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父亲的打火机是今儿去镇上给我买墨水时一并买回来的。一按就出火的那种。父亲把它拿在手里,一下一下地接个没完。那火苗一闪一灭,一闪一灭,在自家灰暗的草房里,我感觉得到那一明一暗、一暗一明的微弱变化。趴在炕沿儿上写字的我问:“爸,这玩意多少钱?”  相似文献   

2.
父亲的张望     
王宪中 《新青年》2005,(10):7-7
离家3年的朋友要从外地回来,朋友的父亲从早晨开始就趴在窗口向外张望,一直张望到傍晚朋友进家门。朋友无意间说起此事,却勾起了我对父亲的回忆。父亲养育了我们6个儿女,在艰辛的生活中,却把我们一个个像风筝一样从偏僻的村里放飞,每个子女回家的时候,他都要像朋友的父亲一样一直站在村口长时间地张望。记得我考上师范的时候,报到的时候是个雨天,父亲打着赤脚,背着几十斤重的行李送我到十几里以外的县城坐车,到车站后饭没吃,歇没歇,就在我迷蒙的泪雨中又走进了雨中。第一年寒假,在一个飘雪的晚上,我回到了家中,母亲说:“你父亲听说你要回来,…  相似文献   

3.
雨点溅落在伞面上发出辟辟啪啪的声音,洗去了久久蒙在伞面上的灰尘。虹行走在雨中,身前身后都是一帘白茫茫的雨,伞下只有虹孤独的一个人。 10年前,也是一个雨天,虹和新婚的丈夫被大雨逼迫着,跑进了一家百货商店,在琳琅满目的雨具柜台前,他们一致选定了这把画着鸳鸯的雨伞。雨伞是天堂牌的,先生喜欢这把伞的牌子,而虹则是喜欢这把伞的颜色,湛蓝色的伞面上不仅有鸳鸯,  相似文献   

4.
幽默精品屋     
《新青年》2005,(8)
讲究卫生xx有责一家三口住进了新房,妻子见丈夫和儿子不太讲卫生,就在家里写了一条标语“讲究卫生,人人有责”以督促儿子和丈夫讲究卫生。儿子放学回家,见了标语,拿出笔把标语改成了“讲究卫生,大人有责”。第二天,丈夫见了,也拿出笔来,把标语改成了“讲究卫生,太太有责”。怎么办父亲带着小儿子在动物园里的老虎笼前。父亲向儿子讲述老虎有多么残暴、凶猛,儿子面容严肃地用心倾听。“爸爸,”儿子最终说道,“如果老虎冲出笼子并且要把你给吃了……”“那,那……怎么办,儿子?”父亲满怀期待地问。“那么,我该乘哪路公共汽车回家?”男孩扬起脸…  相似文献   

5.
小院里有棵葡萄树,是父亲在我双腿瘫痪后的第二年栽下的。栽树的时候,父亲把我推到院子里,一边挖坑,一边告诉我,葡萄树是有灵性的,种的时候许个愿,如果能实现,它就能长得旺盛。父亲说“:许个愿吧!”就这样,我们父女俩把美好质朴的心愿寄托在了小小的葡萄树上——希望我能够尽快好起来。父亲伺弄葡萄树的精心和殷勤一如照顾他有病的女儿:浇水要浇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施肥要施还散发着青草味儿的牛羊粪,松土自然要用手把土细细碾碎……父亲每天早上都要把我推到葡萄树前,仔细地看上一阵。葡萄树每长出一片新叶,父亲就兴奋得像个孩子,说“:你瞧…  相似文献   

6.
1964年,我出生在天津市和平区的一个妇产医院里,当时母亲身边只有她的三妹,父亲在北京的空军部队里工作,由于工作繁畦,没能在她身旁陪护。后来,父亲给我取名燕津,“燕”代表北京,“津”代表天津,以此作为纪念。童年的记忆是朦朦胧胧的,只有一些零零散散的记忆,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太姥姥逝世。  相似文献   

7.
父亲     
澜涛 《新青年》2005,(4):11
我对父亲有着天生的嫌弃和厌恶。那是小学一年级的一个夏天,因为突然下雨,我没有带雨具,放学的时候,我看到父亲在校门口等我,就躲在收发室里不出来。透过收发室的窗玻璃,我看到父亲一只手撑着雨伞,一只手抱着雨衣,目光在放学的学生中搜寻着,间或向校园里张望着。我在心底恨恨的想,父亲怎么来了呢?时间在一点点过去,一个班级一个班级的学生走出校园,雨也越下越大,我注意到父亲的裤子、胳膊都已经被淋湿了,他的身体似乎在发抖,我心里不禁窃喜起来,暗想,这下父亲要回去了吧!可是,我错了,学生已经几乎走尽了,校门外只剩下他一个接学生的家长了,…  相似文献   

