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期的中日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有2000年友好交往的历史,同时也有近百年战争创伤的历史。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双边关系经历了70年代侧重强调友好和80年代经济合作迅速发展等不同发展阶段。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日之间的问题和摩擦日益突出,两国关系进入了友好合作与种种摩擦并存的新时期。值此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之际,认真思考新时期中日关系的新特点,以及世纪之交的中日关系应该如何向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等问题,更加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2.
麻生内阁执政期内在中日关系上延续了友好发展态势:政治上高层互访不断、各级政府交流频繁;经济互惠关系继续发展、众多领域合作加强;社会各界联系增多、国民相互了解加深。中日关系发展良好的原因有:中日两国的重要性超出人们的想象,重视中国市场成为日本朝野各界的共识,抵御70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需要中日加强合作。中日关系还存在着不确定性和一些问题,例如:钓鱼岛问题、历史认识问题、抹黑中国食品问题、东海油气田开发问题等。尽管中日关系中存在不少问题,但友好发展是主流,未来前景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3.
<正>在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之际,回顾总结中日关系发展历程,展望探讨两国关系未来,恰逢其时,很有意义。中日毗邻而居,两国关系源远流长。周恩来总理对两国交往历史有过精辟概括,"两千年友好,五十年不幸"。在长达两千年的友好交往中,两国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有力促进了各自发展,也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  相似文献   

4.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是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不懈努力的成果。 2 5年来 ,在条约的推动和保障下 ,中日关系步入广泛的发展时期。两国需要顺应时势 ,不断深化友好与合作 ,推动中日关系健康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日邦交正常化40 年来,两国关系虽不时经历风雨波折,但总体上还是不断向前发 展,遍及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在中日两千年交往的历史长河中,这40 年是 发展最快、成就最显著的40 年。但是,随着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中日关系也正在经历历史性的转 型过渡,各种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政治互信不足,作为双方政治互信缺失在社会层面上的一种反 映,两国国民友好感情不断下滑,这些问题值得双方高度重视。中日走和平、友好、合作之路是两国 人民的共同愿望;中日关系的发展对两国各自的长远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中日关系保 持健康稳定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我们要学习、传承老一辈政治家的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登 高望远,求同存异,要努力增进政治互信,妥善处理敏感问题,维护两国关系大局稳定;要加强互利 合作,扩大共同利益,实现两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要弘扬友好传统,扩大人文交流,不断增进两国 人民的互相理解和友好感情;要顺应时代潮流,加强两国在地区和全球层面的合作,拓展两国关系 的发展空间。可以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6.
展望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 一是中日友好的原则将维持, 因为中日友好符合两国的 根本利益。二是矛盾与合作并存将是两国关系的基本特点, 中日之间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的方式 将继续发生变化, 新的方式将在长期相互“磨合”中逐渐形成, 直至相对稳定。三是两国关系的发展 将受众多国际因素的制约, 主要有:中美日之间的相互关系、东盟的崛起和朝鲜半岛局势等;亚太多 边合作的发展将使中日关系从封闭型体系走向开放型体系。  相似文献   

7.
推进中日关系的建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日关系的重要性无论对于中国而言还是对于日本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然而,目前两国"经热政冷"的现实却令关心中日关系的人士不无困惑:是中日关系本身固有的特性使然?还是愿望与行动间出现的落差使然?抑或两者兼存?答案当然有,但需要不懈的探寻。2003年10月"《现代国际关系》专家论坛"曾以"中日关系的未来"为主题组织过一次专题研讨。作为其续篇,本论坛又特邀请"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在京的4位委员,于2004年6月5日在万寿山庄举行以"推进中日关系的建言"为主题的研讨,结合中日关系新的发展现状,在把脉、会诊的基础上,试图为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开出"药方"。每位委员的发言虽有长有短,观点也不尽一致,但我们真诚地希望这种努力能引起您对中日关系问题的高度关注,共同推进中日关系步向良性的轨道。  相似文献   

