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而有特殊地位的民族文化遗产。在当下"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民族起飞关键时期,战略性地重塑、振兴传统节日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在除春节之外的传统节日都过得较为冷清的今天,我们应认真研究在现代社会怎样过好传统节日。  相似文献   

2.
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节日互动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节日活动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演进中,经历了由嫁接到互动发展的漫长过程,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民族传统节日是连接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形式,它深刻地影响着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节日的互动发展是其文化的共性所决定的,它伴随着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在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中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是在长期的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由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组成的中国传统节日是一个完整而和谐的节日体系。这些节日依托自然规律的变化,凝结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的核心价值观念,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但是近年来,随着"洋节"的甚嚣尘上,我国传统节日开始式微。重续传统节日的文脉精华,对于实现传统文化的传递和继承,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红灯笼高高挂──海外华人过中国传统节日别林在中国的传统风俗中,“过节”是一项最能体现民族文化特色的内容。一年四季中,有春节、清明、中秋等大大小小十多个传统节日。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虽然远离祖国或祖籍地,却保留了很多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春节是最...  相似文献   

5.
如何过好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使之成为体现民族文化的表征,成为传承民族精神的载体,成为维系民族情感的纽带,日益为大家所关心。我国的传统节日源远流长,绚丽多彩,在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在许多年轻人更热衷于过西方的节日,对许多民族节日反而逐渐疏远甚至舍弃,许多传统节日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日趋缩小,如何赋予传统节日以新的文化内涵,充满时代精神,从而在新时期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大放异彩?日益引起有识之士的深思。本刊从2004年第6期开始,刊登了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教授的《大家设计如何过好节日》…  相似文献   

6.
依据《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三大传统节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被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节日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历代的文人雅士也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人们了解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节日遗产才能传承下去,这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根脉的最好保护。  相似文献   

7.
过好传统节日、传承民族精神,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刊在2004年发起“如何过节”讨论的基础上,又与《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合作,共同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召开座谈会,就该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探讨。农工党中央副主席陈宗兴首先讲话,他指出:农工党作为参政党,虽然参政议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我们的参政议政工作也非常关注社会的、文化的问题。陈宗兴副主席说,汉秋同志一直非常关心、关注传统节日,并且大力推动传统节日建设。有两个提案:一个是希望把3月5日的“学雷锋活动日”定为“志愿者节”,一个是希望把“教师节”改在“孔子诞辰日”,这些提案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团中央、教育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答复。陈宗兴副主席强调,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弘扬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民族凝聚力、完成新世纪三大历史任务(包括祖国统一)的重要内容之一。现有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都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文内涵,较为悠久的历史,并且已经深入人心。我们召开“建设传统节日,培育民族精神”座谈会,希望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各方面加强合作,形成共识,通过舆论的影响,使大家乐于接受传统节日。农工党中  相似文献   

8.
过好传统节日、传承民族精神,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刊在2004年发起“如何过节”讨论的基础上,又与《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合作,共同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召开座谈会,就该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探讨。农工党中央副主席陈宗兴首先讲话,他指出:农工党作为参政党,虽然参政议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我们的参政议政工作也非常关注社会的、文化的问题。陈宗兴副主席说,汉秋同志一直非常关心、关注传统节日,并且大力推动传统节日建设。有两个提案:一个是希望把3月5日的“学雷锋活动日”定为“志愿者节”,一个是希望把“教师节”改在“孔子诞辰日”,这些提案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团中央、教育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答复。陈宗兴副主席强调,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弘扬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民族凝聚力、完成新世纪三大历史任务(包括祖国统一)的重要内容之一。现有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都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文内涵,较为悠久的历史,并且已经深入人心。我们召开“建设传统节日,培育民族精神”座谈会,希望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各方面加强合作,形成共识,通过舆论的影响,使大家乐于接受传统节日。农工党中  相似文献   

9.
谭舯 《黄埔》2012,(6):90-92
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出了许许多多精彩纷呈的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以引人入胜的活动形式和极富价值的人文底蕴,深深地嵌入各个时代的生产生活,成为整个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传统节日依然具有广泛基础和盎然生机,在增进民族认同、加强社会团结、扩大文化影响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  相似文献   

