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70—80年代的经济调整东盟各国在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期先后开始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从进门替代型工业向出口导向型转移,因有不同程度的反复,各国在这一转变的进展上差别较大。新加坡在70年代完成了这一转变,到80年代后期,马来西亚和泰国也基本完成这一转变,印尼此时正在进行中。而菲律宾经济则结束了长期的徘徊,基本确定了这一转移方向。  相似文献   

2.
在阿根廷的外国资本几乎渗透到这个国家的重要经济部门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除军事工业和交通、电力、能源等部分关键部门为国家控制外,外国资本在工业、农业、商业、金融、保险等部门都有大量投资。外国投资的方式有以政府贷款形式输出的间接投资,也有企业的私人直接投资。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英国资本首先进入阿根  相似文献   

3.
独立后至20世纪30年代巴西经济实行初级产品出口型发展模式,虽然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巴西经济的发展,但并没有使巴西摆脱"外围国家"(不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地位;至70年代巴西根据世界经济发展形势采取了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同样也没有缩小与"中心国家"(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仍然处于第三世界。而同时期的美国在独立后开始实行保护主义进口替代,有效地保护了国内工业,美国也由此在20世纪初期迅速成为"中心国家";至20世纪70年代全面自由对外贸易进一步巩固了美国"中心国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传播和使用,传统的通讯服务部门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技术革命给电讯系统注入了新的特点。通讯事业由一个不十分引注目的部门发展成在政治、经济和科学领域里的重要部门。落后的、低效率的通讯网不仅严重影响了工业的发展,而且也阻碍了新技术的传播和吸收,正如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研究中心研究员布雷达·帕夫里奇所指出的:“在  相似文献   

5.
能源、材料、劳动和资本的高消耗粗放型发展,是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特点。其主要原因是所有权不明晰和非市场性的经营管理体制,形成了不尽合理的经济结构,在社会生产中,特别是能源和原料综合发展的社会生产中,工业占了很大的比重,而工业中重工业和与之相关的部门又占有较大的优势,这种发展进程最终导致了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在80年代初经济的全面恶化,及90年代初生产的大幅度下降。近年来的经济转轨,并没有使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完成由粗放型经济向效益型经济的转换,相反,旧体制的遗留问题和正在形成的经济结构正使其实现经济增…  相似文献   

6.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本世纪末,世界经济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从战后到70年代初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从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的“滞胀”或经济发展缓慢时期;八、九十年代的改革或调整时期。在80年代,改革或调整已经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和成效。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相继走出了经济停滞或增长缓慢和通货膨胀加剧并存的所谓“滞胀”困境,实现了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突破了僵化、落后的经济模式,进行经济体制和政治  相似文献   

7.
拉美国家关于新工业化道路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世纪30年代,拉美一些国家开始走上进口替代工业化道路;60年代,在将进口替代工业化进一步向纵深推进的同时,相继开展地区经济一体化和奉行促进制成品出口的方针,但未脱离内向工业化的道路;70年代中期,又走上“负债发展”的道路,最终陷入深重的债务危机并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改革。拉美国家的经济改革是受新自由主义支配的。改革的目标是提高竞争力,使工业能积极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并探索一条新的、外向型的工业化道路。自改革以来,拉关地区已形成两种新的“生产专门化模式”:以发展资源加工工业为主的模式和以发展出口加工装配工业为主的模式。改革后,拉美国家的工业部门、特别是制造业部门确实出现了某些积极的变化,但同时也留下一些深刻的教训并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一直是印度国民经济的最重要部门。目前,印度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仍占27.66%,全国人口的73%生活在农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如棉麻纺织、制糖、制茶等)在全部工业产值中占的比重仍然偏高,农业的丰歉直接影响这些工业的发展;同时,印度农业还提供了大量出口商品,对其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国际收支状况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印度农业的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仍然是其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90年代以来,以纳拉辛哈·拉奥总理为首的印度政府,在特定的国内外政治经济条件下,开始进行全面的经济改革,以期逐步摒弃几十年来一直实行的行政控制与许可证模式的外贸和工业管理体制,提高经济效益,使一切经济活动以市场为主导,把印度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五十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日益扩大,生产和资本集中的进程加快,智利的工业资本开始同银行资本溶合,形成财政寡头集团。这些财团在金融、工矿、交通运输等主要部门有巨大的经济实力。到六十年代末期,智利已有二十个主要财团。1970-  相似文献   

10.
战前,菲律宾在长期遭受殖民统治下,除了一些农产品加工业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工业可言。战后以来,菲律宾从五十年代初开始推行进口替代工业化,七十年代开始逐步推行面向出口工业化。经过约四十年的工业发展,菲律宾经济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制造工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上升了,工业制成品在出口商品结构中的地位提高了。但是,在我们看到菲律宾工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尽管菲律  相似文献   

