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朝框架协议评析——兼论美对朝鲜的不扩散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1994年第一次朝鲜半岛核危机之后,美朝之间签订的《美朝框架协议》从原则上解决了朝鲜的核问题,也满足了当时美朝双方各自的需求,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但后来的协议在实施过程中,主要是由于美国的原因,出现了履约不对称、不均衡等问题。布什政府上台之后对朝核政策的重新评估最终使《美朝框架协议》毁于一旦。  相似文献   

2.
刘柠 《南风窗》2007,(23):84-86
随着美国的脑筋急转弯,关于朝核问题的最终战略目标,中美两国间形成了一定的错位:美国的底线已经从"完全弃核"后退到"不扩散";而中国则出于自身的地缘利益及对东亚"核多米诺"效应波及日本的警惕,必欲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立场。  相似文献   

3.
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与美国相比仍不可同日而语,表现于影响的领域与路径上都有所不同。一个崛起的中国必然会更多地释放其国际经济影响的能量,使国际经济秩序的构建具有更多的中国元素。由于世界面临的挑战不同于以往,加强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大国的协调将成为中国释放其影响能量之必然。  相似文献   

4.
奥巴马总统显著调整了美国在核裁军、军控和防扩散问题上的政策,此次政策调整的目的在于恢复美国在此类议题上的领军地位、修复受损的国际形象、重建国际社会的防扩散共识。奥巴马总统的高度重视、外交和安全团队的丰富经验及民主党在国会两院的多数,都有利于政策调整。但在调整政策过程中如何协调部门之间的政策分歧、核裁军与有效核威慑的关系,以及核裁军与导弹防御的关系等,将是美国核政策调整面临的挑战。美国的政策调整对中国构成多方面的压力,中国有必要未雨绸缪,确立中短期应对之策,以避免国家利益和国际形象受损,并争取在核问题上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5.
北冰洋正日渐吸引全球远洋捕捞业者的关注。在美国的主导下,2015年在挪威奥斯陆发表《防止北冰洋中心海域不规范公海捕鱼的联合声明》(简称《五国联合声明》),提出了一系列北冰洋渔业治理措施,以此来临时管制不受规范的商业捕鱼行为。美国拥有北极国家和霸权国家的双重身份,这种双重身份使得美国在北极地区拥有明显的优势。美国积极推动着北极地区渔业的治理,正是表明其介入北极事务并主导北极地区的意图。  相似文献   

6.
阿拉伯之春爆发10年来,伊朗区域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引发美国加紧对其进行制裁打压.纵观过去十余年间美伊关系走向,围绕伊朗核问题谈判、核协议签署和毁约以及重返协议成为一条重要主线.伊朗核问题是美伊矛盾中非常突出的外在表现,但其并非影响美伊关系的核心因素,而是二者长期交恶催生的一个结果.值得注意的是,美伊对抗已经越来越违背各自的国家利益,两国对双边关系的反思迫在眉睫.美伊关系发展至今即使不是最低点,也已经是在底部区域.虽然两国在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上分歧仍存,但从大趋势来看,未来美伊关系有望好转.  相似文献   

7.
张华 《台湾研究》2011,(3):50-54
马英九上台以后,调整陈水扁执政时期不断挑衅大陆、影响美国台海利益的政策,奉行“亲美、友日、和陆”的对外政策。马英九当局的这一政策使台美在短时期内恢复战略互信,双方实质关系进一步提升,但对大陆、美国和台湾三者关系产生了复杂影响。本文拟分析和探讨马英九当局亲美政策的内容、背景因素和影响走势。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印支战争的国际背景和美国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次大战后 ,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印支地区成为国际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是法国企图重建殖民制度所引发的 ,首先是法国殖民主义者与印度支那三国人民之间的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 ,但它又不仅是法国与越、老、柬之间的冲突 ,而是一场各种力量参与的国际斗争。大国的卷入 ,特别是美国的插手和干涉是这场战争延续和扩大的一个至关重要外部因素。在纪念奠边府战役和日内瓦协议签订 50周年之时 ,重新考察第一次印支战争的国际背景 ,不仅要研究法越矛盾以及英国、苏联、中国等等因素 ,还需对美国的介入及战争中美国的作用作充分的考量 ,才能对这场国际斗争有较深入的了解 ,并从中汲取有益的教训。  相似文献   

