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于1984年引进和使用测谎仪,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测谎测试已经广泛地运用于刑事司法实践。然而测谎结论至今仍然不能作为法定证据使用,这与测谎测试适用的广泛性极不相适应,甚至限制测谎技术的发展和推广运用。测谎结论的得出有着科学的心理学和生理学基础;有着严格而规范的测谎测试程序规制;有着可靠的测试方法保障。测谎结论已经具备成为法定证据的条件,具有成为法定证据的充分合理性,测谎结论成为法定证据是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对测谎结论的证据能力一直存在"肯定说"、"否定说"与"有限肯定说"的争论。从测谎的科学原理及测谎结论的可靠性来看,测谎结论具有客观性。从测谎的方法和内容看,测谎并不能对证明案件事实发挥实质性的作用,不具备证据的关联性。而且从我国目前的法律规定中难以找到其合法性根据。因此,测谎结论不具备证据能力,只能作为侦查辅助手段发挥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测谎技术在我国侦查活动中已经广泛运用并发挥巨大作用。我国应尽旱明确测谎结论的法律地位。就目前测谎技术现状而言,暂时确实不宜将测谎结论作为法律上明确规定的单独一类诉讼证据。但是在学理上,测谎技术作为一种调查手段,其在刑事诉讼中所具有的独特的实体价值和程序价值已经在司法实践中体现出来,并且已经在法律、司法解释、国际司法准则中得到确认。  相似文献   

4.
测谎结论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据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的进步,测谎技术出现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应用于司法领域。目前,测谎技术在刑事侦查中有助于捕捉犯罪心理痕迹,及时准确地排除无辜,缩小摸排的范围,提高办案效率。但是测谎结论是否应该作为刑事证据被法庭采用,在目前的中国,应当慎重。  相似文献   

5.
测谎技术在犯罪调查方面屡建奇功,但由于测谎原理受到质疑,测谎结论与案件事实的关联性非常微弱,以及准确率并不是测谎结论恰当的度量标准,因此测谎结论并不具备证据资格。测谎实质上是对犯罪嫌疑人口供进行审查判断的一种方式,只是其采集生理参量的仪器更为精密和科学,因而只能作为辅助的侦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论测谎结论的证据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谎技术的产生时间并不长,但其在诉讼活动中的应用却日趋增多,对测谎结论的证据价值的争议也开始在法学界显现。在我国,应以与时俱进的态度看待测谎结论,在了解测谎技术科学性的基础上,将测谎结论设定为鉴定结论形式中的"有限采用"辅助证据,从而更好地为司法实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测谎技术的“准科学属性”来源于其原理层面的经验科学属性,它和笔迹证据、精神病鏊定、催眠证据等其他经验型科学证据一样,具有强烈依赖检验主体的专业经验和主观判断的共同特征,这与实验型科学证据的可检验性特征显著不同。可利用数学中的概率来表达测谎结论的证据可能性,以此全面描述测谎技术影响其证据可能的构成因素。目前我国刑事诉讼中不具备接纳测谎结论成为证据的知识条件和法律条件,因而测谎技术的运用只能是一种低阶的“线索型”。  相似文献   

8.
从理论视角分析,承认测谎结论的证据资格具有"法理合理性",但囿于条件制约,我国测谎结论的正确性不能保证且会导致一系列问题,鉴于此种制度语境,测谎结论不能作为刑事诉讼证据.唯待相关制度完善,司法环境改善之后,才能考虑赋予测谎结论以证据资格,使其在刑事诉讼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测谎是一项科学的认识活动,并且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这在学界和社会实践中已经成为共识.在诉讼领域,测谎已经在侦查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对测谎能否成为证据手段,测谎结论能否成为诉讼证据仍然存在着广泛的争议和质疑.这既与测谎技术本身还有待发展完善有关,还与人们对测谎技术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不信任有关,尤其与我们的诉讼证据制度本身还欠缺规范其使用的法律规则有关.测谎可以完成诉讼证明中证据的本质属性-关联性证明的作用,应当纳入法定诉讼证据种类,但测谎证据必须需要其他证据来补强,测谎否定结论证明力大于肯定结论证明力.测谎并不侵犯被测者的意志,测谎检查的作用一是发现真实,二是排除嫌疑保护无辜.应通过构建测谎的技术程序制度和诉讼程序制度来规范测谎证据的合法性与真实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测谎技术对案件事实的证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测谎技术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已大量使用,但现行法律却未对其法律属性、适用规则等加以规范。不仅使测谎结论的适用无法可依,也制约了测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测谎仪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测谎结论的法律地位的确定成为证据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当出现新的表现形态的证据材料时,不能因为与法律罗列的证据种类在概念上难以契合就剥夺其证据能力。测谎结论符合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要求,测谎结论可以作为间接证据使用,用以加强法官内心确信和帮助法官审查、判断其他证据。  相似文献   

