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现实的个人"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深刻揭示了人的受动性与能动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辩证关系,对我们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实的个人"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反思具有两重视角,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反思"对思想政治教育质疑"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特点,是在强调并着重部署经济发展的同时,把社会发展放在重要战略地位,就其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基本政策作了明确的规定。《建议》指出:“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积极促进社会公正、安全、文明、健康发展”。虽寥寥数语,却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就社会稳定来说,它既是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和保证,同时亦是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和保证;既是对国内外历史和现实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就“公正、安全、文明、健康”的社会发展目标来说,它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在社会生  相似文献   

3.
康渝生 《奋斗》2013,(8):18-20
正习近平同志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的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上,在论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时指出:"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安排,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让全体人民依法平等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这一论断不仅是对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再度阐发,也向我们深刻揭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旨归。毫无疑问,习近平同志讲话中内蕴的致思理路,不仅会为我们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努力提供思想指南,也必将为我们拓清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实践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消灭分工"论断的具体语境有两个方面:一是空想社会主义者"消灭分工"的思想;二是资本主义社会分工的现实状况。马克思理论从唯物史观的高度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它指引并号召人们为实现"自由人联合体"而不断地进行着"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而消灭这种"现存状况"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消灭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社会分工,因此,马克思"消灭分工"论断与马克思理论保持了高度的一致。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科学性不仅在于对发展规律的正确揭示,而且也在于对其实现形式和评价标准的积极回答,正确地理解和把握该问题,是当前我们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理解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朱祎艳 《世纪桥》2012,(7):32-33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整个思想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异化问题的剖析贯穿于马克思一生的理论思考之中。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理论的研究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而且还为我们研究当代社会的一些问题指明了方向。本文在简要分析异化劳动理论的概念及其内容的基础之上,结合科学发展现的发展理念,阐释了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社会分配理论有着极严谨的逻辑与丰富的内容,它以那个先于生产的"生产条件的分配"为前提,以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全面透彻地研究了社会总产品、剩余价值及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不仅揭示了某些社会条件下收入分配的特殊规律,而且还抽象出了人类社会各发展阶段所共有的一般规律,因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他的分配理论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仍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认为,分工体现着现实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发展状况,与社会历史的变迁及人的生存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人的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预设了某些基本形式的社会分工。分工与人的发展的契合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生产力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映现了人的发展由历史形态经现实形态走向未来形态的否定之否定过程。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认为,分工体现着现实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发展状况,与社会历史的变迁及人的生存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人的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预设了某些基本形式的社会分工。分工与人的发展的契合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生产力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映现了人的发展由历史形态经现实形态走向未来形态的否定之否定过程。  相似文献   

10.
王雪梅 《世纪桥》2011,(21):43-44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也是毛泽东思想内容里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深刻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联系。从实践形态的观念看,人类历史就是实践形态发展的历史。文章通过对毛泽东实践观的阐述,探寻其在理论和现实上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
把创新同民族的命运和前途联系在一起 ,是江泽民同志创新思想的重要特征。他在1995年5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明确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①这一重要论断 ,不仅是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 ,而且也是我们在当今时代迎接资本主义挑战、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指导思想 ,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本文现就创新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试作探析 ,以加深对江泽民创新思想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基本规律 ,是…  相似文献   

12.
20 0 0年 2月 ,江泽民同志在广东的重要讲话中把实现党的建设总目标的现实要求概括为“三个代表”,他指出 :“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 ,关键取决于我们党 ,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三个代表”的提出 ,不仅对我们党的领导和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为面向新世纪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注入了新的内容 ,它不仅继承了邓小平新时期党建总目标的思想 ,更立足于…  相似文献   

13.
卞桂平 《唯实》2012,(3):22-25
马克思以其富有前瞻性的思维,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形态"秘密。"三形态"理论所揭示的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性规律,更是作为主体的人"潜在—自在—自为"发展路径的科学揭示,即人的主体性发展依次经历了"前主体性—主体性—公共性"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人的发展"三形态"的诠释对当下和谐社会构建以及现代化的持续推进无疑具有重要的资源性意义,即积极扬弃因市场经济"逐利性"所引发的人的主体性困境,确立普遍性的公共意识,在从主体性到公共性的现实转换中,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分工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历史范畴,是一切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作为一个具体的理论,既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标志性理论,又是贯穿全书的主干。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以继承前人、又超越前人的精神对分工的历史发展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分析和阐述,以社会实践进一步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发展趋势,最终认为旧式分工的消除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重要条件,也必将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本身就是分工不断深入的过程,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的先驱性与真理性,对我国社会分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科学是揭示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对社会发展能够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世纪之交的重要时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期待社会科学的发展.我们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社会科学,而且要为发展社会科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盛新娣 《探索》2003,(3):54-57
马克思所说的人是“现实的个人”。这一思想既是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继承和综合,又是现实经验的全面深刻的概括和提升。它不仅对“物质”、“实践”等基本范畴在自己哲学体系中的地位给予重新定位并做出更合理的解释,而且把它们同“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有机地融为一体,确立了社会历史演化过程中真正存在的“实体”——现实个人;揭示了自有人类以来客观物质世界的真实内容——处于一定社会文化环境之中的个人,不断进行着实践活动这一生生不已、运动发展的过程。立足于这个基本点,现代人的创造性特征获得了更有价值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王杰 《学习月刊》2016,(2):15-16
自组织理论一经产生便轰动了整个学术界,它揭示了系统的自组织演化,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新的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甚至整个宇宙的路径。不仅自然界是自组织演化的,社会系统也是自组织演化发展的。本文尝试对社会自组织理论的分析,揭示出社会系统自组织演化的规律,从而为我们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提供理论指导和帮助。一、自组织理论的基本内涵(一)耗散结构理论。  相似文献   

18.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及其所追求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同志的讲话深刻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对于当前我们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分工范畴与唯物史观的创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新晶 《唯实》2008,(7):29-33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从人类的重要活动——生产入手,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分工”范畴是《费尔巴哈》的核心概念之一,马克思恩格斯从科学的实践观出发,对分工与生产力、分工与所有制形式、分工与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考察。认为,分工是产生异化的根源,要实现人类解放只有消灭分工,从而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建立找到了现实之路。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分工理论,对于消除城乡差别、缩小贫富差距、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三维解读及其现实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民社会是青年马克思解读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常用术语。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批判,从哲学维度阐发了以社会至上为价值取向的现代市民社会理论;通过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深刻考察,从经济维度诠释了资本主义市民社会的异化本质;通过对市民社会的经济关系的分析,揭示了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从历史维度得出了市民社会是整个人类历史的现实基础的科学结论。今天,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对于我们恢复人的社会主体意识、倡导社会自治,从而推进我国的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