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平等化、世俗化为特征的现代性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创建了以自由、民主、平等为政治核心的价值理念,同时也催生了它的对抗性力量——民粹主义。文章从历史发展规律、现代社会发展问题、民主政治运行机制、公民主体性以及民粹主义内在矛盾等方面,对民粹主义的现代性张力进行考察分析,对民粹主义的多面孔、迷惑性、危害性进行了理论揭示。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公民意识”写进大会报告,同时明确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事业的希望,其公民意识水平攸关国家现代化的实现程度,决定中国能否以强国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何将当代青年人培育成为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代青少年公民意识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公民意识建设包括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观念、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各个方面的建设。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中小学公民教育和开展共青团公民教育活动是青少年公民意识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美国公民意识的历史演变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公民教育及公民意识伴随美国的发展历程而演进。从第一批移民到达美国至今,美国人的公民意识从最初的追求自由到独立时的争取独立、平等、自由,到强调民主、爱国、美国化精神再到冷战后的重视国家责任、以“诚实、正直、忠诚、服从”等为核心价值观念的世界公民意识,至今天多元化时代的世界公民、全球开放意识,其演进与时俱进且富有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5.
公共精神孕育于现代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之中,以全体公民和社会整体的生存和发展为价值取向,它内含着对民主、平等、自由、秩序、公共利益和责任意识等一系列最基本的价值目标的肯定与追求。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建立需要公共精神的培育作为前提。然而,我国公民社会建设中公民的公共意识淡薄、政治认同感的下降凸显了公共精神的缺失及其建构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6.
民主是人们从古至今所向往并为之奋斗的东西,也是实现人类解放、民平等的重要手段。随着学术界对民主的不断探索,出现了协商民主理论。这不仅表明了世界政治局势的转变,也意味着政治共同体中自由平等的公民能够参与政治生活和政治决策,并通过反思、对话、辩论等形式,就涉及公共利益的政策达成共识,并赋予立法和决策的合法性。西方协商民主理论是当代政治协商理论的重要部分,它的价值与未来的发展前景都值得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公民社会在我国悄然兴起。公民社会以平等、自由、权利等为核心价值观。公民社会是政府权力的制约力量和沟通政府和公民的桥梁,公民社会孕育民主政治文化,激发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它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随着改革的深入,公民社会必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公民精神是现代民主社会的一个重要范畴,它对构建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公民精神的培育需要从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加强学校教育、鼓励社会参与、树立公务员形象和拓展舆论空间等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现代刑事诉讼立基于公民与国家之间刑事纷争的平等对话与理性交涉,蕴含着民主、法治、自由、宪政等现代政治与法律基本理念,民主宪政由此构成现代刑事诉讼坚实的政治法律基础,而现代刑事诉讼又是民主宪政的根本保障与制度展开,二者保持着高度和谐互惠及良性互动的制度格局。  相似文献   

10.
为落实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任务和目标,必须从总结和提升既有政治协商的丰富经验,充分发挥其启示和辐射作用,构建协商包容的政治文化,培育政府行政人员和公民的公共性和公共理性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程序化建设,破除“潜规则”的影响,加强对自由、平等、公正等观念的宣传和普及,破除等级特权观念,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等方面准备和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协商民主是指在公共协商过程中自由平等的公民通过对话、讨论、审视各种相关理由而赋予立法和决策合法性的一种治理方式,是一种新型的政治形态,也是当今世界政治文明发展的新成果.我国过去有很多人往往偏重于选举、投票的民主形式,对于协商民主则认识不够、重视不够,研究不多.  相似文献   

12.
协商民主理念在于协商主体通过自由平等的公共协商参与决策。公民参与是协商民主实现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在社会治理中树立民主协商的理念,是社会治理理念的创新。以协商民主作为理论视角,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对于扩大公民有序参与,拓宽社会利益表达渠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中讲到民主、自由、平等。笔者认为,当前中国既不能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民主、自由、平等,也不能实行完全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平等,而只能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自由、平等。  相似文献   

14.
当今,大众传媒文化对青少年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大量负面信息不断冲击着青少年,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迫在眉睫。加拿大是世界上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较为成功的国家,通过学校、社会机构、政府和家庭构建了完整的教育结构体系,具有实施主体丰富、课程设置合理和重视实践能力等特点。我国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应该汲取加拿大的经验,从提高公民媒介素养教育意识着手,通过政府和社会团体力量的努力,提高青少年媒介素养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大变革的时代,没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没有求真务实的态度,没有把握时代脉搏的决断,就很难有发展的空间。在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日益深人人心的今天,公民社会建设需要从公民教育做起。基于对教育的本质认识和对校情的理性思考,青岛市实验小学聚焦德育,确立了“情趣公民教育”这一主题,立足情感培养、品位打造、行为规范锤炼,力争培养高品位、有情趣、国际化的一流公民。  相似文献   

16.
论公共精神是公民社会建设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精神以全体公民和社会整体的生存和发展为依归,体现民主、平等、自由、参与、秩序、公共利益和负责任等一系列最基本的价值目标的认肯与追求。公共精神是当代中国公民社会建设的核心与基石,公民社会的内在本质、功能以及其合法性基础都充分彰显了对公共精神的内在需要。公民社会建设应以法治为基础,以公民权利保障为起点,以公民参与为手段。  相似文献   

17.
罗纳德·德沃金认为,平等的关切是政治社会至上的美德,致力于平等关切的社会,必然是民主的社会。民主的依赖观认为,民主的最佳形式,就是最有可能产生对共同体所有成员给予平等关切的实质性决策和结果的形式。民主的分离观则认为,我们在判断政治过程的公平性或民主性时,只观察这一过程本身的特征,只问它是否以平等的方式分配政治权力,不问它所许诺的结果。在多数至上论人民主权单一维度的框架下,无论是民主的依赖解释还是分离解释均无法解释和实现公民政治平等。而合伙制度民主观建构起民主的人民主权、公民平等和民主对话三个维度,它才是建立政治平等的理想形式。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的三个关键环节是整个系统的枢纽。第一个枢纽是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党内民主建设是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先导,党内领导方式的转变是党对国家领导方式转变的前提。第二个枢纽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靠制度建设从根本上保证人民群众真正自由、平等地参与对国家政治生活的管理。第三个枢纽是扩大基层民主,在实践中提高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素质和能力,打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剥削是主体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权力对客体利益的无偿占有,它起源于原始公社公有制,其天敌是自由和平等。只有根据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真正实现市场经济和公民自治的民主政治,不断提高社会的自由和平等程度,才能彻底消灭剥削。  相似文献   

20.
协商民主是20世纪后期民主理论的转向,它意味着政治共同体中自由平等的公民通过反思、对话、辩论等,就涉及公共利益的政策达成共识,从而赋予立法和决策以合法性。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领导的"三三制"政权是协商民主在中国的一种实践雏形,为我们今天的协商民主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