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全面深入地论述了作为科学发展观组成部分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并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进一步昭示出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标志着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取得了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这一理论写人报告,而十八大报告更是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并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大建设并列,把生态文明建设定位于总体布局的高度,体现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也彰显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相似文献   

3.
熊学斌 《学习月刊》2013,(2):117-118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思路,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再一次升华。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铿锵有力的生态文明宣言,描绘出了一幅令人憧憬的“中国梦”,必将对未来中国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天津支部生活》2012,(12):53-54
党的十八大把建设生态文明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高度,从而使我们党原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发展成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6.
丛坤 《奋斗》2013,(11):43-44
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独列成章,将建设生态文明上升到战略高度,并提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美好目标,中国“生态梦”跃然纸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具体要求,体现了国人实现中国“生态梦”的决心.在明晰生态文明观的形成历程与目标趋向的基础上,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培育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加大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是继党的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写进政治报告后,对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讲话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和“战略任务”的高度,首次深刻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五位一体”整体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高度来认识。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特殊意义和作用机制,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神农架林区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具有代表性、示范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并对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作出明确要求和具体部署。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在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并对其主要任务作出部署,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于晓雷 《前线》2013,(8):48-49
社会主义社会从根本来说是一种追求生态良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形态。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并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五位一体”整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突破,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中苏 《唯实》2013,(1):70-72
在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八大上,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充分体现了我党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彰显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必将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建设“美丽中国”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党的十八大的突出亮点,体现了科学发展观要求,顺应了人民群众期待,也为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4.
谢宗孝 《学习月刊》2012,(24):91-9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李宏伟 《前线》2013,(1):22-25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拘战略高度,不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而且将其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和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深刻认识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昕  魏玮 《学习月刊》2013,(2):53-5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建设美丽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标志着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知达到了新的高度。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特色和最大优势。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迎来了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亟须继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新时代,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以战略定力为基点、以理论创新为指引、以制度建设为支撑、以为民谋福为动力、以国际合作为要点、以从严治党为保证。在把方向、强理论、做决策、促合作、保落实中全面提升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能力,从而不断强化党的政治优势、理论优势、制度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确保党始终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凝聚起建设绿色美丽家园的磅礴之力。  相似文献   

18.
尹礼政 《理论导报》2013,(3):8-8,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的明确要求。我们要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9.
中共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打造生态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战略目标,这与其后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相契合。安徽打造生态强省,让安徽的生态文明建设迈入全国前列,不仅是推动安徽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不仅是改善、保障民生的内在要求,也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如何打造生态强省.实现“生态环境质量位于全国前列”的战略目标?走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前列的江苏和浙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安徽应学习和借鉴苏、浙经验,强化生态文明理念教育,加快安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0.
党建知识     
《党建文汇》2014,(4):16-16
首次将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继从十二大至十五太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之后.党代会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