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庆万盛区人大常委会,2007年提出了代表工作以“代表培训提高年”为主题,积极开展“代表集中培训”、“代表公示”、“代表六个一”三大活动。对全面提升代表素质收到了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淅川县城关镇西湾代表组的10名县、镇人大代表,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向“会议代表”、“荣誉代表”、“举手代表”告别。“一个小组一片阵地、一名代表一面旗帜”是这个代表小组活动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3.
闸北区“四日”活动,即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代表工作为基础,把代表作为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开创一周一次“走访日”、一月一次“接待日”、一季一次“学法日”、一年一次“议政日”,为代表依法行使代表职权,履行代表职责,发挥代表作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观点集萃     
《公民导刊》2008,(8):19-19
事实上,人大代表“大小”之分是传统“官本位”和人们崇拜“权”和“钱”的思想在作怪,它实际上是将代表个人的行政权力或经济实力作为代表“大小”划分的依据,是对代表平等性的践踏。如果我们承认了人大代表有“大小”之分,那么,必然会影响到那些来自基层的“小”代表行使国家权力和履职的积极性,甚至导致“小”代表成了“大”代表的傀儡,  相似文献   

5.
笔者认为,评价办理代表建议好坏,不仅要统计建议代表的“满意率”,也要分析建议事项的“办成率”。答复代表建议让代表满意是有关机关、组织的法定职责所在。有关机关、组织办理建议答复代表,让代表人人满意,使代表“满意率”达到100%应是基础性的目标。办理代表建议不能只顾“满意率”,不求“办成率”,要让代表真正“满意”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建议办成。有关机关、组织要积极研究处理代表建议事项,想方设法将建议事项办成,努力提高“办成率”才是实质性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在各地媒体有关“两会”的报道中,还是在平时的“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中,常会看到或听到把“人大议案”、“代表建议”说成“人大提案”、“代表提案”的现象。笔者认为,这种现象混淆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与“政协提案”三者的概念,模糊了人大议事决策和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7.
常看到某某人大常委会“决定”暂停某某代表执行代表职务的报道。笔者认为 ,暂停执行代表职务不属于常委会职权 ,故由常委会“决定”的做法不适当。首先 ,人大常委会“决定”暂停执行代表职务缺乏法律依据。无论宪法或其他法律 ,都没有规定暂停执行代表职务由人大常委会“决定”。其次 ,暂停执行代表职务无须经任何单位包括人大常委会来“决定”。它是一种“必然结果” ,即只要哪位代表具有有关法定的“情形” ,他就“自然地”暂停执行代表职务。按照代表法第四十条规定 ,代表有以下情形之一的 ,暂停执行代表职务 :(一 )因刑事案件被羁押正…  相似文献   

8.
时下,选民对人大代表“不作为”现象指责颇多。少数人大代表.不好好珍惜自己的权力,忘记了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和初当选代表时的庄严承诺。会前.他们不深入群众,不调查研究;会中,要么一言不发当“哑巴代表”,要么人云亦云,当“陪衬代表”、“举手代表”;结果是,“代表代表,会完就了”。还有一些代表分身乏术,根本没有时间、没有办法履职。另外,也有极个别代表的责任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淡薄,有损代表形象。鉴于此,评定人大代表的工作,从而督促其认真履行职责,“人大代表述职制”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方晨 《人民政坛》2006,(1):43-43
每年一次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主要形式。但是,近年来,不少地方的人代会代表审议六个工作报告的效率不高,效果不理想.不时出现“说套话”、“跑题”、“冷场”等现象。对于这种现象。有的代表认为,审议发言是“说了白说”,说完了也就没了,意见无从落实;有的代表认为是“自说自听”.提意见的是代表,听意见的也是代表;有的代表认为反正可说可不说,“乐得清闲”。不如让一些“领导代表”去说。  相似文献   

