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网络时代的私人复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版权法中,私人复制一般属于合理使用,不受版权人控制。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复制的经济属性和技术特点都发生了根本变化,私人复制日益普遍。给版权人的利益带来巨大冲击。版权人自然不愿继续坚持“私人复制都属于合理使用”的古训,而代表作品使用者利益的社会公众也势难接受版权人完全控制私人复制的主张。事实上,即使在网络时代,基于公众利益和公共政策的需要,合理使用制度仍然有存在  相似文献   

2.
版权补偿金制度是通过向复制设备生产者收取费用用于补偿版权人的一种制度。目的在于协调版权专有和公众获取作品之间的利益平衡,促进作品创作和传播利用。从法理看,版权补偿金能够矫正私人复制作为合理使用的偏差,解决个人使用与版权的冲突。从经济学角度看,补偿金制度是以公共政策的介入,解决私人复制造成的市场失灵。  相似文献   

3.
试论网络环境中私人复制行为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杰 《法制与社会》2011,(3):267-268
私人复制通常是指少量地、非公开地复制受版权法保护的作品,以供复制者个人使用。私人复制行为性质的认定与技术发展关系密切,曾经无足轻重的私人复制,在数字技术特别是网络环境中成为版权利益流失的重要原因,版权法对待私人复制的态度也由"无须理会"到重新规范,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时代,著作权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模拟版权时代的利益平衡机制被打破。本文以现在争论激烈的临时性复制、私人复制等问题为切入点,在总结学者们观点的基础上,为我国著作权在网络环境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5.
私人复制长久以来主要表现为手工抄写,因而立法对之一直未有专门的制度安排。随着复制设备及介质的家庭化,私人复制对著作权人利益的影响逐渐受到著作权法的重视,补偿金制度的创设,即是许多欧美国家针对私人复制的负外部性所作出的制度回应,但也有中韩等少数国家在合理使用制度之外并未构建补偿机制。实际上,本质为"庇古税"的私人复制补偿金制度并不能很好地回答其是否属于外部性理论"胡闹"的产物,该制度在具体适用中亦存在诸多实操难题,因此,我国著作权法长期以来应对私人复制的制度安排值得肯定。随着计算技术、互联网产业、云服务飞速发展,作品传播的供需两侧均与机械复制时代大相径庭。从市场原则出发来看,私人复制将更加没有"生存空间",因而补偿金制度已无构建之必要。刚刚完成修订的我国《著作权法》坚持了过去的正确选择,即使云服务时代仍会有零星的私人复制行为,现行立法也足以应对。  相似文献   

6.
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复制的经济属性和技术特点都发生了根本变化,私人复制的扩张给版权人的利益带来了巨大冲击。本文在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国情和立法现状的数字技术下版权保护的平衡机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引进版权补偿金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产权法的核心价值在于维持著作权人神圣私权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引进版权补偿金制度能够协调著作权人与社会公众的利益,实现二者的利益平衡。数字环境下,我国的著作权人利益正遭受先进复制技术、大量复制行为的挑战,引进版权补偿金制度不仅具有必要性也具有可行性。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版权补偿金制度所依据的法理精神和产生的时代背景,第二部分具体阐述版权补偿金制度的优缺点,第三部分结合中国国情探讨中国引进这项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技术发展与法律变迁中的复制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版权法是复制技术发展的产物,复制权也因此成为版权人享有的至关重要的基础性权利,但复制权的效力范围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技术发展不断调整变化,借以维护版权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一部技术发展史也是版权人所享有的复制权不断扩张的历史。在数字网络环境下,人们对复制权的效力范围却始终难以达成一致,“复制”版权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复制权为基础构筑的传统版权体系有其技术基础和法律条件,在数字网络环境下,这些基础似已不复存在,版权保护所追求的利益平衡自然也就难以通过对复制权效力范围的再度调整而得以实现。因此有必要对传统“复制”版权模式重新进行审视。  相似文献   

9.
陈燕红 《河北法学》2015,33(1):119-124
信息技术具有两面性,其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音乐著作权的保护带来冲击。由于我国法律存在的缺陷、市场运行的失灵等因素,网络音乐作品著作权的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冲突愈加明显,不利于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利益平衡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而平衡机制的完善则不仅需要法律的进步,更需要在技术、管理等措施上作出改进,如完善合理使用、法定许可制度,加强技术措施与合理限制,促进集体管理机制构建,建立网络环境下的版权补偿金制度等。  相似文献   

10.
私人复制问题是信息网络时代版权制度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张今教授的著作<版权法中私人复制问题研究--从印刷机到互联网>很系统地分析了这一问题.该书首先从历史的维度出发,透彻地分析了私人复制在不同的版权法时代中的地位,提出在信息网络时代,私人复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次,利用利益衡量的方法,对私人复制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与平衡进行了分析与解读.接着,运用比较法学的研究方法对私人复制的典型立法例和案例进行了分析,在分析和借鉴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中国现阶段版权制度应对私人复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版权制度的最大优点就在于它能够平衡私人利益与公众利益。这种平衡状态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形成。然而,在网络环境下,传统版权制度是否还能跟上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步伐?基于利益平衡分析,本文认为在制度的整体设计上,应允许版权扩张;同时在制度设计的具体细节上,应适当限制版权,以维护公众利益。  相似文献   

