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浩波 《探索》2006,1(3):161-166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明,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谐文明观为指导,以古今中外的和谐文明论为借鉴,以全球化和世界文明多样性为背景,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为前提,以物质文明为基础,以政治文明为保证,以精神文明为根本,以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为道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这些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明观的理论构架。研究这一理论体系,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现实和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枣庄市山亭区交通局要区委、区政府和市交通局的正确领导下,把文明行业创建工作作为交通工作的总抓手,贯穿到文明行政、文明执法、文明服务、文明生产之中,以“抓重点、推典型、亮品牌、树形象”为总要求,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以“巩固、深化、提高、创新”为目标,以公路建设塑文明,以道路养护展示文明,以运输管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的选择,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和谐共进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基本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4.
《党建》2011,(1)
河北省唐山市委、市政府始终秉承为民发展、为民创建、为民服务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核心,扎实开展争创新一轮文明城市活动,形成了"创建促文明、文明促和谐、和谐促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对照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体系,以皖北宿州市为实例,以问题为导向,分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以生态环境美化为抓手,以环保制度建设为引领,以生态观念建立为目标"的"器物、制度、观念三位一体"立体建设模式,协调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徐才木 《学习月刊》2009,(24):158-158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强文明创建参与意识、提高全局干部职工文明素质和单位文明程度、创建省级文明单位为目标,加快创建步伐,拓展创建规模,注重创建实效,全面巩固文明行业和文明单位创建成果,不断提升区局的文明单位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理论遵循、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为发展动力、以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为根本保障而形成的有机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内涵主要为生态文明建设,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在自然环境中的扩展,是人类物质、精神和制度文明成果的总和,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  相似文献   

9.
《奋斗》2017,(7)
<正>以务实举措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点。近年来,黑龙江省大力推进城市文明达标、村镇文明提升、单位文明优化行动,着力打造以市(地)级城市为重点的都市文明圈和哈大齐岭、哈绥伊、沿边开发开放等六条文明示范带,不断夯实社会文明的  相似文献   

10.
蒿建中 《实践》2008,(10):47-47
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在自然环境中的扩展,是人类物质、精神和制度文明成果的总和,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文明必须遵循人类文明进程的基本规律。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是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为主体,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实质和目标的文明进化过程。只有在人的全面发展基础上实现“三个文明”的有机统一,才是真正的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特色和最大优势。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迎来了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亟须继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新时代,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以战略定力为基点、以理论创新为指引、以制度建设为支撑、以为民谋福为动力、以国际合作为要点、以从严治党为保证。在把方向、强理论、做决策、促合作、保落实中全面提升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能力,从而不断强化党的政治优势、理论优势、制度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确保党始终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凝聚起建设绿色美丽家园的磅礴之力。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立足人类文明形态转变的新文明观,是对人类生态文明发展转向的总结。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思想根基,以中华传统生态智慧为文化底蕴,以中国共产党百年生态文明建设历程为实践基础而形成的有机体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蕴丰富,主要包括科学自然观、绿色发展观、基本民生观、整体系统观、严密法治观、全球共赢观,具有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上的双重时代价值。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新飞跃、中华传统生态文化的新转化,同时也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新指南,为破解全球生态难题提供新智慧。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党对马列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通过深入分析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提出生态文明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文明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人的全面发展为重点。以科学制度为保障,用科学方法来推进。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新的生态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具有自身的一系列特点。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主线,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体制创新为突破口,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全省各地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为目标,以“文明创建进农家”活动为载体,以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为主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迈出了可喜步伐,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7.
培育新农民 倡导新风尚 发展新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全省各地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为目标,以“文明创建进农家”活动为载体,以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为主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迈出了可喜步伐,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8.
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人类将进入数字文明新时代。数字文明以数字化、科技化、智能化为特色,以互联网为依托,以数据交换、数字应用、数据管理为方式,将人类的思想、生活、交流纳入一个全新的体系,改变人的生存方式、交往模式和劳动模式,重塑了人的生活空间。数字文明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精神动力,新时代新征程,弥合数字鸿沟,提高数字公民的素养,摆脱数字异化是构建数字文明共同体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童文明 《当代贵州》2020,(16):70-71
铜仁市以“五大创建”为抓手,不断提升群众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呈现出形式不断创新、内容不断充实、内涵不断拓展的良好局面。铜仁市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五大创建”为抓手.  相似文献   

20.
董响铃 《学习月刊》2014,(18):100-101
2011年以来,武汉市江汉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明城区创建,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一主线,坚持以民为本、以德为先、以文化人、以点带面,通过落实责任抓创建、育人为本抓创建、建管并重抓创建、惠及民生抓创建,全力建设科学发展、持续推进的武汉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大力培育崇尚文明、见贤思齐的文明风尚:积极探索典型引路、全社会参与的创建模式,市民文明索质和城区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为实现江汉区跨越式发展目标和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区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坚实道德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