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世伦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洁 《思想战线》2004,30(1):136-138
普世伦理(universalethics),又称普遍伦理、全球伦理或世界伦理,近年来受到了伦理学界、哲学界、宗教界、政治学界等各界的普遍关注。这是因为人们深刻地感受到了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已经陷入了一场严重的道德危机和社会危机,而全球化的趋势又让世界各国意识到携手共建一种普遍的道德标准和规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目前,我国与亚洲各国学者共同研究普世伦理的热情高涨,国内一批学者的研究成果引人注目,他们从普世伦理的概念界定、理论模型、方法方式、中西比较等多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各自独到的见解。一、关于普世伦理建立的必要性问题人类进…  相似文献   

2.
普世伦理只能奠基在人类本性共同性之上,只有预设并相信人类本性的共同性,谋划和建构普世伦理才有可能;而作为人类本性共同性之一部分的移情能够为普世伦理的建构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移情不仅能够为普世伦理提供基础,而且能够为普世伦理提供资源,还能够为人类道德共识提供方法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社会,功利主义盛行,道德失范与信仰危机并存,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日趋紧张。面对现代性道德困境和伦理问题,存在着多种路径或选择,汲取传统美德伦理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路径或选择。中西传统美德伦理是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源,厘定中西传统美德伦理的现代意义和价值系统,使之重开新生面,是我们解决现代伦理学各种理论争论,甚至解决现代性社会道德实践问题的一个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4.
高月兰 《理论月刊》2007,(10):133-136
本文以现代人的价值处境为切入点,以道德责任的合理性基础为论旨,通过对现代性价值特质和人的价值处境的分析,指出道德责任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日益凸显。具有主观性和无公度性的道德责任只有以伦理精神为基础,才能使人们重新确立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获得终极关怀。经过历史与逻辑辩证,本文指出把伦理精神作为道德责任的基础,不仅具有理论和理性,而且具有现实实践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论全球化对中国传统伦理精神的消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正现代性意义的全球化是在近30年勃兴的,它成为中国现代化中的特殊际遇。全球化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具有深刻性、内蕴性,它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而且深入到精神价值理念中,带来了中西价值的冲突,使栖身于宗法血缘关系中的传统伦理价值式微;全球化赋予现代人开放性的视野和现代性的道德价值理念,促动传统伦理的裂变。  相似文献   

6.
新的道德建构:从孔子学说看人文性伦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孔子的伦理思想属于一种“人文性伦理”,其具体内容是重视历史传统、突出“礼”的意义内容、提倡“君子”人格以及重视礼乐教化。孔子的这种人文性伦理虽然形成于先秦时代,却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外在规范与内在要求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的普世伦理价值。其中,它尤其强调知与学并重,主张通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来扩充道德智慧。对于孔子来说,人文性知识的研习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学习,亦是一种道德的修养;文化修养与道德修养应当而且可以合一。  相似文献   

7.
叶丹 《湖湘论坛》2023,(4):94-104
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道德意涵在历史和实践的双重促动中发展,表征为政府治理主客体的协同性、内容的时代性、过程的渐进性、实践的人民性。集体主义的道德恪守、法治与共治的道德样式、人的现代化的道德理想汇聚的道德意识单元为内核结构要素,有力地发挥着道德净化、道德阐释、道德定向的功能,同构政府治理现代化建设道德图式的有机整体。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道德实践,指涉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与政治民主最大程度的实现。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定盘之星、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的至善之境、数字赋能政府治理凸显效率之美共同组成政府治理现代化所恪守的伦理原则。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过程所形成的道德图式将是中国式现代化伦理维度的生动展现。  相似文献   

8.
论道德价值     
崔昆 《桂海论丛》2006,22(1):58-60
对道德价值本质的揭示要以“价值”根本规定性为逻辑起点。道德价值客体是人的伦理行为事实,其主体是社会整体。参照“价值”规定性,道德价值就是伦理行为事实对社会以道德原则和规范为形式所提出的道德要求的满足。道德价值既有相对性、精神性又有绝对性、功利性。另外,它和“道德的价值”作为两个字面相似的概念截然不同,需严格区分。  相似文献   

9.
儒学道德终极价值以天道性命相贯通为逻辑起点,以仁爱感情为精神实质,在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下显示"赞天地之化育"的道德信念,这赋予了人的生命运动超越性的神圣意义和价值。这些价值和现代德育目的——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一致性,它对于当代人们摆脱人生信仰困境与危机,提升个体德性与伦理生活,建构起人生信仰、道德信仰和政治信仰体系,都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德性的概念与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性是一种普世追求的价值理想。本文通过对中外哲学伦理思想史中关于德性概念及其内涵的梳理,对德性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生命视角整合提出了德性的基本概念,即德性是指人的以道德为核心具有卓越特征和生命力量的精神品质,并把德性的内涵归纳为真、善、美的统合。  相似文献   