9.
1979年中美建交至今,“一个中国”的政策是维系中美关系正常发展的政治基础。30年来,国际局势和两岸关系大幅变迁,美国历届政府虽宣称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但构成这一政策的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与台湾关系法》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的固有矛盾始终无法调和,甚至屡屡发生《与台湾关系法》凌驾于三个公报,  相似文献   

10.
为在经济层面落实亚太再平衡战略,同时防范两岸经贸经贸往来过于紧密,美国声称支持台湾参与TPP新一轮会谈。但由于美国担忧自己实际利益受损,同时美国对台湾加入TPP的条件和能力也存在质疑,因而美国不会支持台湾实质上加入TPP。美国这种似迎实拒的矛盾态度对台湾政局、台美关系等都产生了复杂影响。  相似文献   

11.
美国总统选举已经持续了一年多。在今后两个月中,民主党的奥巴马和共和党的麦凯恩作为两党推出的候选人将展开一场激烈的政治厮杀。尽管国内经济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将成为竞选的中心议题,但是在外交政策方面,中东问题将不可避免地成为政治角逐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像其他外交政策一样,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建立在国家利益基础之上。那么,什么是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资本主义多元民主政治,美国社会各阶层、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利益集团的政治博弈又是如何在美国的对华贸易政策中表现出来的呢?  相似文献   

13.
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许多国家因流动性紧张,内需不足导致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各国纷纷采取关税壁垒、限制进口等措施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对于知识经济发达的国家,保护知识产权无论作为贸易保护的借口,还是增加本国企业在海外的收益,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美国是当代西方国家中宗教最兴盛、最活跃、势力最强大、教派最多,也是影响最广泛的国家。在美国,宗教与政治联系密切,“宗教是美国民族的精神源泉,世俗化了的宗教是美国国家政治的基本依托。美国宗教与政治的关系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一定还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5.
袁征 《当代世界》2010,(12):31-34
2010年11月2日,存引人关注的美国国会中期选举中,超过60个席位的转换使共和党人夺回众议院掌控权,民主党人勉强保住了参议院的多数席位,出现了国会“两院分治”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刘卿 《当代世界》2011,(3):36-38
为促进出口、扩大就业和恢复经济增长,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启动了美国新一轮出口管制改革。此次改革的重点内容是调整管制物项清单,以集中精力加强对最关键技术和产品的出口管制。实质性改革将围绕“四个统一”展开,具体分“三步走”。目前改革已经进入关键阶段。美国出口管制改革将直接或间接对中美贸易、中国安全环境等方面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amines state government spending patterns for capital projects during the late 1970s and early 1980s as a function of some of th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and procedural characteristics of state legislatures. The analysis is informed by the literature on distributive policymaking, which argues that lawmakers seek to send targetable benefits, such as capital projects, to their constituencies in pursuit of personal electoral benefits. Using a pooled, cross‐sectional time‐series approach, the authors find that states with a large number of seats in the lower chambers of their legislatures devoted a somewhat smaller portion of their state budgets to capital projects than did states with smaller lower chambers, ceteris paribus. Contrary to some log‐rolling models, the number of appropriations bills employed by a legislature seems to discourage capital spending, as does membership turnover in the upper chamber.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capital budgeting process is not nearly as dominated by the executive branch as is commonly believed.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群体思维群体思维(Groupthink)是公共决策中的一种现象,是公共决策研究文献中一个非常普遍的概念,它是指这样一些情况,即群体对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群体思维是伤害许多群体的一种疾病,它会严重损害群体绩效。  相似文献   

19.
美国全球战略调整:战略重心更多向亚太倾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强 《国际展望》2011,(6):1-17
奥巴马政府上任以来对美国全球战略进行了令其前任难以相比的重大调整,将美全球战略的地缘政治、经济、军事重心都由欧洲大西洋向亚洲太平洋更多倾斜,以因应近年来欧亚形势所发生的复杂深刻的重大变化。从目前看,美对欧亚软硬实力对比的相对优势依然存在,且可凭借这种优势,运筹欧亚地缘战略,进行宏观调控,使形势的变化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以掌控对欧亚的主导权,保持主导地位。但从长远看,随着欧亚各自软硬实力的逐步提高,美现有的相对优势将被逐步削弱,美掌控对欧亚的主导权和保持主导地位将面临更多、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