12.
测谎结论在我国民事司法实践中已实质性地发挥证据的作用,但学界对其证据能力的争议依然存在。实际上,这种争议在纯理论上是完全不必要的,无论从纯证据理论角度或民事诉讼运行特点,还是从我国诉讼环境进行考察,引入测谎结论作为证据是非常有益的,相关的制度不足可通过建立证据规则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3.
我国法律并未明确测谎意见的法定证据属性。为使测谎意见取得法定证据资格,应完善测谎活动的相关立法与技术规范,培养合格测谎人才,提高测谎技术的科学信度,推动测谎意见作为法定证据试点改革,尽早将测谎意见引入刑事诉讼法的证据体系。  相似文献   

14.
测谎结果能否作为证据使用,在学界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但是,测谎技术在侦查中作为一种强有力的侦查手段,却毋庸置疑.将测谎技术运用到毒品犯罪案件侦查中,提出使用方法的假设和促进测谎信息的证据化转换的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毒品犯罪案件侦查实践中的一些难题,从而更好地应对毒品犯罪手段.  相似文献   

15.
测谎结论虽在民事诉讼中具有积极作用,但其科学性、准确性以及证明能力如何尚存在争议。通过对测谎原理的研究和测谎程序的分析,可以发现测谎技术具备科学性,测谎结论具备证据的客观性、合法性和关联性。测谎结论有助于法官形成内心确信,测谎技术有助于民事借贷纠纷的解决。  相似文献   

16.
测谎判断受施测人员、测谎设备、受测者和测谎环境等多因素影响,测谎技术对于案件侦破的积极作用有赖于运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目前,建立测谎法制非常必要,法律规制内容应包括测谎人员的资格与地位、测谎机关、测谎实施的一般原则、测谎的适用范围和条件、测谎对象和操作程序,以及测谎结果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7.
交通肇事案件侦办实例说明,运用传统侦查方法侦办此类案件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运用测谎技术则有其独特的作用。测谎原理满足和平获取口供的需要,交通肇事案件中运用测谎技术成功率也较高。在运用测谎技术成功侦办交通肇事案件过程中,要善于捕捉谈话信息、巧妙收集背景资料、准确抓住心理焦点、合理搭建心理台阶、熟练把握转变时机,同时要注意保证被测人意识清醒和减少"翻供"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科技强警"战略在侦查中的深入贯彻实施,测谎技术在侦查实战和司法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刑事案件侦查、审讯、调查活动的一种重要辅助鉴定手段,为许多案件的侦查工作指明了方向,改变了侦查活动中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和态势.但是,其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发挥其巨大作用的同时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测谎作为案件侦查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其准确性和稳定性一直备受争议。本文对测谎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的各种改进方法和操作技术。通过对测谎中各个环节的探究与分析,以期最大程度上保证测谎结果的有效与准确,在实际应用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当前,测谎技术的应用受到侦查部门的普遍欢迎和重视,被认为是一种高科技的刑侦手段。但从刑事诉讼法的角度看,与其他允许使用测谎技术的国家相比,我国目前还欠缺规范测谎使用的法律规则和具体程序,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还比较滞后,它与我国司法活动中测谎技术广泛应用的实际状况是不相适应的。本文在分析测谎技术的原理、方法的基础上,评价了关于测谎结论运用模式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测谎结论运用模式、原则、具体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