10.
国家法定假日调整后.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均成为法定假日。中国传统节日不仅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也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军队要抓住国家调整法定假日的有利时机.深人挖掘传统节日文化所蕴含的教育资源.积极搭建利用传统节日搞教育的平台.充分发挥传统节日文化在激发官兵爱国情怀、提升官兵人文素质、构建和谐军营、培养高尚情趣等方面的独特教育功能.使传统节日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1.
蒋红群  龙佳解 《传承》2010,(6):156-157
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中,古老的传统节日孕育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文化。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因其贴近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气息,以及独特的精神内涵和价值理念,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人际交往功能和社会整合功能。保护并弘扬古老的节日文化,对于加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传统节日牢牢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与文化情怀之中,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增强国家的软实力、提升国家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加强文化符号与载体建设,彰显其中的仪式感,让传统节日揉进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3.
《精神文明导刊》2011,(3):14-15
作为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深邃的人文内涵,是炎黄子孙共有的精神财富。然而,随着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快速转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生了改变,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不再强烈:曾历经千年而不衰的文化积淀逐步流失,仪式感日渐淡化,节日正演变为简单的假日,或是商家吸金的噱头。在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渐次消逝的今天,如何善待每一个节日,让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中焕发生机,应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中,古老的传统节日孕育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文化.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因其贴近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气息,以及独特的精神内涵和价值理念,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人际交往功能和社会整合功能.保护并弘扬古老的节日文化,对于加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范本祁  龙佩林 《求索》2011,(8):89-90
对西部民族地区传统节与全民健身日融合分析,发现西部民族地区传统节日在功能、时间、内容与形式上与全民健身日不谋而合,推进西部民族地区传统节日与全民健身日融合发展,既可提高西部民族地区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水平,又可促进西部民族地区传统节日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肖湘 《中国减灾》2013,(2X):18-19
<正>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节日总是越多越好,不管传统节日还是外国节日,混着一起过又有何妨?只是找个借口放松一下,在紧张的工作生活之中增添一点儿趣味性而已。不过,迟早要成为社会中流砥柱、民族文化传承人的年轻人,也必须意识到在拥抱节日和假期的同时,探寻传统节日源头、了解中华民俗的重要性。"端午节"就是一个承载了两千多年民族记忆和文化的传统节日,其中所包含的厚重历史和美好情感值得我们好好珍藏、细细品味。端午节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又叫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诗人节、艾节、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节、蒲节等。在《燕京岁时记》里有"初五为五月单五,盖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滋养着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在海内外华人中有着广泛而持久的影响。然而,西方文化包括节日文化正改变着当代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圣诞节、情人节等受到青睐,而我国的传统节日却受到冷落。这种洋节文化冲击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现象引起了世人的忧虑。于是,既“有两会”代表“关于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提案”,又有十位博士联名抵制圣诞节“唤醒国人、抵御西方文化扩张”的号召,还有民间种种关于节日“的土“”、洋”之争。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节日“与洋”节呢?本期专题策划主题:保护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8.
《今日民族》2008,(1):66-66
“阔时”,傈僳语即新年或过新年的意思,“阔时”节是傈僳族传统的节庆活动。节日活动有民族歌舞、射箭、溜渑等民族特色项目。中国·怒江傈僳“阔时”旅游文化节,是在傈僳族传统节日“阔时”节基础上提升打造的怒江最盛大的节日,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现代化的浪潮中,贵州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历史变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体育正面临濒危处境。如何为两者寻找出路,是本文的主要出发点。分析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体育正面临濒危处境的原因,并为保护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与民族体育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在发展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体育时,要充分认识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体育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传统节日文化遗产与民族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12月31日,文化部向社会公示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名单,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入围。这标志着一场“民族节日保卫战”从政府层面开始打响,令人振奋。相信这份有很强内聚力和广泛包容性的民族精神文化遗产,在政府的关注和扶持下,在热心民族民俗文化的国民参与下,必将在未来的岁月里不断创新发展,发扬光大。近些年来,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度普遍偏低,有专家分析认为,可能与公众对它们的理解有关。传统节日往往都赶在平时的工作日,忙碌一整天后,过节就成了吃顿饭。如何使传统节日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创新,发扬光大我们的文化遗产,本刊特邀民俗问题研究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萧放教授撰写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