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封面人物     
周向阳,嘉兴市人大代表,嘉兴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嘉善县文化馆副馆长。20年前,他的处女作《月是故乡明》,使他在浙江省青年摄影展上崭露头角。这以后,摄影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他的作品《传家宝》、《西塘的老人们》、《迷人的西塘之夜》等,频频在国内外摄影大赛中获  相似文献   

2.
他从小就养成了学习和背诵中国诗词典籍的习惯,《三字经》、《论语》、《唐诗300首》、《古文观止》……能整篇整篇地背诵。《长恨歌》、《琵琶行》,能背到一字不落。他研习《二十四史》、《易经》、《孙子兵法》,喜欢讲述中国历史故事。 他喜欢挑战,60岁时还要体验跳伞的刺激。他的座驾是一架直升机,他常常坐着直升机在马尼拉上空飞来飞去,指挥着他商业王国的运转。  相似文献   

3.
作为话剧导演,任鸣无疑是出色的。这不仅仅是因为他获得了一连串的这个奖或者是那个称号,还在于他已经有了硕果累累的——《北京大爷》、《等待戈多》、《情痴》、《古玩》、《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等20余部作品。从1994年,在34岁的时候,他就已经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副院长、也是到目前为止人艺最年轻的副院长了。按他自己的话说,能分配到人艺是他这一生最幸运的事儿,话剧是他今生的挚爱。他说,排话剧入迷的时候,会进入一种疯狂的状态;他说,他愿做一个老式的导演,在话剧的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他说,只要永远在走就行,每一步都走得扎实就行。  相似文献   

4.
赵辉 《台声》2006,(10):69-74
很多时候,当我们听到他的歌声,那些记忆中的声音就如同久违的往事一般亲切,贴心。那是偶然的幸福,路过的感动。他的歌声,曾经伴随我们度过多少不眠的夜晚,从《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到《找一个字代替》、《一千零一夜》,他在整个华人音乐界掀起“数字情歌”的浪潮,还记得那时用他的歌名串接成的情书。之后推出的《想你想得好孤寂》、《千纸鹤》、《心要让你听见》等歌曲,深受两岸三地大众欢迎。依稀记得在听过《千纸鹤》之后,日夜折叠纸鹤的情境,忘不了昨日,我们依然得继续明日。如同他的那些老歌一样,在我们的记忆中萦绕不断。他有着丰富的人…  相似文献   

5.
臧天朔为人朴实、谦和,他是圈内的“老憨子”,正因此他拥有许多的朋友。他说,听过他的《朋友》的人都是他的朋友。他因《朋友》而一举成名。《朋友》之后又有一首首浓情质朴的《老玉米》、《梦蝶》……他以他的真诚、执著,温情、朴实,感动着“朋友们”,并用他的音乐弥合着世界的惆怅,护卫着善良与尊严。  相似文献   

6.
每个人都有过激昂的青春。“青春万岁”道出了每个年轻的和曾经拥有青春的人的心声。曾以一部《青春万岁》成名的19岁青年,至今他的创作已历经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他的生活道路、他的文字创作之路与国家的发展进步紧密相连。 王蒙,当代文坛重要的作家、学者和文化活动家。他的作品《蝴蝶》、《相见时难》、《最宝贵的》、《悠悠寸草心》、《春之声》分别获得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他的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季节”系列长篇小说《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等作品备受读者欢迎。 如今的王蒙依然身影忙碌。在担任全国政协常委、作协副主席的同时,他受聘于中国海洋大学担任顾问、教授、文学院院长。前不久在青岛举行的“王蒙文学创作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我见到了他。淡定、从容且智慧且矍铄。听他讲话,就好像听一个在海边漫步的智慧老人在讲述一个稀松平常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像是金钱穿起的珍珠,一个个迸发出璀璨……  相似文献   

