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性垄断是凭借政府行政权力形成的垄断,但它不具有国家意志性,因而不同于国家垄断。在我国,垄断问题主要集中于行政性垄断,而行政性垄断又有其自身的成因和表现形式,因此,反行政性垄断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从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加快反垄断立法的制定两方面配合进行。  相似文献   

2.
问清泓 《理论月刊》2004,(6):142-144
关于行政性垄断的定义纷繁复杂,分歧颇多,本文对行政性垄断的各种定义、主要分歧作了详细的研究,并论述了行政性垄断的四个构成要件:主体要件、主观要件、客体要件和客观要件,界定了行政性垄断的定义。  相似文献   

3.
论垄断对我国职业群体收入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垄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垄断又呈现出其特殊形态,即行政性垄断。行政性垄断行业存在职工工资及其他收入的不合理性现象,又会造成职业群体收入差距过大。行政性垄断已对职业群体利益均衡产生了消极影响,破坏了社会分配秩序。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强化竞争机制等措施限制行政性垄断,调整职业群体收入的差距,从而实现社会分配的公平和效益。  相似文献   

4.
郑琳 《前进》2001,(6):44-45
随着中国入世双边谈判的结束和多边谈判的开始,中国已经站到了 WTO的门槛。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政性垄断还在某些地区、某些部门存在,严重阻碍着市场的公平竞争。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行政垄断的特点、危害、成因及现状加以分析,从而提出规制行政性垄断的一些构想和建议。 一、行政性垄断的概念及特点   行政性垄断,即指地方政府及其所属经济主管部门运用行政权力排斥、限制或妨碍企业之间合法的市场竞争的行为。行政性垄断产生于高度集中的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是行政权力滥用的结果,其表现形式亦纷繁复杂,概括起来大致可分…  相似文献   

5.
我国行政性垄断成因剖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性垄断是目前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如何消除行政性垄断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行政性垄断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原因: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相互制约;相应的法律制度不完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超越或滥用行政职权等。据此,笔者提出了相应的行政性垄断的消除对策: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竞争法律体系;设立一个科学的反垄断主管机构并对垄断行为予以有效的法律制裁;规范政府行为,做到依法行政;培育反垄断的民间力量等。  相似文献   

6.
论行政性垄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8年中国经济改革之前,计划是资源配置的最主要手段,行政性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居于统治地位,使几乎所有商品变成或者变相成为法定专营范围之内的产品。商品经济扩大再生产的活力及其可能性受到扼杀,经济运转处于高耗低效之中。这种政府绝对主导的经济体制模式所导致的垄断可以被称作是全局的行政性垄断。经过 20多年改革的风风雨雨之后,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优势,全局的行政性垄断正在悄然隐退。然而局部的行政性垄断——亦即本文所讨论的行政性垄断逐渐构成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威胁。   就垄…  相似文献   