8.
每天晚上下班之后,我都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在父亲的冷饮店里帮忙。因为这一时段,会有许多刚刚放学的小学生来买冰淇淋,渐渐地,我埘这些稚嫩的面孔熟悉起来。有一天,我偶然发现橱窗外有一双眼睛。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它是属于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儿的。男孩儿穿着一件白色的背心,肩上斜背着一个老式书包。他盯着店里其他买冰淇淋吃的孩子,一脸羡慕。以后的几天,我总能发现那双眼睛。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看了看那个小男孩,没有做声。我对父亲说:“可怜的孩子一定是想吃冰淇淋,但却没有钱,我可以送一支给他呀。”但父亲却冷漠地摇了摇头。…  相似文献   

9.
章易  向群 《海内与海外》2004,(11):16-19
2004年6月1日早7时,一代豫剧表演艺术大师常香玉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停止了呼吸,享年82岁。作为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文艺界的楷模,人们追忆她一生的往事,铭记着她的音容笑貌……从艺生涯1923年9月15日,常香玉出生在河南省巩县董沟一个贫苦人家,原名张妙玲,小时跟母亲靠要饭度日。香玉的父亲也曾唱戏,后因嗓子受伤,就在戏班里做打杂。1932年,父亲为使她不做童养媳,把9岁的她领上了戏台,父亲认定“人是苦虫,非打不成”这句话,常把香玉打得皮开肉绽。当时父亲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宁可让你跟我学戏被我打死,也不能让别人把你给打死。”开始香玉…  相似文献   

10.
自己拿主意     
美国著名女演员索妮亚·斯米茨童年的时候是在加拿大渥太华郊外的一个奶牛农场里长大的。那时候她在农场附近一个小学里读书,有一天她回家后很委屈地哭了,她父亲问她为什么哭泣。她断断续续地说道:“我们班里一个女生说我长得很丑,还说我跑步的姿势难看。”父亲听完她的哭诉后,没有安慰她,只是微笑地看着她,忽然他说了一句:“我能够得着咱们家的天花板。”  相似文献   

11.
大约两年前吧,在诗人牛波的婚宴上,一位熟朋友把我介绍给年轻的电影导演田壮壮时,突然冒了一句:“牛汉,身高一米九,是小时候吃蚂蚁吃的。”在座的人无不以惊奇的目光打量我,田壮壮很认真地问我:“真的?”“真的,”我如实招认。“是你第一个吃的?”他久久端详着我,仿佛我是他的一个陌生的“角色”,想从我的黧黑苍老的面容和抑郁的神情,窥探出  相似文献   

12.
20岁那年,我就想死,并且“死”过。那是1992年,我第一次高考落榜。当时,很难相信成绩一向不错的我,竟然连所普通中专都没考上,一想起父亲整日在地里忙碌的身影,我又恨又愧。还记得父亲曾对我说过:“你得给爸争口气,也读个大学,让咱村人看看。”可是结果呢?我越想越伤心,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哭了一天一夜,哭干眼泪之后,我吞下了大量的安眠药,决定离开这个我无颜再见的世界。也许是命中注定,昏迷过后,我在医院里又醒了过来。那天,亲戚们都围着我,像观察稀有动物一样看着我,父亲则坐在一旁不声不响地抽着旱烟,那腾起的烟雾一圈一圈地扩散,弥漫…  相似文献   

13.
那一年的夏天,是段喜忧参半的日子。先是在忐忑不安中等待高考成绩,而后,又在喜鹊的“叽叽喳喳”中,迎来了大学录取通知书。我扬着手里的通知书,兴奋地交到父母手里,我分明看到,他们脸上的皱纹,一条一条地舒展开。那个暑假,我的两个在外地上大学的哥哥都没有回来。我兴奋地将好消息在电话里告知他们,他们先是祝贺一番,然后无一例外地让父亲接电话。我听见父亲压低声音说“:学费的事,  相似文献   