7.
可以这样说,这位内向寡言的摄影师,是中国电影界最优秀的摄影师之一。张艺谋的《红高粱》、《菊豆》,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孩子王》,由于有了他的辅助,才得以锦上添花。但是在那块耀眼的领奖台上,却找不到顾长卫的身影。当我与他聊起他这些年辉煌的创作历程时,他却先提起了他曾经有过的一次挫折。  相似文献   

8.
《时代潮》2000,(9)
今年五十有九的大导演于本正又因为令人瞩目的电影《生死抉择》大红大紫了一把,在采访他短短的几个小时里,不停地有邀请他出席各种座谈会的电话。他笑着说,真没想到。他敢拍胸脯说看《生死抉择》不会让你后悔,但没想到会在全国自上而下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拍过《日出》、《走出地平线》的于本正,说起《生死抉择》依然  相似文献   

9.
曾以《小康庄》、《我是中国人》、《一筒罐头》和《笑林广播电台》等相声表演连续获奖的笑林突然在舞台上失踪了——他说他需要冷静剂。笑星耐得三年寂寞,换来了法学硕士的文凭,他认真地说:“通过学习,我对人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作为笑星,他最高兴的是在台下听到人们说他“嘿,原装的,不是假冒伪劣!”赵小林委员5岁登台表演,今天成为了人们熟悉的笑林。他的笑“源”大概来自他的开朗性格、O型血、山东血统……  相似文献   

10.
我初识伊斯雷尔·爱泼斯坦(Israel Epstein)是在1953年调到《人民中国》 (People's China)工作之后。那时,他 主要的工作在《中国建设》(China Re- constructs)(现名《今日中国》,《人民 中国》请他兼任改稿专家。1963年我调 到《中国建设》,同爱老的接触多了起来。 80年代以后,我翻译他的《宋庆龄-- 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突破封锁访延 安》,《见证中国》和其他许多作品,又 得到他对我的研究工作的指导、鼓励和 支持,随着交往的日益频繁,加深了对 他的了解,敬爱之情也随之加深。 他平易近人,单位同事和热悉他 的人都亲切地称他"艾培"(Eppie或 Eppy,是英文Epstein的昵称),大概到 他八十岁以后,为了表示尊重才改称"爱  相似文献   

11.
罗彩阳 《传承》2009,(4):126-127
李贽是明朝中后期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他在史学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成就,提出了许多异于传统的史学思想。他一生著述繁盛,《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是其史学思想的结晶,其中体现了他丰富多彩、新意迭出的史书编纂方法。  相似文献   

12.
82岁的皖籍台湾著名诗人钟鼎文先生最近接受合肥市文联的邀请来到合肥,笔者有幸于他下榻的梅山饭店拜会了他。 钟先生身体仍很硬朗,耳聪目明,吐字清楚,思维敏捷。当他听说我是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立即热情地向我介绍起了他的文学创作历程。他三十年代初毕业于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部,其时,他就在上海各报刊诸如《东方杂志》、《现代文艺》、《现代》、《新诗》上发表诗作,与戴望舒等人有交往。他后来的诗作有些被称之为“唯美主义”,即受之启迪。后去日本留学,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社会学科,回国后曾任上海复旦大学教授、上海《天下日报》总编,艾青曾于那时帮他编过副刊,俩人  相似文献   

