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4年4月23日,奥巴马开启了姗姗来迟的亚洲之行,2013年10月他曾因国内预算危机和政府关门而临时取消访问亚太地区。2013年,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被认为陷入"失速"困境,今年的乌克兰危机以及俄罗斯出其不意地快速收纳克里米亚地区,让奥巴马政府大失颜面,也再度引发国际舆论有关美国"重返欧洲"而非"重返亚太"的论调。从美国当前外交处境来看,奥巴马政府可谓"焦头烂额"。围绕乌克兰"向东"  相似文献   

2.
克里米亚在历史上曾出现过独立的国家组织,也曾多次在周边大国之间转手。经过多年征战,十八世纪80年代被并入俄国。克里米亚在1954年被赫鲁晓夫赠送给乌克兰之前,从来没有属于过乌克兰。克里米亚脱乌入俄,使俄罗斯夺回了控制黑海和亚速海的战略要地,这有利于提升其大国地位。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欧美联手制裁俄罗斯正在使脆弱的全球经济复苏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受欧美制裁影响,俄罗斯卢布大幅贬值,外资出逃严重,投资环境进一步恶化。国际油价连续下降,也使得俄罗斯的对外贸易结构出现显著变化。总体而言,欧美制裁俄罗斯有可能导致全球的经济冷战氛围再次出现,对经济全球化进程是一次重大打击。欧美对俄制裁的历程2014年4月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版图后,欧美发起对俄罗斯的制裁。3月,美国冻结了11名俄罗斯官员在美  相似文献   

4.
雷墨 《南风窗》2014,(16):74-76
<正>从俄罗斯角度看,欧盟的东扩战略只是为了给自己打造一个"舒适地带",俄罗斯整合独联体的欧亚战略,则直接关系到国家战略安全以及与之相关的国家身份塑造。马航MH17客机被击落之前,外界猜测吞并了克里米亚的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中还将走多远,是否会把乌克兰东部也"收入囊中"。这起悲剧发生之后,猜测变成了面临巨大国际压力的普京可能会退多远,会不会与乌克兰东部反政府势力切割。事实上,如果不弄清苏联  相似文献   

5.
郑伟伦 《法制博览》2015,(6):172-173
2014年3月16日隶属于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共和国举行公民投票,决定继续留在乌克兰,还是加入俄罗斯,这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巨大震荡。本文正是在克里米亚地区问题产生与发展的基础上,浅析民族自决权与民族分离主义的关系,认为民族自决是民族分离的误读,尽管在某种程度上民族自决与民族分离有相近的地方,但是民族自决绝不等同于民族分离。民族分离对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煽动或制造民族分裂,不仅是对民族自决权的曲解、滥用,而且是对国家主权原则的破坏,也是对一国内政的干涉。  相似文献   

6.
周边     
《南风窗》2014,(25)
<正>俄向克里米亚派驻战机俄罗斯空军11月26日向克里米亚一机场派驻了14架歼击机。俄黑海舰队新闻局主任特鲁哈切夫说,这批歼击机包括10架苏-27SM歼击机和4架苏-30M2歼击机。他说,此次在别利别克军用机场部署战机,是为了完成在克里米亚组建俄罗斯空军基地的任务。该机场还将继续补充作战飞机,将总共部署24架作战飞机和6架教练机。  相似文献   

7.
转轨26年来,俄罗斯经济发展跌宕起伏,恢复和增长屡被各种外部冲击打断。经济依赖能源增长的潜力已消耗殆尽,结构转型却由于各种因素的掣肘始终难以得到有效实施。2014年在乌克兰危机中收回克里米亚以后受到西方制裁的挤压,俄罗斯采取了反制措施,并进而将进口替代政策上升为国家战略。进口替代战略在短期内取得一定成效,相关行业实现了较快的增长,但还没有对经济结构产生实质性影响,长期效应仍待观察。未来几年,俄罗斯经济会延续2017年的恢复态势,保持一个较低速度的增长,但长期仍面临许多挑战。  相似文献   

