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月球正面的历史人类都很清楚,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在月球正面得不到,它埋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中。为此,必须去月球背面",把月球完整的历史提供给所有人"。就在我们书写这篇稿件的同时,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正以10.9公里每秒的速度奔向月球。2018年12月8日凌晨2时2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中国  相似文献   

2.
“玉兔号”月球车于2013年12月成功登月行走,首次在月球上留下了中国痕迹,举世瞩目。  相似文献   

3.
蔡如鹏 《今日广西》2007,(21):72-73
“苏联第一次实现了绕月飞行。第一次发射了月球着陆器和月球车,第一次用无人探测器从月球自动取样返回。第一次拍到了月球背面的照片,他们还命名了月球上一半的地名;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实现则是人类的伟大壮举,它让人类的足迹第一次踏上了另外一个星球。”这是“嫦娥工程”月球应用首席科学家、  相似文献   

4.
“这是中国首次发射月球探测卫星,要说不紧张、没压力那是不真实的。这毕竟是中国人的千年梦想。”  相似文献   

5.
《时事资料手册》2008,(1):98-98
胡锦涛同志在2007年12月12日举行的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6.
白华 《两岸关系》2009,(10):50-51
应台湾远东集团邀请,大陆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9月20日首度赴台访问,并以“神秘的月球与中国的月球探测-嫦娥工程”为题发表演讲。欧阳院士首访台湾,不仅为台湾科普掀起高潮,带给台湾探月工程一手材料,也趁此行与台湾天文、地质同业建立交流平台,为两岸未来学界交流合作开辟一条新道路。  相似文献   

7.
这个新世纪,月球吸引了全地球的"眼球"。在沉寂了30年以后,曾经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月球探测方面取得辉煌成就的美、俄有了重返月球的计划。而欧洲、日本、印度也都公布了自己的第一次月球探测计划,并已经开始实施。而在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是继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之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8月16日,中国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副主任郝希凡说。8月10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宣布"嫦娥一号"卫星于日前通过了各项试验考核验证,完成了发射场、测试、地面应用系统的建设,通过了出厂评审。至此,绕月探测工程完成了"嫦娥一号"卫星和"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产品研制。"嫦娥一号"在人们翘首期盼中登台亮相了。  相似文献   

8.
《时事资料手册》2007,(1):90-90
2006年12月,美国宇航局公布“重返月球”计划,其核心目标是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基地,并以此为跳板,为人类登陆火星勘至探索更遥远的太空做准备。美宇航局称,将加快进度建设月球基地,  相似文献   

9.
《时事资料手册》2004,(3):96-97
据介绍,目前我国绕月探测工程已确定了四大科学目标和五大工程目标。今年将正式展开月球探测计划的第一期工程(即“嫦娥”一号绕月工程),总投资约14亿元人民币,计划在2007年以前发射一颗围绕月球飞行的卫星,开展月球探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人类曾几涉月球迄今为止,地球人类已成功地乘坐宇宙飞船、六上月球,计有12人曾在月球上行走。1969年7月19日,美国宇宙飞船阿波罗二号上的登月舱成功地在月琢上登陆。人类首次在月球上行走,收集了月球上的尘土及岩石样品,拍摄了大量照片,安放了月震仪及测量...  相似文献   

11.
《时事资料手册》2007,(6):102-102
绕月探测工程 是我国月球探测的第一阶段,将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绕月探测工程由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是继人造地球卫星、  相似文献   

12.
决策者说     
《今日浙江》2007,(24):4-4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 ——12月12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庆祝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大会上强调,人才是事业发展最可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中国将发射着陆器与月球车降落在月球背面,开展联合科学探测,这是人类首次发射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我们将充分利用月球背面的特殊条件,开展甚低频天文观测和其他一系列科学探测,取得第一手创新性探测成果。我们在地球上永远只能看到月亮的正面,我们永远看到的就是这半个月亮。两亿年前的恐龙看到的月  相似文献   

14.
承载着希望,也承载着风险,“嫦娥一号”于10月24日升天,于11月5日11时37分到达第一次近月制动点,成为月球卫星,标志着中国向深空迈出了成功一步。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曾用“月出邛池水,空明澈九霄”的诗句来吟咏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南的西昌邛海月色,西昌市因此得名“月城”。西昌也是中国三大航天基地之一。2013年12月2日,月球探测器嫦娥三号从这里出发,开始了真正的探月之旅。  相似文献   

16.
我们生活在令人惊讶的年代,虽然我们从未踏足,但我可以告诉你珠穆朗玛峰、黑林山、中国的戈壁滩、迪斯默尔沼泽,甚至月球的样子,同时也能说出它们的特征。之所以能这样做,是因为很多人见过它们漂亮的风景照片,即那些表现它们的实际外观和景色特征的照片。  相似文献   

17.
《时事资料手册》2004,(1):84-84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2003年11月宣布,我国第一期探月工程的综合论证已完成,科学目标、工程技术实施方案也已落实,未来3至5年内,将发射月球探测卫星。开展月球探测工程是我国迈出航天深空探测第一步的重大举措,将成为我国空间科学和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8.
王文 《新东方》2000,(4):59-59
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成功地登上了月球。然而.当宇航员登上其表面时,却惊奇地发现,月球上已有23个人类的赤足脚印。他们用照相机将脚印拍摄了下来。  相似文献   

19.
陈仪 《新东方》2000,(6):60-60
炸掉月球,地球就会变成真正的人间天堂。这是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著名的数学教授亚历山大·阿比恩提出的惊人见解。我们暂且不要瞠目结舌。先来看看,炸掉月球,世界将会怎样吧!  相似文献   

20.
夏燕 《观察与思考》2009,(13):44-45
当月球绕地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个天体连成一线时,月球就遮住了太阳光,从地球上看,太阳也就缺掉了一块,甚至全部看不见,这就是日食。目全食是日食天象的一种,即太阳全部被月球遮掩。能看见日全食的地方叫日全食带,日全食带极其狭窄,也就是说,每次日全食世界上仅有很少地区能够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