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庭科学人脸比对结果是一类重要的证据,针对人脸比对所用的特征,本文关注其中人脸个体特征(色素、痣等)在比对中的价值评估。通过对公开人脸图像数据集中的个体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相同和不同身份(ID)条件下人脸图像上个体特征出现概率、出现在特定位置的概率等,最终通过似然比来衡量个体特征匹配的价值。结果表明在开展实验的人脸数据分辨率条件下,单个人脸个体特征匹配相关的似然比值能够达到10的4次方数量级。人脸个体特征在比对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实验条件下,两个个体特征相关的似然比能够超过10亿量级,能够支撑同一认定的肯定结论。  相似文献   

2.
3D人脸图像数据库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视觉、动画绘图设计、医学等很多领域。在法庭科学领域,采集三维人脸图像并建立数据库,可进行人像特征分类、统计人像特征的分布以及训练人像模型,这些分析是人像比对和识别的基础。与传统的二维数据库相比,三维(3D)人脸图像库能够提供更多信息,例如,三维人脸图像的空间结构和形状包含多视角轮廓。3D人脸图像采集方法包含多视角几何信息的方法、结构光的方法和3D扫描仪的方法,这些方法有不同的采集设备和环境。国内外已经建立了几个有代表性的3D人脸图像数据库,例如MPI实验室的MPI和BJUT的BJUT-3D,但这些库在分辨率和精度方面尚有不足。本文首先回顾了MPI、BJUT-3D数据库和它们的采集环境,然后对建立中国人的高精度3D人脸图像数据库进行探索研究。用彩色手持三维扫描仪(Artec Spider)采集了1100个3D人脸图像,这些图像包含彩色纹理和深度信息(几何形状和点云),每个人脸图像的几何形状的采样点数目超过2000万,三角面片数目超过4000万。与BJUT-3D人脸数据库在人脸形状、分辨率和纹理等方面的比较结果显示,本研究采集的人脸图像有更高的精度,在嘴巴、鼻子、眼睛等方面比其他数据库中的人脸图像显示了更多的细节。建立的数据库将会支持在3D人像识别和算法评估方面的进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3.
何遥 《刑警与科技》2015,(Z2):84-87
传统人脸识别由于受限于技术理论,很难做到低数据描述,这也直接造成了其在后续应用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比如活体人脸数据采集环境的苛刻性加强,计算机后台运算能力要求超过实际现有水平,网络传输带宽压力无法承受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传统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范围大幅缩小,只能在某些特定场合应用。而应用人脸高维仿生模式识别技术,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深圳威富集团研发的超低数据量人脸识别技术带来的最大优势是传输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全国各地的火车站作为广大群众日常生活中出行的重要场所,这些场所的安全稳定对保障社会的安定团结、人们的安居乐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火车站也是最容易发生违法犯罪事件的场所,这里盗抢骗现象时有发生、票贩子横行,这里人员多、人员复杂、而且流量很大。媒体也时常报道一些存在严重治安问题的车站,如广州火车站方圆1公里范围内各种犯罪分子横行,群众人身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5.
人脸识别技术是由人脸检测和人脸识别两部分所组成。 人脸检测、定位及捕捉:软件从监控画面中利用特殊的算法找出人脸的位置,进行定位,再根据其特征估算出人脸的大小,最后进行分割。  相似文献   

6.
余勇 《刑警与科技》2008,(22):86-86
人脸识别是一种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生物识别技术。它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的一系列相关技术,包括人脸图像采集、人脸定位、人脸识别预处理、记忆存储和比对辨识,最后达到识别不同人身份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正人脸识别技术是基于人的面部信息特征,用前端音视频采集设备比如摄像机或摄像头收集到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并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一系列分析和数据应用。首先判断检测区域中是否存在人脸,如果存在可被提取的生物特征信息,则进一步地识别、定位到每张脸的位置、大小和各个主要面部器官的位置信息。并依据这些信息,进一步提取每个人脸中所蕴涵的身份特  相似文献   

8.
所谓重点劳教人员,是指在劳动教养改造过程中的危险分子、顽固分子、难改造分子和反改造分子,以及其他危及场所秩序稳定的劳教人员。实践证明,有效地做好这部分人的教育转化工作,对场所改造秩序的稳定和改造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和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这项工作也是整个劳动教养教育改造工作的难点。一、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树立做好重点劳教人员转化工作的必胜信心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对头了,认识跟上了,具体工作才有了基础和保证,也有了方向和动力。那么如何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呢?其一,我们认为需要明确这项工作重要性和…  相似文献   

