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 (Escherichcoli)可引起家禽的胚胎死亡、脐炎、败血症、肉芽肿、卵黄性腹膜炎和全眼球炎等一系列疾病 ,对养禽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威胁。目前对该病的预防多采用多价灭活疫苗或弱毒疫苗。由于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具有多种血清型 ,因此难以获得对各血清型都具保护力的疫苗。而应用相应血清型的菌株制备疫苗 ,可起到预防和控制本地区大肠杆菌病的作用。1 材料与方法1.1 培养基 伊红美蓝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三糖铁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厌氧肉肝汤、改良沙氏培养基、马丁肉汤 ,均按常规方法配制…  相似文献   

2.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 (Escherichiacoli)引起鸡的一种细菌性疾病 ,近年已成为养鸡业主要疾病之一。目前对该病主要是利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和发病时的治疗 ,由于大肠埃希氏菌血清型繁多、且复杂 ,同时各地区血清型存在较大差异 ,给该病的防治带来很大困难。本试验对分离的 17株大肠埃希氏菌用氟哌酸等 11种药物进行药敏试验 ,旨在为大肠杆菌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用药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用菌株  17株大肠埃希氏菌均从东北地区发病鸡场分离获得 ,并经生化试验鉴定 ,编号为 1— 17号。1.2 培养基 营养琼…  相似文献   

3.
蓝狐大肠埃希氏菌和链球菌混合感染的诊断徐春厚李兴亮1)吴凌倪宏波邵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密山158308)某养殖场有蓝狐480只,1996年9月先后有2只3月龄幼狐和8只成狐发病死亡,从死亡狐脏器中分离出两种细菌,初步鉴定为大肠埃希氏菌和...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鸡大肠杆菌病疫苗多使用鸡源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coli)O1,O2和O78抗原提纯菌毛配以油佐剂或福氏佐剂制备,也有用鸡源大肠埃希氏菌O2,O78和O35抗原用甲醛灭活再加油佐剂或氢氧化铝佐剂制备。免疫途径多为鸡皮下和泄殖腔...  相似文献   

5.
业已确诊,甘肃省许多地区未断奶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是大肠埃希氏菌。由于大肠埃希氏菌血清型繁多,使本病的防制受到一定的区域性限制,亦由于该菌产生的热敏肠毒素(LT)在致腹泻中起重要作用,具有抗原性,因此进一步研究大肠埃希氏菌的血清型和LT,筛选强致病性的...  相似文献   

6.
对制苗用鸡大肠埃希氏茵O1、O2、O78标准株的培养特性、免疫原性、菌株毒力及保存代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株标准菌在麦康凯琼脂、普通肉汤及鸡裂解血液马丁肉汤琼脂上生长良好,培养后的3株茵均符合鸡大肠埃希氏茵生化特性;用固体培养基培养后的茵液制成蜂胶灭活疫苗,免疫30日龄雏鸡,1-2周后产生保护力,3周攻毒时保护率为100%,对同型异株(湖北地方分离株)的攻击保护率在80%以上;3株茵都能使重20 g小白鼠死亡、4日龄雏鸡死亡,剖解死亡雏鸡,均呈典型大肠杆菌病病理变化;连续传5-10代的3株菌,其毒力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7.
对226只银黑狐粪便拭子进行空肠弯曲菌检查,共检出带菌狐14只,其中成年公狐(40只)、成年母狐(121只)、母仔狐(40只)和公仔狐(25只)分别检出3,8,2和1只,检出率依次为7.5%,6.6%,5.0%和4.0%,平均检出率为6.2%。对189只银黑狐粪便进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检查,检出带菌狐31只,其中成年公狐(13只)、成年母狐(122只)、母仔狐(51只)和公仔狐(3只),分别检出4,18,8和1只,检出率依次为30.8%,14.8%,15.7%和33.3%,平均检出率为16.4%;共检出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34株,代表15个血清型。对69只银黑狐粪便检查,未检出A~F群沙门氏菌及A群Ⅰ、A群Ⅱ、B群和D群的志贺氏菌。对一起3日龄仔狐死亡原因调查,证实是由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O114K90所致。  相似文献   