10.
温馨的港湾     
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的基础,而“代表之家”则是人大代表工作的港湾。可以说,“代表之家”是代表学习培训、开展活动、联系选民、交流经验的平台,也是接受群众监督的平台。创建人大“代表之家”能有效增强代表积极性,提高代表工作质量,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1.
人大代表对“一府两院”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以下简称“建议”)是代表的法定权力,“一府两院”办理代表建议是法定任务。代表对“一府两院”办理建议的满意度是能体现建议办理质量的好坏,但这个好坏不能只单单看代表自身是否满意,关键还要看代表所提建议的质量,是否具有全局性、可操作性,“一府两院”采纳后是否能产生现实效果或战略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使代表建议办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切实提高代表建议的“解决率”和代表的“满意度”,贵州省黔南自治州人大常委会不断总结经验,对“如何提高代表建议办理质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本届以来,松江区人大常委会始终把代表工作作为人大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健全代表联系选民制度上下功夫,在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上勤探索,在丰富代表活动内涵上做文章,使代表成为党和“一府两院”工作的“宣传员”、社情民意的“传递员”、沟通上下的“联络员”。  相似文献   

14.
方娟 《公民导刊》2008,(5):20-22
从“代表约见”到“代表论坛”再到“代表专业小组”,重庆市南岸区人大常委会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而以真心换真情,则是南岸区代表工作的另一大特点。在打好“制度牌”的同时。更要会打“情感牌”,南岸区人大常委会用一腔真情和热忱周到的服务换来了人大代表的信任和支持。  相似文献   

15.
代表年终视察,不是“观光游”,也不是“都市秀”,而是代表就心中疑问向政府部门寻求答复、政府部门与代表沟通交底的“双向直通道”。  相似文献   

16.
我国选举法第7章在对代表候选人的提出的规定里,把经过选民或代表反复酝酿讨论协商后确定下来的、符合该法第30条规定的差额比例的代表候选人,称为“正式代表候选人”,以区别于初步提名推荐的代表候选人。笔者认为,这里的“正式”二字值得斟酌。称这些代表候选人为“正式”的,则意味着那些被酝酿协商下来的或被预选淘汰掉的代表候选人是“非正式代表候选人”,因为从逻辑上来讲,“正式代表候选人”与“非正式代表候选  相似文献   

17.
微言 《人大论坛》2009,(8):17-18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每逢各级人大换届选举时,常常会在各种场合看到这样一句口号。可“我当代表为人民”一直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检测平台,“我当代表为人民”逐渐地渐行渐远了。但在对我市部分区县人大常委会开展的“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工作的调研中,我们惊喜地发现,“我当代表为人民”又有了切实的内涵和意义,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成了“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含金检验台。  相似文献   

18.
于振国 《人大研究》2003,(11):44-44
最近到基层调研 ,了解到这么一件事 :某人大代表连续两次对某单位办理一件代表建议的结果不满意 ,言辞激烈 ,被该单位负责人说成太“出格”。笔者想 ,这位负责人所说的“出格” ,大概是相对于那些“老实”的人大代表而言的。若这样看 ,在某些人眼里 ,“出格”的人大代表肯定还很多。但分析这些所谓“出格”的代表 ,他们不是人云亦云 ,随波逐流 ,满足于做“听会代表”、“举手代表”甚至“挂名代表” ;也绝不是刚愎自用 ,出风头。他们“出格”的基础是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所应有的责任心、使命感 ;“出格”的具体体现是代表意识强 ,建言献策多 ,…  相似文献   

19.
隆厚文 《公民导刊》2011,(11):14-14
面对增加基层代表是否一定能增强民意“代表性”这一命题,笔者认为增加基层代表数量与增强民意“代表性”不一定成正比;要增强民意“代表性”,核心在于提高基层代表的“代表力”。众所周知,基层代表来自基层生活在基层,甚至多数代表本身就是普通工人群众,应该说他们最熟悉基层最了解民意,也最能反映民意。  相似文献   

20.
方娟 《公民导刊》2007,(10):6-7
人大代表人民选。选好代表为人民。代表民意、反映民愿、为民请命。是人大代表义不容辞的职责。尽管各级人大代表均为兼职代表,但法律规定代表无论是在大会期间还是在闭会期间都必须认真履行代表职责。也就是说。人大代表是“全天候”代表。应依据法律赋予的权力,代表人民“出声”。使民意得到重视,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是人大代表的职责所在,也是人民的希望所在。 近年来,重庆市各级人大常委会针对闭会期间代表履职这一“软肋”。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加强代表培训,加大代表对人大工作的参与力度,充实代表活动的内容,支持、规范和保证代表依法履职……通过这一系列工作。努力帮助代表完成从“会议代表”到“全天候代表”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