11.
朱书刚 《理论月刊》2002,(10):68-69
本文认为,作为可持续发展观内核的环境-生态伦理价值观与代际-代内伦理价值观与普世伦理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尽管在全球化时代存在着文化伦理价值冲突,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交往规则的趋同化,普世伦理应该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现代公民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状态,随着现代社会价值多元化的生成以及新旧社会价值形态转换所出现的道德"空场",进而容易导致社会的混乱与无序,增加道德选择的难度。为了矫正现代公民社会发展的伦理扭曲,必须充分挖掘中国传统儒家人学思想中的"自性"道德,把握现代性影响下的道德"他性"特征,实现"自性"与"他性"的有机结合,加强"慎独"的道德人格塑造,真正建立起一个健康有序的现代公民社会。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状态,也时现代公民社会的目标使然。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的生育实践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伦理大挑战,生育与伦理之间有着不解之缘。现代生育伦理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现代生育伦理不仅具有描述、解释、预测、规范的理论研究价值,而且具有教育、监督、咨询的社会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道德具有社会历史性、理想性和创造性三重本质,分别体现人的主体自觉、精神超越与能动性追求,与个体自我的自为、主体性价值密切相关。处于伦理关系和社会秩序中的自我,以道德存在为基本属性,以道德需要成就生命价值和体现精神自由追求。中国传统文化中本然形上本体和应然德性价值相统一的道德范畴深刻体现道德与自我的内在关系。作为理解和成就道德价值的精神主体和人格实体,道德自我在道德本源价值上得以深刻确证。  相似文献   

15.
王强 《学习与实践》2015,(1):125-132
作为现代人我们如何认识当下的伦理生活,如何评估现代伦理生活的境况?这种反思必须抛开不同主义谋划之间的抵牾以及谋划方案在现实生活中阳奉阴违的历史怪圈,而从"伦理生活"这一概念的哲学要求出发理解现代伦理生活的起点。建基于对黑格尔"伦理生活"(Sittlichkeit)概念的解读,它不仅标识了超越现代道德主观性分裂的更高精神起点,而且展示出不同于理论形态的一种道德生活方式。以此为起点,在现代伦理生活的客观化、机制化场域中,一方面是伦理生活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面对现代道德的实践困境,主观"单一性"道德转向客观"普遍性"的伦理生活;另一方面是社会客观伦理机制的内在性规范要求,面对客观伦理可能维持一种恶的世界的状况,道德主观性的承认与规范性实践机制就成为必须。  相似文献   

16.
高月兰 《前沿》2010,(1):22-24
由价值个体主义所引起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人与自身各种关系的恶化形成现代性的道德困境和危机。类精神是伦理精神发展的高级阶段,随着伦理精神向类精神的发展和过度,伦理精神的发展完成了它的辩证否定性圆圈。类精神的确立为各种矛盾和冲突的消解提供了价值资源和现实契机,它引导人们超越现实的道德困境、走向和谐的伦理世界。  相似文献   

17.
清正廉洁是现代法制规则,是法律对从政者为官的规范性要求;清净寡欲则是宗教伦理教义,是道教对一般人行为的伦理性规范。在多层次的社会调整体系中,现代法制、宗教伦理以及道德、纪律、行会等规则相辅相成,形成完整而有序的规则体系,构建出整体的社会和谐的维系力量。  相似文献   

18.
传统道德哲学,家庭是伦理世界的基础,家庭中的个体是道德哲学的天然能动原素。儒家哲学"血缘—伦理—政治"三位一体的道德哲学理论,回答了家国一体、由家及国的文明路径。另一方面,中国传统哲学把爱人和爱物统一起来,把社会伦理和生态伦理统一起来,实现了从"个体—家庭—国家"社会模式转向"自然生态"伦理系统的转变,体现了个体通过自然世界来表达其主体存在性的意愿和当然性。然而,社会发展到今天,技术作为人类维系生存和促进发展的手段,实现了人的生存价值和发展价值,更新了人与自然的道德逻辑和伦理框架。这种文明的转换试图通过技术的努力,实现对自然能力的控制,改变人的自然本性及其结构。道德伦理的每一次转换都为道德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向度,这是理解和把握社会伦理发展的哲学思辩。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快速变迁的经济环境下,善作为中国传统价值中对命运、缘分和报应等信仰的核心存在,是中国道德资本的部分.一些当代的中国人回到传统,从其中的词汇与象征符号中获得个人选择指导来寻求生命的意义和目的.以善为伦理核心的传统道德资本的信仰和实践有助于现代人调适其所处的现代生活环境,并将弥补因为现代化带来的道德与信任的缺失.  相似文献   

20.
陈一收 《桂海论丛》2007,23(4):19-21
服务型的公共行政是一种新型的治理模式,它突出了服务的伦理价值,决定着各级领导在行政实践中的价值选择和道德责任。主观形式的道德责任,体现着人的伦理自主性,对于领导者以理性的方式履行客观责任是必不可少的。依据道德觉识和职业理性,超越客观规范的约束,把服务的义务转化为个人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实践,是领导者实现个人价值的必然选择,更是提高自身修养的伦理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