9.
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发达国家对城市治安监控都十分重视,在这些国家,许多公众和重要场所,都装有摄像监控系统。社会就像一个大舞台,一切都在“火眼金睛”的监控之下。这一切,都是为了居民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刘冬季 《刑警与科技》2014,(18):164-167
概述 体育馆作为当地体育休闲文化中心,承担国际、国内体育竞赛、表演和体育项目的训练以及大型文艺演出、各类展示会等,为市民提供业余体育训练、全民健身的场地,在赛事和活动举行时体育馆将聚集大量的人员,因此从出入人员方面来看具有人群复杂而且流量大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障观众的安全以及赛事或活动的安全进行是整个体育馆安全防范系统设计的核心所在。另外由于体育馆内设置有许多重要设施(如:机房、控制室、播音室及其它重要办公室等),因此如何对这些场所进行有效的保护也是安全防范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王文武 《中国司法》2023,(11):46-51
<正>医疗服务是戒毒场所的一项基础业务工作,既是戒毒人员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也是戒毒人员戒除毒瘾的必需手段,直接影响着戒毒工作成效。戒毒医疗同时又是司法行政戒毒场所的短板,普遍存在医务人员严重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2019年,司法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司法行政戒毒场所医疗工作的通知》,要求将强制隔离戒毒所医疗机构纳入医联体建设,  相似文献   

12.
如何对“道路”进行理解和认定是危险驾驶罪客观要件中的重要因素,而对醉驾行为发生场所“公共性”的理解是认定这些场所是否为道路的关键.在判断醉驾行为发生地是否具有“公共性”时,美国和爱尔兰都将“公众是否可以进入该区域”作为一个重要的标准,但美国对这一标准做了扩大解释,爱尔兰则相对更为保守.我国应当紧密结合危险驾驶罪的本质特征,可以参考爱尔兰的做法,从维护公共交通安全的角度来对醉驾发生场所的“公共性”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场所文化建设将是新时期劳教(戒毒)工作的重要内容,任重而道远。 厦门劳教所文化建设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省局在此召开了现场会。但面对全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总趋势,面对上级新的标准和要求,与江苏等省市先进劳教(戒毒)场所文化建设相比,差距甚远。场所面积狭小、地形高低不平、劳教(戒毒)人员下降带来文化“人才”不足是场所文化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思想认识不到位、民警队伍自身素质不高和机制不完善更是制约场所文化建设的瓶颈。就厦门劳教所而言,在场所文化建设问题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14.
确保劳教场所的安全稳定,是劳教工作的首要职责,是劳教机关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和保障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加强劳教场所安全稳定长效机制建设,对于推进安全稳定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建设,维护劳教场所的持续安全稳定,推动劳教工作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动态背景人脸检测方法,这种检测方法大大降低了系统运算的复杂程度并提高了检测速度,是一种高效率通用的图像检测方法。这种方案的提出突破了以往复杂背景人脸检测问题中背景预先提取的限制,使人脸检测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6.
金融行业是货币流通行业,属于高风险单位,对安全防范系统的防护等级自然就更高了。智能门禁系统是安防系统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银行、金库等金融行业的应用场所,智能门禁显然就成为了金融行业的“守护神”,其作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劳教场所推行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工作方法和工作理念的转变,是确保场所安全稳定、提升劳教工作整体水平的客观需要,也是推动劳教工作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笔者结合本所工作实践,就新形势下劳教场所如何推行精细化管理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8.
教育挽救违法和轻微犯罪人员是劳教工作的目的和任务。司法部党组提出的“以提高教育挽救质量为中心”更是进一步明确了教育挽救工作在劳教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近年来,劳教系统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在教育挽救劳教人员、预防重新违法犯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由于劳教场所教育挽救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工作滞后,给衡量劳教场所教育挽救工作效果带来一定困难,也一定程度地影响了教育工作的效果。因此,对劳教场所教育挽救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在认真总结近年来教育挽救工作经验和规律的基础上,对这个问…  相似文献   

19.
正人脸与人体的其它如指纹、掌纹、虹膜、视网膜等具有唯一生物特征性,它的唯一性和不易被复制的良好特性为身份鉴别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与其它类型的生物识别比较人脸识别还具有如下特点:非强制性:用户不需要专门配合人脸采集设备,几乎可以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就可获取人脸图像;非接触性:用户不需要和设备直接接触就能获取人脸图像;并发:在实际应用场景下可以进行多个人脸的分拣、判断及识别;视觉特性:"以貌识人"的特性,操作简单、结果直观、隐蔽性好;这些特性使得人脸技术取得突破后,迅速得到普及,业内掀起了人脸识别应用浪潮。  相似文献   

20.
插话     
《检察风云》2010,(4):70-70
“长长的铁笼,逼仄的环境……看到这些,你别以为这是关押犯人的场所,它是苏州市民的购票地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