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奔跑得太快了,有时会忘了我们是从哪里出发的。日子好过了,有时会丢了草创时期的那股劲头。 一个人是如此,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何尝不是如此。70年前,黄炎培先生就说过,“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联想当下,那些发财了就抛弃含辛茹苦的发妻去找小三小四的“土豪”们,那些当官了就忘记小时候的艰难困苦去大肆索贿受贿的贪官们,不也是掉进了这样的“发达陷阱”吗?  相似文献   

2.
杨正午 《湘潮》2014,(9):M0001-M0001
056.多一份坦诚,就多一位友人;多一份宽容,就多一份友情;多一份责任,就多一份事业;多一声祝福,就多一份好运。来信:今年身边经历过太多事,凭空多了一些坦承,多了一份宽容,多了一点责任,多了有好事就应祝福的心态。  相似文献   

3.
故事二则     
一 一只小鸟正在飞往南方过冬的途中。天气太冷了,小鸟冻僵了,从天上掉下来,跌在一大片农田里。它躺在田里的时候,一只母牛走了过来,而且拉了一泡屎在它身上。冻僵的小鸟躺在牛屎堆里,发觉牛粪真是太温暖了。牛粪让它慢慢缓过劲儿来了!它躺在那儿,又暖和又开心,不久就开始高兴地唱起歌来了。一只路过的猫听到了小鸟的歌声,走过来查个究竟。顺着声音,猫发现了躲在牛粪中的小鸟,非常敏捷地将它刨了出来,并将它给吃了!  相似文献   

4.
重庆记忆     
樊水 《当代党员》2009,(10):67-67
一座城市,住久了,就会生出一种眷念。一条路,走多了,就会留下一种熟悉的气味,而心灵里的那只昆虫,就会循了那气味,冬去春来飞。那天,我在两路口等车,久了,就生出幻觉,一些记忆中的往事晃悠悠朝我走来。  相似文献   

5.
李晓华 《党课》2014,(22):81-83
一位哲学家带着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10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满腹经纶。 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10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的一课吧!”  相似文献   

6.
图个气氛     
秦刚 《廉政瞭望》2011,(2):57-57
问了许多在外工作的人,回家过年的愿望基本可以归结为三样:眼睛一闭,一睁,到家了;眼睛一闭,一睁,睡自家床上;眼睛一闭,一睁,确认在自家床上,再接着闭。  相似文献   

7.
桌上有一只存钱罐和一张白纸。一天,存钱罐挺了挺装满硬币的肚子,装出一副大款的腔调说:“哎呀,白纸先生,你一无所有,难道不感到空虚吗々瞧我,肚子里有钱,实在多了。”白纸说:“我并不感到空虚,因为我的未来是很充实的。”存钱罐听了,露出一丝不屑的笑。一会儿,主人回来了,他很高兴,提起笔在白纸上写下了两行精美的字,  相似文献   

8.
《北京支部生活》2010,(12):70-70
我是一名大学毕业生。前不久,我与某中介公司就一套一居室签订了为期一年的租赁合同。我交纳了一个季度的房租。三个月后,中介公司的员工小朱主动上门收取了第二季度房租4500元,并手写了一张收款收据,但未加盖公司公章。就在我感叹中介公司服务周到时,中介公司却来催要第二季度的房租,并把我告上了法庭。在法庭上,我拿出收据,但中介公司却说小朱那时已经离开公司,  相似文献   

9.
说说新年画     
隔山 《党课》2008,(3):105-107
“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九贴到有……”,一进腊月,年味一天比一天浓了,扫房子、糊窗户、杀鸡、炖肉,一天比一天忙活,一天比一天乐呵。年画是中国特有的用于新年张贴的绘画样式。腊月二十九贴年画,是中国传统民俗之一。年画的内容多是吉庆有余、五子登科,寓意着贴在墙上的祝愿全都到了,全都有了,所以又叫“贴到有”。传统年画大都采用木版水印的方式,内容喜庆吉祥,画面线条清晰,色彩鲜明。  相似文献   

10.
疲倦     
疲倦是现代人越来越常见的一种生存状态。有一次,我把一条旧呢裤送到街上的洗染店。师傅看了以后说,我会尽力洗熨的。但是,你的裤子,这一回穿得太久了,恐怕膝盖前面的鼓包是没法熨平了。它疲倦了。  相似文献   