8.
高华 《当代世界》2014,(12):40-43
<正>2014年3月,乌克兰危机急剧升温。俄罗斯出兵占领克里米亚,引发了冷战以来最严重的东西方危机,俄罗斯与北约关系骤然剑拔弩张。乌克兰危机起因诸多,内部纷争难以和解,外部势力插手不断,但本质上是地缘政治争斗,源于俄美因北约东扩引发的战略博弈。北约东扩的缘起北约东扩是美国全球战略和北约战略转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冷战结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引起震动和争议的最重大事件之一。20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9.
风云     
雷墨 《南风窗》2014,(8):21-21
美欧与俄罗斯对抗的限度 4月1日,北约成员国外长在举行有关乌克兰危机的会议后发表声明,宣布中止与俄罗斯在民事和军事方面的合作。同一天.美国众议院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向乌克兰提供10亿美元贷款担保,并就俄吞并克里米亚实施制裁。也是在这一天,乌克兰议会通过决议,允许包括美国在内的外国军队进入乌克兰,以便参加今年5月在乌境内举行的多国军事演习。几乎与此同时,俄总统普京签署命令,将克里米亚列入俄南方军区管辖范围。俄外交部1日发表声明,公开警告乌克兰不要加入北约。  相似文献   

10.
黄蕊 《当代世界》2014,(4):85-86
<正>一、从基辅到克里米亚,无非是冷战遗患3月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向俄罗斯联邦委员会提议在乌克兰领土动用军事力量,以保护黑海舰队和生活在克里米亚的俄罗斯公民安全。俄联邦委员会当天召开特别会议进行讨论,一致同意普京在乌克兰领土动用军事力量,直至该国形势恢复稳定。乌克兰局势的焦点就此从基辅转移到  相似文献   

11.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遗产,黑海舰队也包括在内。舰队现驻地塞瓦斯托波尔,属于乌克兰领土,2017年租借期满。由于乌克兰迫切希望加入北约,因此把黑海舰队挤出塞瓦斯托波尔已经是乌克兰政府的既定方针。黑海沿岸的俄罗斯领土并无良港,新罗西斯克成为不得已的选择,新基地的建设更是困难重重。建设新基地,在黑海——亚速海地区保持军事存在对俄罗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也是俄罗斯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乌克兰的眼中钉在乌克兰政治家的言论中俄罗斯黑海舰队是个长久而可怕的威胁,不清除它克里米亚和乌克兰的正常生活就无从谈起。而且,塞瓦斯托波尔只是一个代表,他们指的是黑海舰队在克里米亚的所有驻地。根据1997年5月28日双方达成的协  相似文献   

12.
雷墨 《南风窗》2014,(8):21
<正>4月1日,北约成员国外长在举行有关乌克兰危机的会议后发表声明,宣布中止与俄罗斯在民事和军事方面的合作。同一天,美国众议院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向乌克兰提供10亿美元贷款担保,并就俄吞并克里米亚实施制裁。也是在这一天,乌克兰议会通过决议,允许包括美国在内的外国军队进入乌克兰,以便参加今年5月在乌境内举行的多国军事演习。几乎与此同时,俄总统普京签署命令,将克里米亚列入俄南方军区管辖范围。俄外交部1日发表声明,公开警告乌克兰不要加入北约。  相似文献   

13.
雷墨 《南风窗》2014,(7):23-23
3月20日,乌克兰国家安全和国防委员会主席安德列·帕鲁表示,乌克兰正考虑撤回驻扎于克里米亚半岛的乌克兰军队以及他们的家人。存3月16日的公投中,超过96%的投榘者赞成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3月18日,俄总统普京存克里姆林宫与克里米亚及塞瓦斯托波尔代表签署条约,  相似文献   