8.
大平正芳是日本著名政治家,他从少年时代起即对中国怀有友好感情,步入政界后敢于正视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并以政治家所特有的敏锐眼光为时代潮流而动,谱写了当代中日关系的友好诗篇。从其为两国关系解冻到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从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到推动两国关系向更广阔的领域迈进,大平与当代中日关系的发展息息相关,功绩卓越。大平以不懈追求中日友好的精神风范,向世人展示了人类对和平与友谊的无尽向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日关系持续低迷,两国围绕历史问题、台湾问题以及东海问题等,磨擦与争议不断。学者们称中日关系“政冷经热”或“政冷经凉”者有之,称中日关系“恶化”者也有之。如何评估中日关系的现状与前景?中日关系持续紧张的根源与症结何在?中日关系如何走出困境?这些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不但事涉中日两国,也事关国际和平与发展事业。有鉴于此,《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2006年3月23日举办了“当前中日关系与中国对日战略”研讨会,邀请在京十多位国际问题及日本问题专家就中日关系现状、前景与症结及中国对日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现将会议主要观点辑录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日关系持续低迷,两国围绕历史问题、台湾问题以及东海问题等,磨擦与争议不断。学者们称中日关系“政冷经热”或“政冷经凉”者有之,称中日关系“恶化”者也有之。如何评估中日关系的现状与前景?中日关系持续紧张的根源与症结何在?中日关系如何走出困境?这些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不但事涉中日两国,也事关国际和平与发展事业。有鉴于此,《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2006年3月23日举办了“当前中日关系与中国对日战略”研讨会,邀请在京十多位国际问题及日本问题专家就中日关系现状、前景与症结及中国对日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现将会议主要观点辑录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日关系持续低迷,两国围绕历史问题、台湾问题以及东海问题等,磨擦与争议不断。学者们称中日关系“政冷经热”或“政冷经凉”者有之,称中日关系“恶化”者也有之。如何评估中日关系的现状与前景?中日关系持续紧张的根源与症结何在?中日关系如何走出困境?这些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不但事涉中日两国,也事关国际和平与发展事业。有鉴于此,《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2006年3月23日举办了“当前中日关系与中国对日战略”研讨会,邀请在京十多位国际问题及日本问题专家就中日关系现状、前景与症结及中国对日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现将会议主要观点辑录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日关系持续低迷,两国围绕历史问题、台湾问题以及东海问题等,磨擦与争议不断。学者们称中日关系“政冷经热”或“政冷经凉”者有之,称中日关系“恶化”者也有之。如何评估中日关系的现状与前景?中日关系持续紧张的根源与症结何在?中日关系如何走出困境?这些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不但事涉中日两国,也事关国际和平与发展事业。有鉴于此,《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2006年3月23日举办了“当前中日关系与中国对日战略”研讨会,邀请在京十多位国际问题及日本问题专家就中日关系现状、前景与症结及中国对日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现将会议主要观点辑录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论中日"战略互惠"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互惠"关系标志着中日关系进入全新定位的新时期,两国在更加宽阔的领域进行战略层面上的合作。由于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还存在不少分歧和问题,未来中日关系仍将充满不确定性。为使中日关系朝着构建"战略互惠"的方向发展,今后两国应该不断寻求共同利益,不断增加相互信任,在决定两国关系走向的重大问题上保持理性、冷静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日本为什么对中国这么强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日关系持续低迷,两国围绕历史问题、台湾问题以及东海问题等,磨擦与争议不断。学者们称中日关系“政冷经热”或“政冷经凉”者有之,称中日关系“恶化”者也有之。如何评估中日关系的现状与前景?中日关系持续紧张的根源与症结何在?中日关系如何走出困境?这些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不但事涉中日两国,也事关国际和平与发展事业。有鉴于此,《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2006年3月23日举办了“当前中日关系与中国对日战略”研讨会,邀请在京十多位国际问题及日本问题专家就中日关系现状、前景与症结及中国对日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现将会议主要观点辑录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日关系持续低迷,两国围绕历史问题、台湾问题以及东海问题等,磨擦与争议不断。学者们称中日关系“政冷经热”或“政冷经凉”者有之,称中日关系“恶化”者也有之。如何评估中日关系的现状与前景?中日关系持续紧张的根源与症结何在?中日关系如何走出困境?这些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不但事涉中日两国,也事关国际和平与发展事业。有鉴于此,《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2006年3月23日举办了“当前中日关系与中国对日战略”研讨会,邀请在京十多位国际问题及日本问题专家就中日关系现状、前景与症结及中国对日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现将会议主要观点辑录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日关系持续低迷,两国围绕历史问题、台湾问题以及东海问题等,磨擦与争议不断。学者们称中日关系“政冷经热”或“政冷经凉”者有之,称中日关系“恶化”者也有之。如何评估中日关系的现状与前景?中日关系持续紧张的根源与症结何在?中日关系如何走出困境?这些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不但事涉中日两国,也事关国际和平与发展事业。有鉴于此,《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2006年3月23日举办了“当前中日关系与中国对日战略”研讨会,邀请在京十多位国际问题及日本问题专家就中日关系现状、前景与症结及中国对日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现将会议主要观点辑录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中日关系"政冷经温"的症结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日关系持续低迷,两国围绕历史问题、台湾问题以及东海问题等,磨擦与争议不断。学者们称中日关系“政冷经热”或“政冷经凉”者有之,称中日关系“恶化”者也有之。如何评估中日关系的现状与前景?中日关系持续紧张的根源与症结何在?中日关系如何走出困境?这些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不但事涉中日两国,也事关国际和平与发展事业。有鉴于此,《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2006年3月23日举办了“当前中日关系与中国对日战略”研讨会,邀请在京十多位国际问题及日本问题专家就中日关系现状、前景与症结及中国对日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现将会议主要观点辑录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两国之间有着二千多年的友好往来。福建人移居日本的历史是与日本人经济贸易和文化往来相联系在一起的。它有一个发生和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它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大概经历着三个阶段。一、唐宋时期——福建华侨移居日本的开始我国人民移居日本传说开始于秦代的徐福。相传徐福带领一千名童男童女东渡日本,如今和歌山县下还有徐福的坟墓,标志着中日关系有悠久的历史。当地日本人民族  相似文献   

19.
日本在野党为当代中日关系的奠定,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日本在野党出于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对选民愿望的尊重、议会斗争的需要,坚持中日友好大方向,大力推动民间友好往来向官方发展,并根据执政党的不同主张和对华政策决定是给予适当地配合、还是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日本在野党为当代中日关系所做的贡献给未来以启示,中日友好是历史潮流,逆流而动必被历史车轮所倾轧。  相似文献   

20.
中日两国在历史与现实、政治与经济等诸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进入21世纪以来,中日两国政治关系复杂多变,由于政治等诸多方面的不利影响,两国关系发展有减慢的趋势。在中日关系中,经济因素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在很大程度上经济关系已经开始决定中日关系走向。尽管中日政治关系目前表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但双方经济关系发展依然稳健,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符合两国人民共同利益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