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重要前提。在社会转型期,马克思主义的生存境遇、传播方式乃至受众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以单向度关系、抽象化内容、单一化方法等为基本特征的意识形态独白教育陷入了发展困境,马克思主义也遭到了自由主义、普世价值、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潮的挑战。为此,必须探索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法路径,用意识形态对话代替意识形态独白,以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是由于利益的形成而逐渐形成,由于利益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观点。意识形态发展的历史表明,每一时期的意识形态所关注的都是特定阶级利益的关键所在。封建主义意识形态侧重封建等级和上帝存在的论证,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重视个人权利和自由、平等的阐述,这都是源于统治阶级利益的需要。阶级实践的重点发生了变化,利益关系有了新的情况,意识形态的中心也会随之发生漂移。  相似文献   

3.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党的理论建设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内在统一性.而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却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形成了较为严重的冲击,迫切需要党围绕这些变化加强理论建设,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4.
韩致宁 《行政论坛》2015,(1):97-100
当代西方意识形态的变化过程呈现出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形态,是意识形态体系的自变量与因变量相碰撞、相结合的过程,即一方面是意识形态的主体进行自我调整、自我更新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意识形态的主体与外部环境发生激烈碰撞时为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而作出调整的过程。对当代西方意识形态新变化过程的探析,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代西方意识形态的体系结构特征,有助于我们掌握当代西方意识形态发展变化的规律,丰富中国的意识形态研究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当代西方政党意识形态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呈现出包容性增强、阶级性淡化、传播途径灵活、作用方式隐蔽等新特点。这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挑战: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淡化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增加了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难度。回应挑战,要坚持意识形态的阶级性,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实现意识形态大众化,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彰显意识形态的时代性,理性回应西方意识形态渗透。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4,(35)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审时度势,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措施有效地克服了民众的信仰危机,抵制了国内外腐朽思想的侵蚀,缓和了社会矛盾,赢得了民众认可,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7.
张瑜  谷永鑫 《理论导刊》2019,(10):70-77
意识形态是政治合法性的重要基础。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奋斗实践中积累了丰厚的意识形态资源,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具有坚实的意识形态基础。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党的长期执政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一定挑战和风险。新时代加强党执政的意识形态基础建设,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坚守共同理想信念,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基础;必须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以人民为根基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和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求知》2006,(5):23-2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结构、人民群众的利益格局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的党员队伍结构、党员分布情况、党组织状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使基层党建工作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这些挑战主要表现为:市场经济的挑战、意识形态多元化的挑战、加快民主政治建设的挑战、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的挑战、信息化趋势的挑战、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这六个方面的挑战,要求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坚持与时俱进。走改革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9.
1、意识形态领域将发生重大的变化。在台湾活跃了整整8年,与执政理念紧密互动的极端意识形态将从最高峰急剧下滑,和谐理性的意识形态有望逐步取代。极端的意识形态包括激烈的台独意识、狭窄的民粹主义、疯狂的族群歧视,等等。和谐理性的意识形态,正是与之相反的进步的、包容的、和解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时代,网络政治社会化与确立意识形态领导权密切相关,这是由网络政治社会化的独特功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确立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现实需求所决定的。确立信息时代意识形态领导权,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政治社会化的独特作用,建构和优化意识形态的内容体系,关注意识形态传播的现实需求,凸显意识形态认同的人本精神,强调和保障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诉求,顺应信息时代发展的基本特征,加强网络空间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1.
用"科学的意识形态"来指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指它所代表的方向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然而,现实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具体细节上也有可能出现与"科学的意识形态"不相符合的内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同样存在"能否保持科学性"的问题。"科学的意识形态"只是为我们保持"意识形态的科学性"提供了可能性,而要具体实现科学性,就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努力把握广大人民的利益需求,不断创新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切实消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存在的"虚假成分"。  相似文献   

12.
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基于对世情、国情、党情变化而作出的科学研判,是应对新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而提出的战略部署。全面从严治党为巩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创造了良好环境,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应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党员干部实践示范作用,牢固树立党在人民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改进和创新意识形态话语表达与传播方式,巩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  相似文献   

