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现代民事诉讼立法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江伟  吴泽勇 《中国法学》2003,(3):101-111
本文就我国当前民事诉讼立法中的若干全局性、前瞻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以期推动一种清晰、合理的立法理念的形成。作者认为 ,为了使新时期的民事诉讼法既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又能够适应一定时期内形势变化的需要 ,首先应当确立程序本位的立法理念。同时 ,为了限制程序自身的恣意 ,就要完善诉讼程序的自我约束、审级监督和再审监督机制 ;从诉讼程序利用者的角度出发 ,还要为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提供必要的制度空间。此外 ,基于此次民事诉讼立法所处的特定历史背景 ,应当对民事诉讼程序的宪法化、国际化与本土化问题给予充分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各类型民事诉讼的诉讼标的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民事诉讼目的和内容可将诉讼分为给付之诉、确认之诉、形成之诉(变更之诉),从诉讼阶段角度又可将诉讼分为上诉审之诉和再审之诉,在这些种类的诉中的诉讼标的概念和识别标准问题上存在各种学术观点之争,笔者主张,采各家之所长  相似文献   

3.
肖杨院长于2001年12月提出要树立“中立、平等、透明、公正、高效、独立、文明”的现代司法理念,2002年12月17日最高院李国光副院长在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也提出我们必须及时转变传统的司法观念,树立更加符合审判工作特点和规律的现代司法观念:结合民商事审判工作的特点,李国光副院长将现代司法观念的内容综合阐述为:“公正与效率”为现代司法观念的核心,公正、  相似文献   

4.
陆飞 《知识产权》1991,(3):34-38
专利申请权转让作为技术转让的形式之一,随着我国技术市场的发展而日渐增多。但在实践中,人们对专利申请权转让中有关问题的认识还不甚一致,其中涉及专利申请权的实质、专利申请权转让的标的等基本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些分析探讨,以促进专利申请权转让活动正常、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系统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峥 《法学论坛》2003,18(3):42-47
系统科学理论的核心是它的方法论。对个别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专项分析模式虽有必要 ,但已经远远落后于当今综合化、整体化、体系化的研究思维趋势。本文运用科学的系统论 ,从价值构成原则系统的要素、原则系统的稳定性与模糊性以及原则系统的位阶结构等方面对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研究进行初次理论尝试 ,并作出不同于传统法律语境的“另类”诠释 ,以阐明建立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曹慧玲 《法制与社会》2010,(22):109-110
我国《保险法》第49条规定,保险标的转让的,保险标的的受让人承继被保险人的权利和义务。但该规定似乎过于简略,致使学理上和实务中都存在诸多疑问。"保险标的的转让"具体指保险标的物所有权的转让或是另有所指;如何确定所谓"保险标的受让人"?本文以《保险法》第49条第一款的规定为出发点,拟对上述问题作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8.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司法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及有关司法解释和司法实践,笔者认为我国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设计遵循的应是下述两种理念:其一,公权与私权并存时,强调公权优于私权。当犯罪行为与民事侵权并存时,立法者认为犯罪本质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侵犯,即便是存在被害人的情形下,也认为是对整个社会的侵犯,而非简单地对个人的侵犯。因此,应先由国家对该犯罪行为追究,进入提起公诉阶段时,才允许私人就其民事赔偿部份提出请求,被害人首先要服从国家追究犯罪的需要。其二,在公平与效率关系上,强调效率优先。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立法者关注的是国家…  相似文献   

9.
赵信会 《河北法学》2005,23(2):56-59
关于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学者们提出了诸多建议,有主张走英美法系的诉讼模式,有主张采大陆法系的诉讼模式的。我们认为一国诉讼制度的选择必须首先考虑本国的历史、文化,其次还应当考虑一国国民的最基本的价值倾向,并应当兼顾诉讼模式与其他诉讼制度的协调。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原则上应当采取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0.
张卫平 《中国司法》2023,(12):18-23
<正>民事诉讼(广义)现代化这一命题对于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民事诉讼现代化是对民事诉讼制度今后发展方向的高度概括,具有指引民事诉讼程序和制度建构基本方向的意义。民事诉讼与非讼的具体制度建构涉及不同的细分领域,其具体的程序和制度将根据不同的纠纷形态、纠纷性质、纠纷特征予以考量和建构。  相似文献   

