑社会犯罪蔓延的土壤 ;非法枪支的大量存在是促使黑社会犯罪恶性膨胀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