14.
许涛 《当代世界》2014,(10):39-42
<正>从2013年11月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乌克兰先后经历了亚努科维奇出走、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马航班机被击落、东部持续战乱等一系列事件,事态发展跌宕起伏。国际媒体全程高度关注幕后的大国博弈背景,试图通过梳理他们各自的地缘政治目标和实际影响作用推断出这一事件的今后前景。9月5日,俄罗斯与乌克兰在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代表的见证下签署了和平停火协议。可是不过48小时,乌克兰东部地区战火重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乌克兰危机的发生,以及克里米亚归并俄罗斯,一场冷战结束以来从未有过的深刻变动正在拉开序幕。关于乌克兰危机原因的争论即使从西方世界的观点来看,关于这场危机原因的解说也是众说纷纭。从较为保守主义的立场来看,这场危机的发生缘起于西方对俄罗斯战略的彻底失败,认为俄罗斯远非如原  相似文献   

16.
张弘 《当代世界》2015,(1):49-51
<正>发端于2013年末的乌克兰危机已经持续一年有余,围绕克里米亚和顿巴斯的讨论已经超越了乌克兰国家危机,成为影响冷战后国际政治经济的重要因素。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由此跌入谷底,新冷战的言论不绝于耳。在经历了国家领土分裂,国内武装冲突和严重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危  相似文献   

17.
2014年初以来的乌克兰危机充分反映出美俄两大国的地缘战略优势与劣势。美国认为克里米亚入俄是俄罗斯对冷战结束的报复,但美国在诸多限制条件下不敢轻易对俄罗斯进行军事打击,暴露出其海权的有限性。俄罗斯虽然在冷战后国力下滑,但应对乌克兰危机这样的周边地缘政治博弈仍游刃有余,体现出其传统陆权的优势,并希望利用本次危机阻止甚或扭转冷战结束以来西方不断在东欧压缩其战略空间的态势。由于军事冲突得以控制,美俄围绕乌克兰危机的地缘战略博弈发展到地缘经济领域。俄罗斯利用乌克兰对其经济依赖的加强,对乌东部地区实施援助。美国则派出专家帮助乌克兰实施经济改革,促使其进一步倒向西方,同时与欧洲共同加强对俄罗斯的制裁。面对乌克兰危机中大国地缘战略博弈的新态势,中国应当积极谋划自身周边外交,落实新一届政府提出的一系列周边外交和经济倡议,扩大经济影响,维护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8.
初冬梅 《当代世界》2015,(12):33-36
<正>中俄关系进入新的阶段乌克兰危机发生以来,大国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随着俄罗斯和西方关系的疏远,俄罗斯对外交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融入亚太一体化进程的决心和步伐进一步加大。与此同时,中俄关系表现得更加紧密。从签署《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到两国国家发展战  相似文献   

19.
方亮 《南风窗》2014,(10):48-50
<正>俄愈发借重中国,而中国则在面对俄时拥有越来越大的转圜空间。这大体是这些年一直持续深化的趋势,只不过乌克兰事态让这一势头进一步加速。今年3月习近平夫妇从德国总理默克尔处获赠一幅1735年出版的中国地图,尽管该图只详细绘制了汉地若干省,而略过了边疆的军辖区和盟旗,但在俄罗斯于克里米亚用强触发西方反弹的背景下,多有舆论认为默克尔此举意在提醒中方数百年间致中国领土大幅缩水的罪魁何在。虽说如此"以史为鉴"未免过于牵强,但这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国因被俄罗斯和西方共同拉拢而备受瞩目的现况。  相似文献   

20.
2012-2014年以来,在领导层换届、美国实力衰退、乌克兰危机、克里米亚归俄、西方制裁导致俄西关系恶化等背景下,中俄关系实现了新的快速发展,西方学界对中俄关系的研究也开始进入新的阶段,研究在量和质上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本文在整理大量新时期西方学界中俄关系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主要从背景梳理、问题聚焦和前景分析三个方面展开。分析西方研究视阈中的中俄关系,有助于我们将中俄关系置于更广阔的国际格局之中,更深刻地理解其内在逻辑和动力,发现矛盾和问题,最终作出正确的外交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