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法治的发展促进了权利思维的普遍化,用权利话语思考社会现象已经成为社会常态.这可在"范跑跑"事件中体现出来."范跑跑"事件存在"权利论"和"道德论"两种观点.但是,从权利的根本属性来看,范美忠的行为既是权利的,但又不完全是权利的;既是道德的,但又不完全是道德的.权利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是实现社会合作的基本要求.权利的享...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对道德的社会功能及其道德认知呈现出新的取向,在继承、涤荡和挑战传统道德的基础上,他们形成了新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和生态伦理、网络伦理等新领域的道德准则.我们应在宏大理论和宏观结构与具体行为和事实经验之间建立一种"中层理论",指导道德取向或道德行为的经验研究.这种基于"中层理论"的道德建设方略,不仅适用于大学生,也适用于全体公民,是新时期道德建设的一种新方略.  相似文献   

3.
道德代价实质上是社会发展实践活动在道德上的否定性方面,它是与人类追求的社会进步价值取向相悖的负面道德价值和道德价值损失。因此,在绝对道德价值上,道德代价具有负面的价值,其负道德价值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损害道德主体的道德人格,导致道德主体的道德异化;损毁道德主体的精神支柱,荒芜道德主体的精神家园;错误道德主体的价值取向,引导道德主体走上发展的邪路。  相似文献   

4.
"羞恶之心"是对于自身不善的羞耻心和憎恶感.作为"义之端"激发主体的自觉,直接促成主体改过迁善、发愤上进的行为,在道德实践中有着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物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充裕,道德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种形式,更加要求人要有高度的自觉性。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的缺失而引发的一系列道德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比如郭美美事件。本文从道德习惯出发,提出了团员青年培育良好的道德习惯和道德行为,使个体获得行为上的"道德自由",导向、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形成自觉、高尚和文明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学界对社会历史发展双重尺度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要深化对此问题的认识,还应从道德代价的视角,进一步厘清历史尺度与道德尺度的辩证关系。其间关键的分歧在于:是否历史尺度优先于道德尺度?或者说是否道德尺度要服从于历史尺度?在"存在论"与"认识论"的"先在"与"先行"的意义上,是存在历史尺度"优先"于道德尺度问题的;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就容易导致唯心主义的错误。而在"价值论"与"辩证论"的"目的"与"主体"意义上,则有一个历史尺度"服从"于道德尺度的问题,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则不仅在理论上容易滑入机械唯物主义的泥坑,而且在实践上也是极其有害的。  相似文献   

7.
厄姆森在1958年发表的开创性论文《圣人与英雄》引起了道德哲学界关于超义务行为的热烈讨论.所谓超义务行为,就是超越义务要求"之上"或"之外"的行为.一般认为,不讨论义务概念的美德伦理学不会与超义务有交集.但一些尝试在美德伦理学的框架内容纳超义务的努力越来越表明:超义务不仅是个道义论概念,也是一个与美德相关的概念.超越寻常道德义务的超义务实际上表现了一种真正的德性上的坚毅与卓越.文章对美德伦理学能否容纳超义务的质疑和挑战一一做了回应,认为降低标准的解释路径是消极的且并不成功.相比之下,赫斯特豪斯提出的"考验美德"的超义务标准是目前最有力的辩护.它对超义务的理解不仅符合日常道德直觉,也能更好地解释日常道德现象与行动者的道德心理.  相似文献   

8.
预防腐败行为主要靠外部制度上的建设与人的道德建设.近年来,我国引进西方制度经济学理论,对于反腐败的制度性建设重点研究.但是在研究制度建设的同时,不应忽略道德建设,因为腐政行为的内因仍是人的主观意识,且一定的制度要与一定的思想意识配合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学习型政府的范式是政府应对外在环境变迁的理论构想.学习型政府理念下的"政府学习"可以划分为三重境界,即技能学习、制度学习和道德学习."技能学习"是政府在信息时代与网络社会背景下的电子化过程.它是政府再造的技术前提;"制度学习"是指政府在制度供给中能提供正义性的社会治理规范,它构成政府合法性的现实根据;而"道德学习"是指基于后现代社会"道德自治"理念下政府的德性修炼,它是政府学习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社会制度所产生的限制职业上的行为竞争方式、职业上的阶级分层和限制劳动资本的自由活动三方面,阐述了道德所引起的行为迟缓的原因,以此给出现代制度面对人们道德心理上的盲点.  相似文献   

11.
对“次道德”存在价值的置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所谓“次道德”,比较流行的定义是指违法者在实施不正当行为的过程中,在违法利己的同时,尽量给社会和他人减少损失。当前,“次道德”越来越多地为人所提及,甚至有人认为次道德的存在将减少社会损失,从而肯定其存在价值,呼吁提倡次道德。但次道德的存在价值仍令人置疑。首先,次道德缺乏自身的道德价值。因为其并不具备道德价值的属性和功能。其次,它不具备操作的现实价值。次道德缺乏明确的标准,而且难以通过它达到价值目标。再次,当我们提倡次道德时,将不可避免地对社会带来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辨析了家庭德育和学校德育内涵和外延上的不同,并从时代特征出发指出了与传统德育相比,现时家庭德育在内容上产生了哪些新的特点和需求.  相似文献   

13.
“德治”与“法治”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充分发挥德治与法治这两种调控手段在治国安邦中的重要作用,使之相互渗透、功能互补,必须努力做到道德法制化和法律道德化.一方面,要把道德义务按照立法程序转化为法律义务,赋予道德基本要求以国家的强制力;另一方面,法律要始终以道德信念、道德教化为基础,尽可能使道道德义务与法律义务相统一.  相似文献   

14.
民众的道德观念、道德品质是构筑民族精神脊梁的基础。胡锦涛同志审时度势,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划清了大是大非的界限,褒扬了真善美,贬斥了假丑恶,认真学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必将对建设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05年《公司法》第5条开宗明义让"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公司社会责任"之精神实质或灵魂是让公司或董事等高管在负有对股东受任义务之同时可以积极为其他利害关系人谋利。关于"公司社会责任"之性质虽有多种学说,其不外乎"责任或义务",但均未能解决"公司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之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公司社会责任"实已灵魂...  相似文献   

16.
德性与德行是个人道德程度的一个衡量标准。在复杂的社会人伦关系中,要进行个体道德行为模式的选择,并取得一定程度的道德效果,厘清德性与德行之间的辩证关系显得尤为必要。通过对德行与德性的决定与被决定、作用与反作用、内在与外在、静态与动态、相容与相离之关系的阐释,实现对其全面的、科学的认识与理解,对社会个体的道德自律、对社会整体的道德养成以及对社会公民的道德建设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个体化,随意化是"独狼"恐怖主义的典型特征,"边缘人群"的价值迷失是"独狼"恐怖主义滋生土壤,基于工具理性的美式反恐战略失去了道德的正当性,平等、包容、宽容、共生是恐怖主义的解毒剂。  相似文献   

18.
“人肉搜索”刑事规制正当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已经过去的2008年是中国法治史上不平凡的一年,也是网络文化急剧发展的一年,"人肉搜索"引擎响彻中国。而全国人大代表要求"人肉搜索"入刑化的呼声也惊醒了国人,人们开始对"人肉搜索"现象进行反思,以确保其健康、平稳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写入了现行党章,体现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管理国家的治国之策,更加重视对全民道德的培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同样重要,二者的结合是兴国之举、利民之策、强国之举、安邦之策.只有德法并举,才能构建一个良好、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