11.
文叶飞  罗福成  沿综办 《当代贵州》2011,(21):I0002-I0002
县委书记安启洪说:“在实施‘一事一议’项目中,我们始终遵循统筹规划,科学确定项目,使之科学合理,符合民意。事实证明,我县正深入开展的‘一事一议’工作不仅顺乎了民心、合乎了民意,得到了群众的满意和认可,而且树立了村干部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形象,密切了千群关系,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2.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网友的日志中读到了于娟的生命日记妣生未完成》的节选,那平淡而真挚的文字,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第二天,我立刻网购了一本,到手后,便怀着虔诚而敬畏的心情连夜拜读。一遍、二遍、三遍,真是好久没如此痴迷地读一本书了。作者于娟,复旦大学青年教师,海归博士,一个两岁孩子的母亲。2009年12月,她被确诊患了乳腺癌,  相似文献   

13.
杨子忱 《新长征》2007,(2):61-61,21
那年那月,经过那场政治上的疾风骤雨,我由一名中学语文教员变成了一名公路养路工,不久又被派往长白山区,去做带有改造意味的筑路劳动,心里自然是多了一层郁闷。然而一次偶然的逢遇,竟使我改变了这种心态。  相似文献   

14.
才华这东西     
认识一工厂保安,50多岁。 一次路过,他在看一张报纸,报上登了一则新闻,说一辆载重车转弯时撞倒了路人。他非常不屑地说,报上计算出来的转弯半径错了,撞击力也错了。其他保安都在调笑:怎么可能错?怕是你自己搞错了吧。  相似文献   

15.
韩寒 《廉政瞭望》2012,(8):69-69
十年前,我在北京租了一个夏利开,人虽不面,无奈车慢,所以很知趣地开在机场高速慢行道上。车里坐着朋友,突然后面一辆奥迪贴近晃灯,并用警报呼哧了一下。我一看旁边车道是空的,也没让,继续自顾自开着。没过十秒,那台奥迪全身能闪的地方都闪了起来,随即,我被后车用扩音器劈头盖脸骂了一顿。坐在边上的朋友抢了一把方向盘,说:“咱让让吧。”奥迪很快从我边上超了过去,骂声一直缭绕了好几百米。后来朋友对着远去只会开直线的奥迪车,恶狠狠撂下一句:“以后宽裕了,还是得买黑色奥迪。”  相似文献   

16.
2003年2月27日,对袁宏来说,宛如一场梦魇。早上8点,服下两粒感冒药,戴上帽子,拎上包,袁宏准备上班了。突然,一种巨大的晕眩向她袭来,医生的本能使她意识到:糟了,脑梗阻!然而,太晚了,眼前一黑,她便不省人事。  相似文献   

17.
南湖看船     
拜学英 《共产党人》2006,(13):55-55
一个湖的出名,缘于一艘船。 南湖,在历史上的知名度和影响远不及西湖。然而,二十世纪初期,历史却很神奇地选择了南湖。那时,一群热血青年在上海一间普通小屋里点燃了一簇穿透力极强的烛光。透过南湖一艘红色画舫的窗户,透过迷茫的雾气,投射到如镜的湖面上。湖水沸腾了,整个中国随着一条船的漂动为之一振。从此,南湖及那条船与中国革命紧紧连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8.
那时,他是英国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建筑设计师,除了年轻,一无所有,但他很幸运,参加了温泽市政厅的设计。他依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大厅天花板的方案。一年后,市政厅落成,市政府权威人士进行验收时,却说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太危险了,要求他再多加几根柱子。  相似文献   

19.
许力 《党建文汇》2009,(4):54-54
他做生意发了财,成了大款?一天,他遭遇了一场车祸。好在事故不大,他只是划破了层皮。在等待维修车辆的时候,他忽然想到这附近是他父母的家,他已经很久没有回家看望父母了。在这个地方出了并不大的车祸,是不是父母在想着他,想让他回家一趟?为表孝心,他特意在父母家住了一夜。第二天走的时候,他接过母亲递过来的西装,发现衣服上破损的地方已经被母亲密密的针脚缝好。看着母亲通红的眼睛,  相似文献   

20.
我读《当代党员》已经有20多年了。1981年的一天,我在一个党员朋友家里玩,偶尔看到了一本《重庆支部生活》杂志,我一读就被吸引了。从此,我每月都要到单位找这本杂志看。就是这本只有32开本的杂志,成为我的人生伴侣,使我从一个普通群众成长为一名党员,又从一名普通党员成长为党的基层干部。20多年来,我的每一个进步,都与这本杂志的指引、教育分不开。1989年,我在梁平县工作期间,一位编辑到县委宣传部约稿,我写了一篇题目为《赤诚送迎万家客》的通讯稿,刊登在1989年第3期《重庆支部生活》上,从此以后,我对这本杂志的感情就更深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