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陈小英 《群众》2012,(12):86-86
十八大报告中,“人民”二字出现了145次,报告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通篇洋溢着“顺应人民共同愿望”、“牢记人民信任与重托”、“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为民情怀,充分体现着树立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高度自觉。字里行间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人民”的分量。  相似文献   

2.
曹林 《协商论坛》2010,(6):58-59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决执行报告个人财产规定”——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延续了他一贯对民生疾苦深切的关怀、对人民权利的尊重以及对公权的严厉,自然会激起代表委员们的热烈掌声。  相似文献   

3.
韩菊芳 《群众》2011,(4):45-45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这掷地有声的话语,温暖着13亿人民的心窝,它如同一股春风拂过中华大地,如同一声春雷响彻在华夏天空。“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既是一种继承,又是一种创新,更是一种和谐社会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今年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重要文章:《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文章分三部分:政府改革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2012年政府反腐倡廉建设的重点任务;把反腐倡廉部署落到实处。“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中共十七大报告的鲜明表述彰显了党对权力运行的科学态度,“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铿锵之语,更表明了党对反腐败的坚决态度。继“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创遣条件让人民更有效地监督政府”后,到“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再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标志着中国政府朝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方向又迈进了一步。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滋生腐败。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  相似文献   

5.
曹茂德 《台声》2002,(1):6-6
在二零零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全国台联成立二十周年庆祝会议期间,此间权威人士指出:“台湾的事情还要台湾人民自己来办”。“台湾的事情还要台湾人民自己来办”,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对台湾人民的爱护和尊重,完全符合台湾人民当家作主“出头天”的要求。这是“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方针的具体体现,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要旨之一。“台湾的事情还要台湾人民自己来办”,表明统一之后的台湾,实行高度自治,台湾的事务尊重台湾人民自己做主。但是,这并不是允许台湾某些人所鼓吹的“公投”、“独立”。众所周知,台湾从来就是伟大祖国…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新中国60华诞,也是人民海军60华诞。4月23日,庆祝人民海军成立60周年海上大阅兵,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让海内外华人扬眉吐气,更让我们这些昔日的水兵欢欣鼓舞。穿越60年的时光隧道,人民海军在党的领导下从小变大、由弱到强,由“淡蓝”驶向“深蓝”,已建设发展成为一支迈向现代化的战略性、综合性、国际性军种。  相似文献   

7.
让人民当家作主,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从成立至今的90多年,中国共产党人一直高举着民主旗帜,把让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孜孜以求的目标。1949年,毛泽东一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宣告中国迎来了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崭新时代。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成为共和国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玉溪市曾是一个重特大群体性事件高发的地区。近13年来,该市市委、市政府和公安机关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公安厅党委的要求。牢固树立人民利益至上的观念,本着“要让人民有尊严地幸福生活、要让社会充满公平正义、要让人民有安全感、要让人民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四项原则,以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9.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这一论断可以看作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解读,它明确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明确了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关系。“幸福”、“尊严”、“公正”、“和谐”,这是有别于以往经济、物质增长的客观指标,是由广大人民群众评价的主观指标、心理指标。  相似文献   

10.
民政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把“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民政工作核心理念落到实处,把“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职责落到实处,把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心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1.
兖州市法院深入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在交通不便的乡镇设立多处便民服务站,让群众走进法律,让法官贴近群众,形成了以法院机关驻地为中心,以派出法庭为平台,以便民服务站为前哨的“全方位、无缝隙”便民审判网络。“在便民工作站审案子,法官多跑腿,群众少受累,很受当地群众欢迎。”院长马庆池深有感慨地说。  相似文献   

12.
我是和平区的人大代表、和平区中心小学副校长,几年的代表工作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人大代表是人民赋予我的庄严而神圣的政治使命,只有牢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人民代言,为人民谋利,为人民造福,才能成为一名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13.
“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渠道”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司法改革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人民陪审员制度和人民监督员制度是目前公民参与司法的两个重要途径,承载着“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实践的一项制度创新”的现实理想。然而,无论是人民陪审员制度还是人民监督员制度,在实现人民群众参与司法方面都存在着先天不足。“精英化”和“法律缺失”的弊端让公民参与司法严重形式化、花瓶化。在这方面,宁波江北区人民法院的“大陪审制”实验,广安检察机关在人大选任、管理人民监督员方面的探索,都为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的途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无论人民陪审员制度、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何时出台,增强公众的参与度和决定权已经成为司法改革的一致取向。让社会民众参与司法、了解司法、影响司法、监督司法,进而改良司法。无疑将是司法改革的一条有益探索之道。因为公民参与司法已经成为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的主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4.
“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iE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这是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新年贺词中的一段话。可以看出,在国家、社会和国民层面这三大改革目标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而其中社会的“公平正义”是实现国家更加富强、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关联点。  相似文献   

15.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十八大后,全国人民也看到,反腐败没有停留在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在行动,掀起了一个高潮,让人民看到了希望。  相似文献   

16.
今年年初,普陀区在部署落实今年市政府一号实事工程“万人就业项目”时,区机关专题开展“献爱心、送千岗”活动,发动全体机关党员干部群策群力寻找就业岗位,为解决下岗、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作贡献,把“让人民高兴、让党放心”活动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2010年初,温家宝总理在春节团拜会上首倡“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五一”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又提出“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体面”和“尊严”旋即成为国人热议的词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从上世纪80年代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相似文献   

18.
一个社会的和谐与否,是否文明与进步,与媒体的健康引导,舆论的合理营造有着极其重要的关联。媒体的社会责任有许多方面,比如“匡扶正义”、“追求真理”、“主持公道”、“解危济困”、“铁肩担道义”、“为人民鼓与呼”、“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让受益者感恩”等等。倘若媒体的社会责任感缺乏,将不可避免带来整个社会信仰滑坡、观念迷失、伦理堕落、良知泯灭、是非标准混乱等后果。  相似文献   

19.
李玲 《群众》2023,(14):36-37
<正>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基层人民法院肩扛捍卫公平正义的重大使命,身负为人民司法的神圣职责,如何践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在司法的全过程各环节始终体现“人民至上”,是我们要回答的“初心之问”,更是必须要回答好的“时代考卷”。  相似文献   

20.
江祖煊 《现代领导》2011,(10):20-20
江苏省江阴市以“幸福江阴群众满意,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为主题,创新“三亮三创三评”载体,推进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在为民服务中深化创先争优活动,让窗口单位窗口更亮、服务行业服务更优.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