11.
汤维建 《法学家》2007,(1):81-84
2006年对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学研究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在九月底召开的诉讼法学研究会年会上,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正式成立,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与之相应,学界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研究精神,在这一年中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不断提升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理论水平、推动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下面择其要者予以整理,权作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年度发展报告.  相似文献   

12.
民事诉讼标的新说——在中国的适用及相关制度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如何确定诉讼标的的范围,历史上存在着新、旧诉讼标的学说。旧说以实体法律关系作为诉讼标的,诉讼中含有多少个不同的实体法律关系,就有多少个不同的诉讼标的;新说则以当事人在诉讼上的主张作为诉讼标的,具体的实体法律关系只是作为支持诉讼上的主张的理由。我国目前仍适用民事诉讼标的旧说,将来如何,是继续沿用旧说,还是以新说取而代之,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略论我国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基本原则贯穿于民事诉讼过程,是民事诉讼主体在诉讼中必须遵循的根本行为准则。它反映了民事诉讼的本质和目的,对民事诉讼的立法和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民事诉讼救济制度的改革,民事诉讼的完善已提上日程,而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重建是其完善的首冲之地。 一、重建原因 笔者认为,民事诉讼基本原则重建的原因至少有三;一是现代民事诉讼共同价值观念的趋向;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法治上的要求;三是民事诉讼作为一种私权的保护方式,对弱者救济和对公众的亲和的要求。 民事诉讼作为解决民事冲突…  相似文献   

14.
在审判实践中,常发生把附带民事诉讼当作一般民事诉讼处理了,出现了一些问题,深感对这两种诉讼有区分清楚的必要。就两种诉讼的性质而言,都是解决民事权益问题有其共同处。但是,就其诉讼的形成,依据的法律和提起诉讼程序等方面都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 现行《民事诉讼法》自1991年颁行至今已有十余年。在这段时间里,《民事诉讼法》在解决社会纠纷、维持社会稳定、保障人民权利、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没有任何既定的模式可以遵循,没有很多的经验可以借鉴。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发展必须经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发展-变化-发展”的过程。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开始,中国社会的这种“发展-变化-发展”的过程就一直在持续当中。 法律制度是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力及生产关系是法律制度的基础。随着我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对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事诉讼主管之概念检讨与理念批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民事诉讼主管作为社会主义民事诉讼法学理论中的一个特有概念,是一个非科学的法律术语,浸透着十分浓厚的行政化色彩。在立法上,民事诉讼主管体现为以国家本位为理念指导;在司法上,民事诉讼主管体现为以法院本位或权力本位为执法理念。为此,本文认为有必要重新审视我国现行民事诉讼主管制度,并对其理念予以更新,具体包括:革除权力本位的司法观,树立科学、正确的现代司法理念;在宪法中明确确认裁判请求权,为当事人诉权保护提供宪法依据与理论支撑;进一步明确审判权的界限,科学界定民事审判权的作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诉讼标的被理解与实体法上的请求权是同一个概念。后罗森贝克等创立诉讼标的新理论,在实体请求权发生竞合时,如果诉的事实和诉的声明合并构成一个诉讼标的的,不管实体法上存在多少个请求权,都不发生多个诉讼标的问题。施瓦布教授与伯特赫尔倡导的声明说更认为,在以同一给付为目的的请求时,即使存在着若干不同的事实理由,仍只有一个诉讼标的。因此,诉讼请求是指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根据诉讼标的向法院提出的具体的权益请求,诉讼标的是指当事人之间争议的、原告请求法院裁判的实体权利或者法律关系的主张或者要求(声明)。诉讼请求可以追加或变更,诉讼标的为法院释明义务之内。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民事诉讼标的理论的基本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说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忽视诉讼标的理论、对诉讼标的的认识和处理存在模糊和混乱,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可以理解的话,那么,在我国民事诉讼法学体系中回避了作为本世纪大陆法系民事诉讼理论焦点的诉讼标的理论的论争,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了。在司法实践中,由来已久、...  相似文献   

19.
王福华  张士利 《法学论坛》2005,20(6):105-109
从我国民事诉讼领域观察,回避制度在回避原因、适用程序两个方面存在着结构性的缺陷,在实践中导致侵害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后果。有必要对我国回避制度进行规范分析,并对司法实践运作状况加以考察,对民事诉讼回避制度进行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20.
<正> 我国的民事诉讼法是调整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诉讼活动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诉讼关系的重要法律部门,它规定着一系列指导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这是毫无疑问的。问题是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第3条第2款的规定,“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