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当代中国的     
"三个代表"是当代中国的<共产党宣言>,就其理论的指导思想、原理、原则及思想特质来看,无不来源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贯彻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2.
从曹操到黄遵宪,中国古典诗歌形成了一个"诗只"传统,黄遵宪集其大成,堪为殿军.一部人境庐诗,就是一幅悲壮雄阔的晚清社会的历史画卷,不仅深刻描绘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的历史风云彩幻,且能"吟到中华以外天",从而再现了历史的风貌,把握了时代的脉络,写出了民族的心声,无愧于一部晚清"诗史".认真总结黄遵宪诗歌的"诗史"特质,对于我们弘扬民族精神,繁荣新诗创作,将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斯大林关于"列宁主义"的定义,强调列宁主义的国际性质和国际意义,不适当地夸大了列宁主义的作用,而且忽视了列宁关于苏俄经济建设的理论,忽视了他关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俄国通过"中间环节"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斯大林阐释的列宁主义体系,没有突出地反映十月革命后列宁的思想,没有正确地反映列宁关于工人阶级执政党建设的思想和理论.他所阐释的列宁主义的方法,正确地揭示了列宁主义辩证地看待革命条件的思想方法,但忽视了列宁主义讲求实际的思想方法.他正确地阐释了列宁关于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的思想,正确地理解了列宁对"自发论"的批判.  相似文献   

4.
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今年七·一<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究讨论会上的讲话>,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历史使命.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人的重大历史任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武装和实践创新,要紧紧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5.
儒学传统中有丰富的"德治"思想.我们今天讲"以德治国"没有必要讳言儒家"德治"传统,而应从对儒家"德治"思想的得失的把握中,认清当今的"以德治国"与儒家"德治"的本质区别,充分认识我们今天提出"以德治国"这一治国方略的正确性,以坚定地实行"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法学理论、侦查学理论和诉讼实务的角度,在对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中关于侦查部分的立法条款进行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对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并对"侦查机关的职能界定"、"案件管辖"、"有关侦查概念订正"、"侦查章、节、条、款结构调整与内容增添"提出了立法修订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时鑑 《工会论坛》2003,9(3):86-88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三个先锋队"思想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性质认识的深化和扩展.深刻理解和把握"三个先锋队"的思想,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对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都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极为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零容忍"警务政策是从社会大众平时最为关心和感受最深的轻微违法犯罪入手,严厉打击,不让其有机会转变为重大犯罪,进而控制犯罪率."打早打小"警务政策是当犯罪行为处于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时,就及时予以打击,不让其膨胀成为影响社会治安、影响群众安全感的"肿瘤".使犯罪活动处于可控状态.上海公安机关实施的"打早打小"警务政策借鉴了"零容忍"警务政策及其战略、战术,确保了一方平安,为上海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现代警察组织机构臃肿、等级森严、效率低下,警察管理重视有形的制度控制和纪律约束有余,而在对管理规律的遵循和无形的文化建设方面则远远不够.由此,批判地借鉴道家哲学之"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探讨现代警察管理的规律、境界、时机、切入点、管理方式及管理者素质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政府管理的角度来看,利益分化与利益协调应该是同一个过程,或者说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政府对于利益协调的一般原则和目标包括维护合法利益、缩小利益差别、缓解利益矛盾、增进共同富裕.围绕利益保护和利益协调的社会价值取向主要有把实现社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目标;正视物质利益在社会进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尊重公民个人的合法利益;有必要提倡一种"利己不损人"、"利己又利人"(双赢)的价值选择.正确处理利益分化条件下的利益协调,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体现,更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日本国家安全战略之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作为中国近邻的日本正积极构筑面向21世纪的国家安全战略.新世纪的日本国家安全战略,是以日本国家利益为旨归、基于对21世纪国际形势的分析判断而确立的.同20世纪90年代相比,21世纪日本的国家安全战略呈现一些新特征,无论是对国家安全利益的定位,还是在实施国家安全战略手段上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和趋势,这些变化和趋势改变了日本国家安全战略的性质.  相似文献   

12.
简论日本的中亚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永彪  杨恕 《外交评论》2007,8(6):26-32
日本—中亚关系于2004年开始取得积极的进展,以"中亚 日本"对话机制的确立为标志,表明日本的中亚战略开始形成。日本在不同历史阶段发展与中亚关系是有着不同的原因的。由于有着良好的基础等原因,日本—中亚关系将会较顺利地发展。日本介入中亚事务,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中国需积极应对,但不能简单地把日本的中亚战略看作是遏制中国的战略。  相似文献   

13.
日本在战后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日本企业文化。日本企业文化建设相对完善,且带有鲜明的东方传统文化色彩,与我国企业有天然的相似之处。研究日本独特企业文化中的企业精神、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和企业制度等,发掘借鉴日本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可进一步推进我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促进我国国有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冷战后美国成为东亚大国力量结构中的关键角色,在美、中、日三角关系中起着重要的平衡作用。冷战后美国东亚大国战略的核心是如何平衡与中日两国的关系,其战略的嬗变将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影响、制约中日关系的外部因素。美国东亚大国战略由均势战略转向优势战略不仅破坏了地区力量均势,而且进一步加剧了中日两国间在安全、历史等问题上的分歧。中日关系的趋冷将对东亚的安全、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日本既是中国现代化的参照系又是中国现代化最大的破坏者,客观上还使中国现代化因素在地理上广为蔓延,为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了契机。从日本现代化模式和日本侵略行为对华影响两个方面,对1895-1945这50年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日本因素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对日本现代化模式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现代化的深度和广度,日本对华的侵略和掠夺推迟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从日本明治民法典的编纂、编纂过程中的争论、明治民法典的渊源、明治民法典编别体例、明治民法典的主要内容和特色、明治民法典编纂的意义及借鉴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依据日本民法典编纂的经验教训就我国民法典的编纂提出了笔者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对外政策受其战略文化的指引,它同中国的安全关系受其民族文化和外交哲学的影响。俄罗斯在其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的选择上,常常受到大西洋主义、欧亚主义和斯拉夫主义等思潮的影响,这些思潮成为指导俄罗斯对外战略选择的重要哲学理念。冷战结束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摇摆和波动之后,相对折中的欧亚主义在俄罗斯政府的对外战略指导思想中占据优势地位,俄政府开始把中国作为一个对俄罗斯安全具有重大影响的国家对待,强调同中国的安全合作,这对俄中双方带来了共同的安全利益。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经济陷入了以通货紧缩为主要特征并伴随阶段性衰退的长期停 滞阶段。因此,日本的20世纪90年代被称为"失去的十年"。日本经济目前的困境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泡沫经济"的破灭是 造成日本经济"失去的十年"的直接原因;国际经济环境恶化是日本经济陷入困境的外部原因;政府经济政策失误和矛盾累积是日 本经济陷入困境的政策原因;产业结构调整滞后是日本经济陷入困境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9.
二战结束后,日本为争取成为"普通国家",一直试图修改"和平宪法"第九条,以拥有对外战争的权力,努力删除联合国宪章中的"敌国条款",摘掉"战败国"的帽子,并力图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日本能否成为"普通国家",关键在于日本能否反省侵略历史以取得亚洲邻国的信任。  相似文献   

20.
日本战略走向与中日关系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新世纪,伴随日本政治的右倾化,日本对外战略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2005年以来小泉内阁加紧推行“右倾化大国路线”,造成日本同中国等亚洲邻国关系更趋恶化。中日关系的改善还需两国付出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