11.
拉美经济改革的产业经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90年代 ,通过全面推行经济改革 ,拉美国家有效地控制了通货膨胀 ,大幅度压缩了财政赤字 ,使大多数拉美国家的政府重新赢得了国民和世人的信任 ,这恐怕是拉美经济改革曾经取得的最突出的一项成果。尽管如此 ,由于宏观政策失误和严重依赖外资 ,既没有实现真正的经济稳定 ,也没有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经济改革的另一项重大成果是出口迅速增长 ,特别是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强劲。同时 ,贸易和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但它们没有带动经济的高速增长。根本原因是经济改革没有激活拉美国家生产结构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初蒙特总统执政以来,哥斯达黎加将“增加生产、扩大出口”定为基本国策,经济有较快发展。在促进出口创汇,尤其是促进非传统产品的出口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自70年代初以来,哥斯达黎加同拉美许多国家一样,采取进口替代的发展模式。这个模式造成国家外汇严重短缺,国内被保护的工业由于缺乏竞争力,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差,加上政府有关机构和部门工作效率低,从而阻碍了民族工业在与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哥斯达黎加政府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放弃了进口替代模式,开始进行出口替代的尝试。为了换取国家急需的外汇,政府采取了大力促进出口的措施,对非传统产品的出口给予特殊鼓励与支持。1983年,政府成立出口部后不久,又成立了“出口和投资发展促进中  相似文献   

13.
《东南亚》1992,(4)
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即向经济的全面改革和重建过渡的时期。事实上,缅甸、越南和老挝在80年代末就开始了这一过渡,而现在柬埔寨也将走上经济复兴的道路。四国的经济情况虽然各有特点(越南的经济规模较大,经济发展水平要比老挝和柬埔寨高一些,也高于缅甸,特别是在工业方面),但这四个国家的经济在一些基本的方面,又有共同之处。本文拟就缅、越、老、柬经济的某些特点及其对四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关系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泰国传统的经济部门,也是当前泰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战后以来,泰国农业担负着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本、输送廉价劳动力、提供食品及原材料等三大任务.与此同时,还实现了4—5%的年平均增长率,超过人口年平均增长2—3%的水平.因此可以说,农业部门的稳步发展为战后泰国经济的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自70年代以来泰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农业部门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多样性。战后初期到60年代中期,墨西哥和主要南美国家采用的是工业进口替代的经济增长模式;而在中美洲国家,占主导地位的依然是初级产品出口导向模式。中美洲国家的这种经济模式发轫于上世纪70年代,最初以输出单一性农产品为特征,到本世纪20年代时达到顶峰。此后,它又同农业进口替代和工业进口替代结合在一起。即使在60年代地区一级工业进口替代达到高潮时,农产品出口导向模式仍然是中美洲各国经济活动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6.
泰国对外贸易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贸易是泰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它把泰国经济同世界经济连接起来,加入国际市场的竞争,并根据国际市场的需要,调整经济结构,使泰国经济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从6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泰国经济不论是农业的多样化还是工业的面向出口,都是通过对外贸易实现的。从对外贸易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来说,它一直占有突出的份额,1960年进出口总额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2.6%,1980年上升到49.6%。1995年的进出口总值达到31699.02亿铢,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76.16%。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泰国经济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7.
全球环境安全问题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工业文明发展积累到一定程度,工业增长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就会日益突出。庞大工业机器的轰鸣运转为人们创造各种财富和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污染和公害,许多不发达国家更是陷入贫困和环境恶化的双重困境。20世纪80年代始,人们逐渐意识到,气候异常、臭氧层损耗、生物多样性减少、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1991,(3)
自80年代初起,印度政府迫于内外压力,对工业政策作了某些调整,采取了一些新的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使印度工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给印度经济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一、80年代印度政府对工业政策的调整  相似文献   

19.
一 国有企业转制的尝试自 2 0世纪 30年代瓦加斯政府执政后 ,为了发展本国经济 ,特别是发展工业 ,政府开始干预经济 ,建立和发展新兴产业。当时 ,巴西的大庄园主在经济中占有一定地位 ,但对于建立和发展基础工业来说 ,他们的资金和技术是望尘莫及的。因此 ,发展工业 (民族工业 )的重任很自然地落在政府肩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世界掀起发展民族经济的浪潮 ,建立国有企业成为巴西发展民族经济的头等大事。 1 942年 ,政府利用美国在东北部地区建立军事基地的计划 ,从美国贷款 2 0 0 0万美元 ,建立了年产 2 0 0万吨钢的钢铁厂和国有钢铁…  相似文献   

20.
电子技术是当代科技革命的重要标志。电子工业则是当代崭新的技术工业。其产生与发展,对当代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的印度,虽然早在独立初就开始电子品生产,但长期以来却发展缓慢。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印度的电子工业发展迅速,引入注目。一、印度电子工业发展概况迄今,印度电子工业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缓慢发展阶段,时间大体从四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四十年代末期,印度创建了电子工业,主要生产无线电收音机。但整个六十年代,收音机仍是印度人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