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窝藏、包庇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这一规定对维护司法机关正常的司法秩序有着重要作用。我国在1979年制定的第一部刑法典第162条规定:“窝藏或者作假证明包庇反革命分子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窝藏或者作假证明包庇其他犯罪分子的,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两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1979年刑法将窝藏、包庇的对象分为反革命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并从量刑上规定不同的幅度,以示对反革…  相似文献   

2.
论窝藏、包庇罪的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群  时红 《行政与法》2009,(9):90-92
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第310等的规定,窝藏、包庇罪的对象就是与其事前无通谋的“犯罪的人”,、但对此处“犯罪的人”不能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的规定来理解。而要正确地理解“犯罪的人”.主要是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对“犯罪的人”由谁来判断?二是对“犯罪的人”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客观上看我们赞成犯罪嫌疑浓厚的人才是“犯罪的人”的观点,只不过这里“客观上看”应理解为.行为人特剐认为或社会普遍观念认为。、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刑法理论.对一些特殊的窝藏、包庇行为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法》对窝藏、包庇罪的规定较为简单,司法实践中对窝藏、包庇罪的相关问题的处理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影响了法律的公平、公正.本文从窝藏、包庇罪的概念、构成要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立法建议等方面进行论述,希望能为我国刑事司法实践提供一些建议,推动我国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李兵  刘东  姜传伟 《法制与社会》2010,(29):43-43,47
窝藏、包庇罪与伪证罪存在着交叉重合的地方。此种场合,无论是采用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还是采用重法条优于轻法条的原则,都会产生定罪量刑的不均衡。本文认为,应采用"缩限解释"的方法,将两罪区分开来,以解决司法实践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张颖 《法制与社会》2013,(12):263-264
我国现行《刑法》规定,不论窝藏者、包庇者与被窝藏者、包庇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其窝藏、包庇犯罪人的行为一律构成犯罪并应受到处罚。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对隐瞒犯罪情况及犯罪嫌疑人的亲属追究刑事责任。本文认为,我国现行刑法的这种规定是不合理的。本文主要论述了窝藏包庇罪的概念及特征、其存在的弊端以及如何完善等问题,从而希望能为我国窝藏包庇的刑事立法提供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吴占英 《法学杂志》2007,28(5):72-74
本文就窝藏、包庇罪对象、行为、主体、罪过、适用中存在的若干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当前,司法机关在办理窝藏,包庇案件中出现的许多困惑使修改现行《刑法》第310条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国家制度一般包括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所谓国体,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也就是说,这个国家的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的手中,这个阶级又联合哪些阶级去统治哪些阶级。国体问题就是一个国家政权的阶级本质问题。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是资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国家的  相似文献   

9.
法典是将某一法律部门的各种法律规定,经过整理、修订,成为系统的适合现~~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法分则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明确规定了窝藏、包庇罪。并且,规定其主体为一般主体,并无例外。笔者认为此种刑法规定未免过于"无情"。从人性论、亲亲相隐原则、自然法思想及现行此罪立法、司法实践的弊端,认为此种立法设计并非最佳,也不利于当今社会所倡导的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笔者认为立法者对此罪予以重新审视和完善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人民司法》编辑部:一位负责安置劳动力的干部,利用工作上的便利,接受安置对象一千多元财物。在处理这个干部问题时,认为他是受贿,他申诉自己没有受贿,仅是受礼,理由是根据有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名词解释的书中说,受贿罪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2.
知情不举,是指确知他人正在预备犯罪或已实施犯罪,而不向有关单位检举的行为.它与窝藏包庇不同,前者是已知情而不报案不检举,后者是以其窝藏包庇行为来帮助犯罪分子逃避法律制裁,知情不举又与共同犯罪不同,它与犯罪分子所实施的犯罪之间既没有共同故意,也不存在内在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3.
何谐 《天津检察》2006,(2):44-45
在司法实践中,窝藏,包庇罪是妨害司法类犯罪罪名中最常见的两个罪名,然而,在办案过程中对现行刑法第310条规定的“犯罪的人”的理解上因缺乏权威的司法解释,又没有系统的通说,因此,理论界说法不一,实务界的标准也是各异。  相似文献   

14.
15.
犯罪嫌疑人柳某,原系某县公安局户政科民警。一九九三年五、六月间,柳某明知其表侯王某(一九七六年九月二十四日出生)已满十六岁,因盗窃摩托车数额巨大被公安机关收容审查,为让王不受刑事处罚,柳某多次我承办该案的公安刑警大队民警杨某,并亲笔书写一份“王某出生于一九七八年九月二十门口”的虚假证明,又到王某住所地派出所找户籍传盖上派出所户口专用章。尔后,柳某即将此虚假年龄证明提交杨荣作为定案的材料八卷。后王某即被以“作案时年龄未满l·六岁”为由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只作治安拘留十五天,罚款二百元结案。正被释放后…  相似文献   

16.
一、帮助其逃匿与提供隐藏处所、财物的关系关于《刑法》第310条提供隐藏处所、财物与帮助其逃匿之间的关系,在刑法学上有不同的见解。一种观点认为,二者是并列的关系,即窝藏行为不限于提供隐藏处所、财物,还包括其他的帮助其逃匿的行  相似文献   

17.
有位在美国工作生活多年的网友在网上吐槽:他是一位严重的过敏性鼻炎患者,一年四季鼻腔里总是湿湿的,经常流鼻涕。  相似文献   

18.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大包干”为标志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算起,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一场大变革已经有了二十七年的历史。改革,确实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高举着“改革”的大旗,一路走来,在二十多年漫长的历程中“,改革”二字已经被有些部门过多、过烂地使用,它再也不像当初那样具有魅力,容易让我们激动。无论什么事,只要是改进一下工作,改动一项计划,或改变一种方式,哪怕只是再正常不过地改换一下措施,都会被有关部门冠之为“改革”。这种事多了就不免令人生厌。其实,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它应该是一种创新,是体制的创新、机…  相似文献   

19.
刑事推定已在刑事法律中有所体现,本文通过对刑事推定理论的论述,阐发了肯定刑事推定证据规则的观点,并以此为理论基础,对李新华窝藏毒品案发表了与生效判决截然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 ,中国社会就是一个极端注重伦常纲纪的社会 ,对亲伦关系的法律保护在中国历朝的法律规定中都有所体现。然而 ,令人遗憾的是 ,这一中华法系特有的理念在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中却销声匿迹了。“法律不强人所难”这一古老的法律格言和刑法的“谦抑性”原则要求我们必须关注刑法的人伦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