12.
3D打印彻底地减少了中间商在生产中的作用,由此可能引发分散的、非商业化的知识产权侵权浪潮,扰乱既有的著作权市场秩序和利益天平,因此需要重新界定复制权的内涵,将异体复制明确纳入复制权的外延,以解决因立法不明导致理论与实务存在严重分歧的问题.私人复制行为的“合理性判断标准”,除了要看是否属于合理使用制度列举的具体行为,还应“不与作品正常利用相冲突”及“不损害作者合法权益”.3D打印技术使现有法律原则的适用面临障碍,征收补偿金和技术保护是目前防范3D打印侵权风险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3.
网络环境下私人复制著作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晓青 《法律科学》2012,(3):103-112
在网络环境下,传统著作权法中为个人目的使用作品属于著作权限制的原则开始动摇。网络环境下对待私人复制的态度应以利益平衡原则为指导,在原则上将其纳入合理使用范畴时,给予一定限制。网络环境下私人复制及相关行为应区分不同情况确定其行为性质。为更好地调整因私人复制产生的社会关系,我国应利用《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的大好时机对相关问题进行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论数字时代的版权补偿金制度及其导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世华 《法律科学》2006,24(6):143-151
版权补偿金制度是为了缓解模拟复制技术条件下版权人与使用人之间紧张关系而作的一项制度安排,并且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具体内容和作用也不尽相同。在数字复制时代,尽管这一制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但它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制度价值。从我国版权立法和司法的实际来看,导入版权补偿金制度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也有可行性,应该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和关注。  相似文献   

15.
P2P技术是网络环境下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它实现了网络用户之间直接的资源共享。随着P2P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现有的著作权保护制度在网络环境下显得愈加力不从心,著作权补偿金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可以说大势所趋。我国应借鉴他国的有关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适时建立起我国的著作权补偿金制度,以从根本上解决P2P技术的侵权问题。  相似文献   

16.
技术措施与著作权法中的权利限制制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述兴 《知识产权》2004,14(2):14-17
本文从著作权权利限制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具体制度入手,分析了将技术措施纳入著作权法后著作权人权利的扩张与传统的著作权权利限制制度之间的冲突.文章指出,从利益平衡、作品属性和经济学角度我们都可以得出著作权权利限制制度的合理性,但却不能必然得出可以将技术措施纳入著作权法中的结论.将技术措施纳入著作权法中,对合理使用制度、首次销售原则等著作权法中的权利限制制度也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各国著作权法在注重维护作者权益的同时,无不基于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理由创设了著作权限制制度。但在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下,昔日作为作者权利和社会利益的最佳协调器的著作权限制制度,此刻却成为使得公众权利和作者利益冲突并激化的原因所在。本文指出研究著作权的限制与反限制问题,对于调解作者与公共利益享有者之间的纠纷和冲突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复制”版权之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学龙 《知识产权》2005,15(2):23-29
传统版权法是建立在复制权基础之上的,一部技术发展史也是版权人所享有的复制权不断扩张的历史,数字网络技术则将这种扩张推向极至,而与之相伴的控制社会公众获得作品的后果又促使人们思考放弃传统的复制版权模式,以重构适应数字网络环境需要的新型版权制度.在数字网络环境下应以获得作品权取代复制权,而在模拟世界传统复制版权依然能够有效运行,如何协调现实和网络世界的版权保护是版权法不能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技术演进和发展,为个人目的而使用版权作品的性质随之变化,从排除在版权法调控范围之外到受到合理使用的质疑。各国对此所采取的立法措施有私人复制补偿金、版权集体管理。网络环境下个人使用问题尤为复杂,对版权法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第三人责任制度的运用和发展为解决个人使用难题提供了又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合理使用制度的危机--从数字化作品谈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费兰芳 《科技与法律》2002,115(4):84-89
数字作品的合理使用问题是近来关于数字版权的激烈讨论中的热点.代表版权权利人的人主张废除甚至限制合理使用制度以维护版权人在数字时代的利益;反对者则主张废除合理使用制度有可能损害公众利益.世界各国在处理这一问题时都采取了相对审慎的态度,力图寻求能够更好的平衡版权人利益与公众利益的更为灵活的制度.但我国在2002年1月1日生效的新软件条例却直接取消了关于私人、图书馆等机构的合理使用条款.这一做法未能充分考虑合理使用制度的社会价值,也不符合我国现实的社会条件.本文在分析传统合理使用制度价值特征已经各国关于数字作品合理使用之立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数字技术发展的现状探讨我国数字作品合理使用制度的建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