14.
父亲的打火机是今儿去镇上给我买墨水时一并买回来的.一按就出火的那种.父亲把它拿在手里,一下一下地按个没完.那火苗一闪一灭,一闪一灭,在自家灰暗的草房里,我感觉得到那一明一暗、一暗一明的微弱变化.  相似文献   

15.
走过了黑色的七月,又走进了八月这个多雨的季节。当我知道自己落榜的那一天,也下着雨,雨丝细细密密的,把一切都变得灰蒙蒙的,就像我灰暗的心情。我一个人茫然地徘徊在街头,双手抱着肩,雨水顺着发丝流到脸上,凉凉的。我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儿,只是不想回家。忽然,我感觉头顶上的雨停了,可耳畔分明还有一片沙沙的雨声。我抬头一看,是一把同蓝天一个颜色的伞为我遮挡住了细雨。一个高高瘦瘦的男孩正看着我,英俊的脸上带着关切的笑  相似文献   

16.
楼上大哥 楼上大哥姓季,上世纪50年代初生人,他父亲和我父亲是同事,住平房的时候就在一个院子里;后来搬到楼房,还是邻居,我家二楼,他家三楼。二楼的新邻居中也有一位大哥,姓纪,两个姓氏同音不同字,叫起来都是“季(纪)大哥”,不好区分。尤其是当我在家里提到他们的时候,往往很费口舌。于是,我很快就给两位大哥划清了界限,季大哥叫楼上大哥,纪大哥叫隔壁大哥。姓氏一律省略,平时无论跟谁见了面,自然就把“楼上”或“隔壁”这样的字眼也去掉了,就叫大哥,省事,也亲热。  相似文献   

17.
父爱如杉     
胡双庆 《新青年》2005,(12):5-6
夜里,梦见父亲了,他慈祥地对着我笑,饱经风霜的脸上皱纹丛生,让人心痛、怜惜,又温暖无比。眼泪不经意便浸湿了夜色。窗外,那片杉树林在夜风中“沙沙”有声……母亲生我时难产死了,父亲当年只有23岁,还是个毛头小伙子。母亲去世以后,父亲没有再娶,后来我曾问他为什么不给我找个后妈,父亲笑而不语,昏黄的眼睛里温情四溢,我猜想,他在思念母亲。常常可以从邻居们口中听到我记事以前父亲的艰辛养育:我饿了,没有奶水,就哭。父亲先是熬米汤,一口一口吹冷后喂我。偶尔我会刁嘴不喝,父亲就抱着我穿乡走户,去找刚刚生了孩子的女人讨奶。我两三岁的时候…  相似文献   

18.
刘德良 《新青年》2004,(2):20-21
事实上,父亲和母亲是没有爱情的,如果说有,那也只能算是一种亲情和责任,是一种自然而又质朴的情感流露。也许,父亲和母亲就像是两株生长在同一块土地上的庄稼。他们相互守望,相互搀扶,然后,再一起走完那艰辛而又坎坷的一生。总之,父亲和母亲不会像现在的人那样甜言蜜语和山盟海誓。他们更不会说“我爱你!我想你想得要死!”之类的话语。在父亲的眼里,母亲只不过是他的一个女人,是一个能够为他生儿育女和同葬在一个坟墓里的人。而在我母亲的眼里,父亲也不过就是她的一个男人,一个能够与她共担风雨和同撑起一个家的人。父亲就像是一片天,能够让我的母亲活得踏实和知足,而我的母亲也会给我的父亲滋养和快乐。  相似文献   

19.
马德 《新青年》2005,(10):6-6
父亲是个搓澡工,打我记事起,父亲就在城南李记澡堂给人家搓澡。我已经长了很大了,也没有人喊我的大名。只是说,他啊,是搓澡工家的小子,学习不赖。即便是在夸我,只要别人说到我是搓澡工家的儿子,我就会远远地走开。记得有一年夏天的晚上,我在旁边冲凉,父亲在槐树底下坐着抽烟,冲到一半的时候,父亲站起来说,小子,来,我给你搓搓背。我有些不冷不热地说,你给别人搓去吧,我用不着你搓。说完后,我把剩余的水一下子兜头浇下来,一转身,就进屋去了。黑暗中,只剩下父亲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那里。我很为有这样一个父亲而丢人现眼。上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  相似文献   

20.
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我的父亲是个贼,因此,从不敢跟伙伴们争高斗低,即使瘌子老嘎把红土面夹在我的饽饽里,我也能含着眼泪一口一口地咽下去。吃几口掺了土面的饽饽总比听一句:“你爹是个贼”好受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