8.
已构建的能表达产气荚膜梭菌β毒素(CPB)和大肠埃希氏菌ST融合蛋白(CPBST)的基因工程菌株BL21(DE3,pECBST1)及其表达产物经动物试验证实没有毒性反应。用从IPTG诱导的工程菌株中提取的包涵体和经甲醛灭活的工程菌株全菌体制备抗原免疫小白鼠,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免疫小白鼠能分别抵抗1MLD的B型产气荚膜梭菌强毒株(C58-1)和产ST的大肠埃希氏菌工程菌株HB101(pSLM004)的攻击。用灭活的全菌体免疫家兔后,其免疫血清能中和产气荚膜梭菌β毒素和大肠埃希氏菌ST的毒素活性。结果表明,构建的基因工程菌株BL21(DE3,pECBST1)可以作为预防由产气荚膜梭菌β毒素和大肠埃希氏菌ST引起的幼畜腹泻的基因工程苗侯选菌株。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29个养鸡场的136810只鸡在1992~1996年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率为26.4%,死亡率为8.7%(1.7%~34.0%)。从病死鸡分离出18株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coli),主要血清型O78,O2和O1,分别占鉴定菌株的38.8%,16.7%和11.0%。分离菌株肉汤培养物接种小白鼠和4日龄雏鸡,可使50%以上小白鼠在2d内死亡;30%以上的雏鸡在7d内死亡,剖检存活鸡可见典型的大肠杆菌病病变。  相似文献   

10.
从1~7周龄北京鸭中分离出29株大肠埃希氏菌,经血清学鉴定分别属血清型O1(1/29),O2(5/29),O8(1/29),O23(1/29),O53(1/29),O93(9/29),O138(2/29)及未鉴定血清型(9/29),其中血清型O1和O2经皮下接种对1周龄和3周龄鸭有很强的致病力,所引起的病理变化主要有心包炎和肝周围有纤维素性渗出。利用血清型O2菌株制备的灭活菌苗和加铝胶灭活菌苗免疫10日龄北京鸭,在二免后10d能完全抵抗同源菌攻击。应用ELISA在首免后第7d可检测到较低水平的抗体反应,第14d达到第1个高峰,随后开始下降;31日龄加强免疫后抗体水平大幅度上升,2周后达到最高峰,然后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利用已表达的F18ab和F18ac菌毛各结构亚单位的融合蛋白(GST-FedA/ab、GST-Fe-dA/ac、GST-FedE、GST-FedF/ab、GST-FedF/ac)分组肌肉注射健康家兔,制备抗FedA/ab、Fe-dA/ac、FedE、FedF/ab、FedF/ac多价血清。结果表明,所制备的5种抗Fed多价血清均能凝集F18ab 大肠埃希氏菌107/86株和F18ac 大肠埃希氏菌8813株。利用抗大肠埃希氏菌F18菌毛主要结构亚单位FedA特异抗体和次要结构亚单位FedE、FedF特异抗体,研究了F18菌毛与小肠上皮细胞的黏附特性。结果发现,FedA抗体和FedE抗体单独和合并均不能抑制F18 菌与小肠上皮细胞的黏附,而单用抗FedF抗体即能明显抑制F18 大肠埃希氏菌与小肠上皮细胞的黏附,表明FedA和FedE与F18菌毛的黏附不具相关性,而FedF才是F18菌毛的黏附性结构亚单位。  相似文献   

12.
外源DNA被受体菌吸收而发生的基因转移现象称为转化,其转化技术是基因工程技术中的关键步骤,常用的受体菌或细胞也从原核生物如非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coli)DH5α和JM109等扩大到真核生物如酵母菌、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等(阎隆飞...  相似文献   

