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责任论”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旨在对快速发展的中国进行战略遏制的新论调。要警惕“中国责任论”的不当责任诉求,时刻保持战略清醒;认清“中国责任论”背后西方国家的险恶战略图谋,不断增强战略定力;坚决反对、有效应对“中国责任论”,努力提高国际战略运筹水平,树立正确国际责任观,在合理履行国家责任中建立中国的国际战略信誉。  相似文献   

2.
大陆法系刑法学之“责任”与我国大陆地区刑法学中的“刑事责任”存在本质区别,故对“责任本质”的考察不应立足于我国大陆地区之“刑事责任”。责任的“本质”应该与责任的“基础(或对象)”、“内容(或判断要素)”相区分。目前,在“责任本质”学说方面,存在道义责任论、社会责任论与法的责任论的对立。  相似文献   

3.
西方国家有关中国发展前景的争论在近10年中从未停止过。不同于前几年流行的“中国威胁论”,最近西方舆论争论的焦点是“中国崩溃论”,其主要表现是质疑中国经济增长的真实性,预言中国在今后几年里即将崩溃。西方的一些媒体也纷纷为之寻找注解,颇有蔓延之势。那么,“中国崩溃论”是怎样出笼的?“中国崩溃论”产生的原因何在?中国经济究竟是繁荣还是崩溃?本文将对此予以剖析。一、“中国崩溃论”的由来“中国崩溃论”原产于美国,最初是由两篇学术文章引起的。2000年,美国匹茨堡大学经济学教授托马斯·罗斯基(ThomasG·Raw…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了“两山”论、生态生产力论、生态民生论、生态文明论。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论点,“四论”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其中,“两山”论科学阐释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生态生产力论彰显了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意义,生态民生论强调了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文明论揭示了生态环境对人类文明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国内外流行的《共产党宣言》过时论的说法 ,本文从《共产党宣言》的核心理论———“两个必然性”面临的种种挑战出发 ,结合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状和苏、东社会主义的剧变 ,以及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状况 ,分析了“两个必然性”的客观规律性 ,有力地批驳了《共产党宣言》过时论的观点。本文旨在引导人们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共产党宣言》 ,切实发展“两个必然性”理论。  相似文献   

6.
自德国产生“附保护第三人作用的契约”以来,其在德国的判例与学说中不断发展、繁荣。我国现也有不少学者在对其加以研究。其中最困难之处在于如何解释“附保护第三人作用的契约”与“债权相对性”之矛盾。笔者从契约效力根源的角度提出“系统契约论”,解释了“附保护第三人作用的契约”之理论根基,认为我国应引进此制度,并将其继续应用到“附保护第三人作用的契约”的构成要件、法律效果、与侵权法之边界等问题,也附带地以“系统契约论”解释了契约法上之其他问题。  相似文献   

7.
与西方殖民者的屠杀、奴役和抛弃不同,中国从一开始带到非洲的就是和平、文明和友谊。中国政府和人民对非洲的民族独立与和平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无私援助。新世纪之初,中非确立了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中非关系已成为当今世界国家间平等相待、真诚友好的典范,“中国殖民论”既没有历史依据,更不符合客观事实,完全是以一种过时的殖民主义思维来看待我国和非洲关系的发展,其目的无非是为了保护西方在非洲的既有利益,妄图阻碍中国在非洲影响的扩大,进而达到遏制中国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冲击-反应"论是近现代西方学者包括马克思以中国国情为依据分析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一种观点。中国革命的导师毛泽东对中国国情的分析就明显受到马克思中国观的影响,其观点与"冲击-反应"论亦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相似。但在近现代中国革命任务的问题上,毛泽东却在当时苏联的影响下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这使他的革命论与马克思的社会革命理论、世界历史理论与东方社会理论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并影响了建国后的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在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及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上提出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为我党“三农”思想做出了一系列新贡献:“重中之重”论——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一个新的战略定位;“两个趋向”论——把“两个趋向”论断作为新形势下认识和处理工农城乡关系与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指针,这是新“三农”思想的理论基石;“城乡一体”论——把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根本方略;“双轮驱动”论——把推进城镇化与建设新衣村作为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新思想、新观点构成的科学理论 ,这一科学理论具有自己鲜明的理论特色 :在理论形成的过程上 ,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在理论品格上 ,体现了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统一 ;在理论形态上 ,体现了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统一 ;在实践功能上 ,体现了“治党论”与“治国论”的统一 ;在理论的本质上 ,体现了立党为公与执政为民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都不是刑事证明标准。“客观真实论”与“法律真实论”之争是关于诉讼认识的观念之争 ,而不是关于刑事证明的标准之争。两者虽然在表面上就刑事证明标准展开了争论 ,但其基本观点却是一致的 ,学界将两者之争视为刑事证明标准之争的看法是一种误解。我国传统证据理论对刑事证明标准的错误概括以及对证明标准的主观性的忽视甚至否定 ,是这场讨论并没有真正涉及刑事证明标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学术成果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已有充分条件进行构建。其根据在于:它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共同的学术成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践、中国哲学密切结合产生的学术新说,它在长期发展中已经有了系统性,奠定了成为学科的坚实基础。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要坚持尊重思想客体的原则,总结历史发展的原则,合理逻辑整合的原则,多样化中趋同的原则。“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的理论核心是把“一般实践”和“具体实践”统一起来的新实践论,其展开的主线依次是以中国这个现实世界为对象的实践论的世界观,以中国的改造和中国人民自我改造之统一为实质的“广义认识论”,以引导中国人民创造自己的新历史为使命的“历史创造论”。  相似文献   