7.
行政性垄断是国家行政权力与市场控制能力紧密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垄断 ,行政性垄断与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相冲突 ,它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官本位功利化的产物 ,我国一元化的政治权力结构进一步促进了权力经济化的演变 ,是行政垄断产生的政治根源。行政垄断的行为表现有建立市场壁垒、繁琐的行政许可和审批 ,从而造成市场准入困难 ;设立行政性公司使政府与企业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限制市场公平竞争。行政垄断的结构表现主要是部门垄断和地区垄断 ,而且彼此交错 ,形成条块分割的局面。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 ,行政垄断都有其危害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我国第二产业相关数据的研究分析,得出我国行政性垄断行业一方面内部效率低、吸纳社会就业能力不强;另一方面,行政性行业垄断限制民间资本进入等,严重影响着社会就业。要改变官员执政观念,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进一步探索和深化国企改革,是破除行政性行业垄断之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宋宇春 《人民论坛》2011,(11):136-137
通过对我国第二产业相关数据的研究分析,得出我国行政性垄断行业一方面内部效率低、吸纳社会就业能力不强;另一方面,行政性行业垄断限制民间资本进入等,严重影响着社会就业。要改变官员执政观念,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进一步探索和深化国企改革,是破除行政性行业垄断之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行政性垄断是我国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有的经济现象,表现为,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经法律法规授权而具有行政管理权的企事业单位滥用行政权力不当地干预市场活动的行为,分为地区垄断和行业垄断.行政性垄断危害极大,我国应从法律和制度上对其危害性加以防范,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正常运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反垄断法的规制对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行政性垄断”及其分析一般而言 ,所谓行政性垄断是指政府或其所属部门凭借行政权力使某些企业垄断和限制某些产品的生产和经营 ,从而排除、限制和干预其他相关企业经营活动的行为或状态。实际上也就是政府运用公共权力实施并保护的排除或限制竞争的行为 ,究其本质 ,是行政权力对经济生活的不当介入。这是计划经济体制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惯性作用 ,它不仅是对竞争的歪曲 ,更是对市场经济制度本身的否定。从中国当前实际情况来看 ,存在的行政性垄断形式主要有地方部门贸易壁垒、政府限定交易、设立行政公司等 ,但不论他们的外部…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反垄断立法过程中,行政性垄断的《反垄断法》规制条款一方面有"真正的经济宪法"之誉,另一方面又备受争议,引起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关注。目前该法已颁布施行一年有余,如何有效全面地规制行政性垄断,其中对于法律责任的明确与承担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我国垄断问题主要集中于行政垄断 ,行政垄断是一种严重危害市场公平竞争的行为。反对行政垄断不仅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也是我国加入 WTO适应国际经济规则的需要。应制定一部完善的反垄断法 ,明确规定行政性垄断的法律责任 ,设立反垄断法执行机构 ,扩大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14.
行政垄断和反行政垄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垄断问题主要集中于行政垄断,行政垄断是一种严重危害市场公平竞争的行为.反对行政垄断不仅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我国加入WTO适应国际经济规则的需要.应制定一部完善的反垄断法,明确规定行政性垄断的法律责任,设立反垄断法执行机构,扩大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15.
漆思剑 《求索》2007,(7):74-76
我国的反垄断立法应体现时代精神。反垄断法最新修改稿存在一定的缺陷。我国的反垄断立法一定要解决好规制对象问题,结构和行为都是反垄断法规制的对象,行政性垄断必须纳入反垄断法。执法机构和实施机制是反垄断法有效实施的保证。我国未来的反垄断法应适度严格,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6.
罗文岚 《桂海论丛》2003,19(5):86-88
行政垄断的本质是一种违法的行政行为 ,其形成在我国是有深刻的经济、社会、历史原因的 ,其危害比一般的经济垄断更严重。经济领域的反行政垄断主要针对的是具体的行为 ,而难涉及行政垄断形成的根源。所以 ,在反行政垄断的斗争中 ,更应注重行政垄断行为的行政性 ,从限制行政权、规范行政权着手 ,将依法行政的几大原则落到实处。无论现在还是将来 ,依法行政都是消除行政垄断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我国出租车管理造成的企业逐渐对出租车经营权控制的垄断现状,引起分配不公、消费者权益受损等后果。与中国许多行业的垄断成因一样,出租车行业的垄断性不是靠规模经济和市场竞争形成的,而是依靠行政性支持的结果。但从该行业本质属性分析,它既不具有自然垄断属性也非合法的国家垄断,是一种不合理的政府管制,取消不合法的抽象行政行为才是恢复行业公平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黄超 《求索》2011,(10):143-145,126
在自然垄断行业中,由于政府干预主义意识的影响,行政性分利集团的存在以及有效的法律控制制度的缺失,导致了行政垄断与自然垄断交织在一起,而现行行政法在制约行政垄断方面存在着诸多缺陷与不足。因此,为了自然垄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需要对行政垄断行为进行有的放矢的根治,用有效的行政法规制度消除行政垄断。  相似文献   

19.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为了切实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进一步保护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合法权益,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重庆市反不正当竞争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总体要求,以及市委、市政府发展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的总体部署,经研究,决定在今年继续破除一批行政性垄断和行业性垄断。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20.
推动高质量发展,根本上在于创新体制机制,构建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体制环境。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依法全面保护各类产权,增强各类经济主体的创新创业动力。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