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传承》2016,(11)
以往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偏重于将其作为"观念的上层建筑"来理解,又失片面。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分析,并且根据每个阶段中研究的范围不同划分为三个维度,希望能够把握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全貌。这三个维度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他们共同构成了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的文本解读.考察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诸要素,分析马克思主义社会关系理论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关于统一战线的三个重要命题张树桐毛泽东关于统一战线有三个重要的命题。第一个命题,就是“统一战线是一个法宝”。这个命题最早出现在1939年7月9日毛泽东在向陕北公学开赴华北抗日前线的同学发表的讲话中。他说:送给同学们三个法宝。第一个法宝是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从批判性、阶级性、中立性三个视角来阐释复杂的意识形态问题。由于阐释不同视角下意识形态的侧重点与针对性不同,加之从整体上缺乏系统性、连贯性的论述,造成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一些表述被人们所误解。厘清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内在辩证关系,进而揭示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所蕴含的内容与形式、功能与属性、真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真实意蕴,对于实现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价值的当代延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30年代,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表,曾在西方学术界引发了关于“两个马克思”——青年马克思和老年马克思争论的思潮。70年代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发表后,西方学者又宣称发现了“第三个马克思”——一个文化人类学家的马克思,  相似文献   

6.
现实生活、社会分工、历史构成是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现实生活是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基本前提的奠基,界定了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现实维度;社会分工是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基本路径的透析,界定了马克思社会批判的理论维度;历史构成是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基本架构的确证,界定了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历史维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道路的价值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价值原则是共享、民主、公正、和谐;基本保障包括理论依据、制度依托、文化支撑和根本保证;根本动力是改革开放;基本要求是指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经验和规律性内容。中国道路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走错误的"歧路",中国道路坚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它的成功开辟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发展经济学经济发展思想演变三个阶段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超 《前沿》2005,(1):61-65
本文就发展经济学经济发展思想演变三个阶段的概念、原理、政策做了比较分析 ,对一些有影响、有代表性的经济发展思想进行了剖析。新古典主义是对结构主义理论和政策的纠偏和修正而不是对后者的全盘否定 ,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又是对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 ,这些正表明人们对经济发展问题有了比过去较为全面、较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也表明了发展经济学正在不断地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9.
孙帮寨 《人民论坛》2010,(4):168-169
意识形态作为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范畴,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给它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所以对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性质的理解不尽相同。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有贬义说和中性说两个向度,这就导致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理解的两个不同维度:批判维度和建构维度。  相似文献   

10.
关于农村教育三个理论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教育问题的深度解决离不开理论指导.在当前的农村教育发展中,有三个问题急切需要在理论上给予创新性的回答,即农村教育的价值选择问题、优势发展问题和责任分担问题.  相似文献   

11.
扩大再生产的源泉问题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经济理论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主要的分歧在于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主要源泉还是唯一源泉。在这里,我们将从学习马克思关于扩大再生产源泉的有关论述中,来认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以及"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党的十九大报告又作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决策和战略部署。近几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科学回答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诸多重大问题。从历史、理论、价值三个维度解读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论述,有助于厘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演进,有助于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有助于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将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已经经过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完整过程,完全符合科学的认识论形成的客观要求,并最终具备了扎实的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和群众基础党的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列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新党章。这一重大决定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地位和实践作用的新阐述,也是党今后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14.
关柏春 《岭南学刊》2007,1(5):87-90,104
张福军博士发表的《对马克思的工资和利息理论的再认识》一文,对关柏春有关观点提出商榷。但是文章在运用马克思的观点讨论"党政军公检法等人员是否创造价值","说明劳动的价值是否必然会导致循环论证"、"资本收入是占有了谁的劳动"等问题时,却在很多地方错引了马克思的话,从而得出不正确的结论。当今现实和马克思所处的那个社会阶段完全不同,我们应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现实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得出崭新的结论,这样才有可能客观地反映今天的现实。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对传统自然哲学的超越,就体现在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历史实践解释。对马克思开启的这一理论范式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深入解读。在本质维度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实践建构关系;在现实维度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态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相互制约;在价值维度方面,人与自然关系的旨趣是人与自然的解放。  相似文献   

16.
和谐文化的构建除了相应的社会建构以外,理论上还应确证以下三个主张:和谐文化不是同质文化之间的和,而是多样性异质文化之间的和,和谐文化的转进应是各文化样式在共守某种价值原则的前提下,通过各文化样式的互竞所长来进行;和谐的基质不涵摄冲突而是与冲突相对立,正是如此,才能克服和限制冲突;和谐文化之构建是一个持续的主体建构过程,而非自组织的过程。唯有如此,和谐文化的构建才能建立在恰切的思想支撑之下,从而走向实在的路途。  相似文献   

17.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研究的三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学界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研究取得了不少共识,也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关于社会建设中"社会"一词的理解;关于社会建设的具体内涵;关于社会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深化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研究,需要正确理解社会建设中"社会"的含义,全面把握社会建设的具体内涵,明确区分社会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关于马克思晚年探索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马克思晚年探索的几个问题启良近年来,随着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的公开出版,对马克思晚年思想的研究越来越受到我国理论界的重视。这是因为,晚年马克思的研究兴趣发生了明显的变动,由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考察转到对古代东方社会的考察,尤其对俄国...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关于机器有三个隐喻——“器官”“竞争者”和“武器”。“器官”隐喻指明了作为对象化知识创造物的机器是人的身体的延伸,是实现人的意志的肢体。“竞争者”隐喻描述了作为劳动资料出现的机器,在资本主义应用过程中,把工人贬低为“机器”,且随时可以使工人“过剩”。“武器”隐喻则揭示出被改造为工人敌对力量的机器被资本家所控制和利用,充当了资本统治的帮凶,成为镇压工人反抗资本统治的最强有力的武器。马克思的机器隐喻表明了机器在本质上是增进与确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性存在,阐明了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是主客体关系,论述了资本逻辑衍生出的机器异化的现实存在,传递了消除机器异化,使机器复归于其本质的迫切诉求。马克思关于机器的三个隐喻对于科学认识当下智能机器的本质以及构建和谐人机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对近代资本主义经济运动法则的研究,始终是结合商品货币对立统一运动的分析逐步展开的。今天,我们研究并领会马克思有关商品货币运动的基本原理,指导当前经济工作实践,为探究“市场疲软”、“生产滑坡”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