13.
1999年 3月 ,当地某犬养殖场 3月龄幼犬先后出现以食欲不振、锐减或废绝及呕吐、粪便糊状带血为特征的疾病 ,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 ,确诊为大肠埃希氏菌O12 8∶K67感染。1 发病情况该养殖场共饲养 3月龄幼犬 14只 ,1999年 3月幼犬陆续发病 ,病初幼犬精神沉郁 ,低头垂耳 ,被毛粗乱逆立 ,食欲减退 ,呕吐 ,排灰黄色稀粪 ;发病 2— 3d后病犬粪便多为粘液或呈糊状带血 ,病犬眼球下陷 ,极度沉郁。2 细菌分离与鉴定2 .1 培养2 .1.1 无菌取带血犬粪 ,直接划线分别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普通琼脂平板、伊红 美蓝琼脂平板和血琼脂平板 …  相似文献   

14.
从辽宁省13个市(地)收集的414份鸡大肠杆菌病料中,分离出370株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coli),并对其进行了生化试验、致病性试验及血清型的鉴定。在已定型的306株中,O78型有129株,占定型菌株的42%;O1型有96株占31%;O2型有30株,占9.8%;O55型有18株,占5.9%。定型的其它血清型还有O35,O138,O88,O68,O5,O141,O86,O99,O7,O8,O74,O114,O160。未定型菌64株,占待检菌株的17%。调查结果表明,辽宁省流行的鸡致病性大肠杆菌以O78,O1,O2为优势血清型,占待检菌株的69%,占定型菌株的83%  相似文献   

15.
牛抗鸡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二联血清的制备及应用王守智李景水徐广贤张国玲(宁夏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银川750002)陈月芳(平罗县畜牧中心)鸡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因其既能水平传播,又可垂直传播,且很多菌株极易产生耐药性,故给临床防治本病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6.
重组和构建了新城疫病毒(NDV)融合蛋白基因,并对该基因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将NDVFx基因片段经RTPCR扩增,插入经EcoRⅠ和(或)SalⅠ酶切克隆载体pUC18及表达载体转化大肠埃希氏菌JM109株。用氨苄青霉素平板法初步筛选克隆,双酶切法、核酸探针、PCR及核苷酸序列分析法鉴定后,表明插入成功且阅读框架正确。  相似文献   

17.
鸡大肠埃希氏菌多价油乳剂灭活苗,是用从天津市各区(县)主要养鸡场和养鸡户鸡群中分离到的5个优势血清型(O111,O89,O78,O86,O30)菌株的各自培养物,经甲醛灭活后制成的油乳剂苗,每1mL含菌量为100亿,每只鸡颈部皮下或肌肉注射0.5mL,15d产生较强免疫力,对同型菌株的保护率为91.67%,免疫期可持续6个月以上,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肠道病原性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coli)是仔猪腹泻的重要病原,对该菌菌体抗原的鉴定,国内亦有报道。由于E.coli血清型多,变异性大,抗原复杂,给猪大肠杆菌病的预防带来很大困难。为了摸清猪E.coli的血清型,我们选择了5个发病较严重...  相似文献   

19.
根据已发表的F18菌毛F亚单位的基因序列(fedF)设计了1对引物,利用PCR技术分别扩增到F18ab和F18ac菌毛的fedF编码序列,并按预定的阅读框架分别插入表达载体pGEX 6p 1中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基因的下游,获得重组质粒pPFedF/ab与pPFedF/ac,然后转化大肠埃希氏菌BL21获得重组菌PPFedF/ab与PPFedF/ac。测序结果表明,fedF编码序列大小均为837 bp,与GenBank中登录的FedF 结构编码序列(Z26520)大小一致。通过对菌体裂解物进行SDS PAGE电泳分析以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证明重组大肠埃希氏菌PPFedF/ab与PPFedF/ac均可以表达融合蛋白形式的FedF(分别命名为GST FedF/ab与GST FedF/ac)。  相似文献   

20.
用Bam H Ⅰ和Nru Ⅰ双酶切质粒pBR322 的四环素抗药基因,经DNA 纯化回收试剂盒和低融点琼脂糖挖块法回收纯化600 bp 的目的基因片段;以随机引物法用地高辛进行标记,制备成探针;用斑点杂交法通过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证实这种探针用于检测四环素抗药基因是可行的。采用菌落原位杂交法检测了临床分离的72 株猪源大肠埃希氏菌四环素抗药菌株,与药敏试验的阳性符合率达91 .7 %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