13.
论“法律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社会化”是法社会学的一个基本理论。对该概念的内涵的阐述包括以下几种学说:“活法论”、“社会行为论”、“社会利益论”、“社会连带关系说”以及“法律社会化阶段说”。它们以各自的学说和不同的论证方式阐述了一个共同的观点,法及法的拘束力就是社会生活本身。法律社会化的功能包括实现功能、评价功能、预测功能、教育功能和改革功能。而上述五项功能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就是:法律的重心从“个人本位”转移到“社会本位”。“法律社会化”对当代资本主义法律理论和实践具有了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族主义论”“利益连结论”与“价值认同论”构成了现阶段对台“统一论述”的三个视角,并分别扮演了“统一论述”的根基、动力与重点的角色.在今后的反“独”促统对台统战工作中,必须旗帜鲜明地高举“民族主义论”,反对任何分裂中华民族等“台独”行径,以“利益连结论”作为两岸互动渠道,在两岸关系不断深入融合进程背景中注重两岸价值认同的磨合与理解,强化与稳固两岸关系的深层结构,加快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从“过程论”谈叶天士创“卫气营血”任何林彬(安徽省中医文献所合肥230061)关键词:叶天士;卫气营血;过程论中图法分类号:R241.8;R812.2叶天士首创“卫气营血”辨证,形成一整套阐明温病变化和发展过程的辨证论治体系。叶氏为什么能在朴素直观...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软”实力、是化人的。“人”字两画,一撇一捺,表征的是“人”之为“人”的两个支柱:物质与精神;“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洞开的是文化涅菜、文明蝶变的秘密;“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凝炼和揭示的是文化春色倍还人的规律。拥抱21世纪文化新时代的中国,“软”实力必须“硬”!  相似文献   

17.
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是“台独”的新翻版 ,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中国共产党的对台方针政策特别是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 ,在同“一边一国论”的斗争中 ,我们要善于把握WTO与“三通”为两岸关系发展带来的重要契机 ,反“独”促“统” ,从各个方面深入细致地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 ,力争在解决台湾问题上有更大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8.
熊文驰 《外交评论》2009,26(2):123-136
“民主和平论”是一个特别制造的命题,与美国的对外意识形态政治紧密相关。梳理“民主和平论”与现实主义的对立与争论,可以发现诸多民主和平的事实只是特别制造的结果;但在这种经验事实层面展开反驳与再反驳,却只会陷入论证泥潭,民主和平依然可以作为或然命题存在。跳出泥潭的办法就是紧扣“战争状态”这一要点,检验民主国家是否加剧或者缓和了世界紧张局势,而不再纠缠于具体的战争。研究表明,号称关注世界和平的“民主和平论”丝毫没有致力于解决作为世界和平关键的“战争状态”问题,相反,它为某种加剧世界战争局势的干涉与扩张行动提供了意识形态借口。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严打”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多年来我国开展“严打”斗争的经验和教训表明,要更好地实现“严打”斗争的预期目标,我们就必须明确“严打”主体,体现工作重心;细化“严打”对象,明确“严打”目标;研究“严打”斗争策略,体现“严打”特色;控制“严打”成本,提高“严打”效益;巩固“严打”成果,建立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投资与消费的比例看似单纯的分配问题,但从经济学的角度观察,实质上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增长问题.从国际经验看,长期的投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最终消费需求被压抑,较高速度的持续增长几乎不可能.目前,发达国家的投资与消费的比例近20%:80%,即使是众多发展中国家消费率也在60%以上.近年来我国消费率过低已成为制约今后经济增长的突出问题.1990年~2003年,我国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平均为38.6%:59.2%;2003年~2004年为47%:53%;2005年前三季度:46%:54%.显然,自1992年以来,超过7%以上的持续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而长此以往必然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