13.
余秋雨是因为他的散文而成为著名作家的。在开始跋山涉水进行他的文化苦旅之前,他已是理论界和戏剧界知名度很高的教授和院长了。这之后.,他放下手中的线装书,带着文化的使命感上路了。他“踩”着中华文化、西方文化、伊斯兰文化的要害部位,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过去。这一走就是十几年。这十几年中,他写下了数不清的文字,《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行者无疆》都是一本本沉甸甸的系列散文佳作。是他,令我们耳目一新地触摸到了中国文化的底蕴;是他,用他的那支笔引领着我们贴近文化的大生命。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民迈开了进城务工的脚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的迁移。就在这个迁移的农民潮中,一个从山村走来的农民工, 20年后竟成了清华大学的教授,他就是画家忻东旺。他的油画作品《早点》、《诚城》、《远亲》等曾获得过多项全国美展的金银铜奖,其中《早点》、《诚城》还在中国嘉德2005拍卖会上拍出了成交价225万和130万的好价钱。 2005年的岁末,在中国美术馆“村民系列:忻东旺油画作品展”上,我见到了忻东旺。人群中的他并不显眼,低调、平和,像一块溪流中安静的玉石,他那超然物外的表情,像是在参加一次别人的画展。在朴实、平静的外表下,透出他与土地紧密相联的善良与朴素。从他谈话的言语中,给人们留下一种无穷的力量。那是生养他的那块土地给予他的力量。他说他同情、尊重那些身份低下、生活落魄的小人物,因为他曾是他们中的一员,不仅曾经是,现在也是。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记录这些普通人在中国正在发生的巨大变革中的表情,这是这段历史赋予他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黎子莹 《湖湘论坛》2012,(3):110-112
余华不平凡的经历决定了他感受苦难的方式不同,不同时期他的创作体验、人生境界也不相同,因此他在不同的作品中呈现出不同的美学特征。本文以余华小说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他《十八岁出门远行》的荒诞美、《活着》的苦难美和《兄弟》的暴力美。  相似文献   

16.
扬实出生在澳门的一个望族之家。 高中毕业后,他到香港左派办的《华商报》任记者。不久,他进入中共华南分局机关报《南方日报》工作。以后,考入了对他毕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1954年,杨实唱着《地质队员之歌》离开了大学校园,东北大地,黄河流域,长江之滨,到处都留下过他的足迹,洒下过他的汗水,他为鞍钢、武钢、太钢钢铁基  相似文献   

17.
常听我父亲说:1948年7月他与伯父同在十三纵队参加兖州战役,在我伯父牺牲前,他在纵队教导团,半夜奉命从麻场往兖州运弹药,拂晓前正到兖州西关,但相互不知,难以见面。战役结束后他分配了工作,正请假想去看我伯父,突然纵队政治部派员送来我伯父牺牲的讣信和他的照片、袖珍小辞典等,我父亲含泪读完了讣信,收下了遗物。随后,华东野战军十三纵队政治部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新华社华东分社专门发了唁电,悼念党的优秀新闻工作者姜树堂。延安《解放日报》、《陕甘宁边区报》、《东北日报》、《大众日报》、《渤海日报》等都转发了讣闻,同时《战士文化》、《战友画报》、《华东  相似文献   

18.
王昆 《今日中国论坛》2007,(6):21-22,28
他是《百家讲坛》主讲人中唯一教过小学的教师,但他最终通过“海选”登上《百家讲坛》,他曾41年如一日默默无闻躬耕于教育,但却在61岁已过耳顺之年一夜成名。他多年来一直从事文学领域的研究,最后却因讲历史而名扬全国。他为人独来独往、处事慢条斯理,但他却因此被认为是不可多得的儒雅之士。他就是王立群,与阎崇年、易中天被称为当前央视《百家讲坛》三大顶梁柱。  相似文献   

19.
他,五十开外,细长身材,清矍的脸庞透出几分坚毅,一副眼镜子添了几分学者的风度。他的外表要比他的实际年龄年轻许多,一看就是位充满活力的实干家。他在我国军工事业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国际名人录》、《科学家》、《翻译家》等书中,你都能找到他的名字——傅仙罗,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在流体力学和陀螺力学方面,傅仙罗是享受国家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从70年代起,他就在“动压气浮陀螺球形轴承研究”、“浮平台陀螺加速度表自振问题研究”、“液体  相似文献   

20.
河南中医学院张尚臣大夫是一位自学成才的中医心脑血管病著名学者.近30年来,无论是酷暑盛夏,还是数九寒冬,他都在孜孜不倦地进行着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探索.他没有大学学历,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和刻苦的学习精神,不断攀登中医学术领域的高峰,他先后在《中国中西结合杂志》、《北京中医》、《湖南中医》、《河南中医》等杂志上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编著出版了《易医通源》《心肾失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