13.
意识形态是一种特殊的有关价值、信仰或意义的观念体系,价值信念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内核,价值共识的构建是社会意识形态形成的关键.在社会转型期,我国意识形态发生了较大变化,不同社会阶层或群体的价值取向具有明显差异,群体意识形态凸现,且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共识建构是应对意识形态挑战的根本对策,其主要路径有:确立价值共识的理性权威;筑牢价值共识的经济基础;重视价值共识的文化融合;构建价值共识的实践机制.  相似文献   

14.
当代意识形态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意识形态是特定社会阶级或集团对现存或构想中的社会制度进行解释、辩护或对某种社会制度进行批判、改造的理论体系。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结为阶级性和利益性、实践性和理论性、独立性和继承性。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主要体现在政治合法化、政治动员、政治论证、政治团结上。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则主要体现在克服搭便车倾向、规范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解决非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直接促进或阻碍经济发展上。作为政治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意识形态理论有其自身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当代西方社会有重要影响的意识形态理论流派包括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民主社会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新制度主义、意识形态终结论等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基于数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尤其是交往方式发生质的变化,全球间经济、政治、文化关联也不断增强,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也为国家安全尤其是意识形态安全带来巨大风险,如西方敌对势力渗透加剧、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凸显、社会突发事件蔓延演变加剧等突出挑战。究其原因,既有意识形态斗争本质上是制度之争这样的根本性原因,也有网络信息技术存在落差、意识形态工作有待强化等现实因素。因此,新形势下要不断优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强化主流意识形态构建、构筑意识形态安全底线,全力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6.
正一、微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问题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生活方式、社会心理、文化传播、价值生态正日渐发生变化。随着人们生存状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改变,主流意识形态的传统生态也发生了变化,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认同危机、控制力下降、话语权消解等问题。首先,微媒体传播内容的任意性降低了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社会群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是主流意识形态建构的重要目标向度,其表现为社会成员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坚  相似文献   

17.
群体意识形态是指某个阶级、阶层、利益集团或社会共同体内部比较一致与稳定,且与主流意识形态有所差异的价值信念或观念体系。在我国转型期群体意识形态是客观存在的并发生了较大变化,可从不同视角观察。主流意识形态是国家基本精神信仰与价值追求的核心体现,具有导向性、凝聚性、规范性,应统领其他意识形态。目前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其逻辑进路是:理论主导、目标凝聚、文化熏陶、制度规范。  相似文献   

18.
正"意识形态"并没有像各种终结论所预言的那样"趋于一致",相反,意识形态正在通过核心价值得到重构。意识形态的变革1967年,《美国政治学评论》中的文章提及意识形态的频率开始超过提及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频率,当然,政治学家在运用这一概念时,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这一变化部分源于"意识形态的终结"这一争论以及人们在界定该术语方面所做的大量努力。这次争论与行为主义的出现巧合,与其说它导致了该术语核心内涵的变化,不如说它对学科前景的转变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9.
生活方式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不能忽视对生活方式的研究,一定社会的生活方式总是受既定社会生产方式、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地理环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生产方式起决定性制约作用。只有从分析社会经济形态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入手,才能真正揭示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生活方式发生变革的必然性,科学地预测生活方式发展的历史趋势,阐明新的生活方式的本质因素和基本特征。因此我们要研究现阶段生活方式的变化,就不能不研究社会主义时期的经济关系。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形态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在今后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商品经济有其存在和充分发展的历史合理性。因而,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只能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这棵参天大树上结出的生活之果。我们知道,从总体上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具有两大基本特征:一是以公有制为基础,具有计划性;二是商品经济,从而商品一般关系及其运行规他仍然存  相似文献   

20.
意识形态领域是政治安全的前沿阵地,意识形态安全关乎全局,是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意识形态安全形势在与国际形势和社会转型的链接中不断发展变动,当前,我国发展进入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态势发生深刻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审视治国理政全局,科学标识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定位,深刻洞察意识形态安全态势的变化向度和未来走向,为新形势下进一步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提供了思想指引和实践遵循。新时代,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论述为指导,积极探索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着力点,构建牢固的意识形态安全防线,从而为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