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身处欧美的波兰农民》是最早研究移民文化及其社会组织的著作之一。波兰农民在美国的现代化过程对我国农民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我国农民现代化而言,在宏观上国家应在制度上和政策上给予支持,在微观上农民个体也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逐步从文化和生活方式上适应城市文化和生活,在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逐渐实现自身身份的转变,即完成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今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将着重在关心农民疾苦上倾斜.在解决生产生活难题上尽力.在改变农村面貌上用劲,重点办好农民最盼望、最现实的10件利民实事。让农民见实效、得实惠,使新农村建设真正成为农民满意工程。  相似文献   

3.
环境权是人权的重要内容,农民环境权是农民维护环境权益的重要载体和依据。保障农民环境权、推动乡村环境治理、建设生态宜居的乡村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实现乡村环境善治的关键在于农民的广泛参与,落实农民环境权是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和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我国乡村环境正面临着治理困境,很大程度上是由农民环境权的缺失造成的,主要表现在乡村环境立法缺失、环境权内容不完善、农民环境权意识不足、环境维权渠道不畅通等。对此,要从宪法上明确环境权,从教育上宣扬农民环境权,从政策上体现农民环境权,从制度上保障农民环境权,同时,还需要一系列的文化、组织、财政、税收、技术等配套措施的实施,推动农民环境权从理想走向实践。  相似文献   

4.
《世纪行》2007,(4):17-17
在政策取向上切实体现农民的主体地位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必须保障进城务工农民的公民地位。务工农民盼望能够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公平。由此,在解决进城务工农民面临的问题时,应上升到保障其公民地位的高度去对待。  相似文献   

5.
陈咏江 《两岸关系》2011,(12):31-33
最近一段时间,"老农津贴加码案"和"柿价风波"分别重创蓝绿选情,2012年"大选"中农民选票的走向成为关注焦点。目前,国、民两党在农业票上各有优势,在农业议题上互有胜负,总体上呈现蓝守绿攻、蓝松绿固的局面。未来,中台湾将是蓝绿争夺农民选票胜负的关键。岛内农民选票的特点农民群体是岛内相当重要的一支政治力量,农民选票也具有独特之处,具体而言包括: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当了干部,不能忘了农民的艰难辛苦,忘了对农民的血肉真情,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干伤农贱农的蠢事。我们要从内心上爱护农民,在行动上保护农民。 在思想上认识上动真情,切实增强减负爱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  相似文献   

7.
各市(州、地)、县(市、区)物价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农业局:近年来我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对农民建房收费进行了专项治理,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建房负担,但在有的地方仍向在集体土地上建房的农民收取耕地开垦费等。为巩固我省农民建房收费专项治理成果,防止农民建房负担反弹  相似文献   

8.
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但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比如,对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的理解上,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农民自己的事,要靠农民自己,政府仅仅起主导作用。其实不然,农民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更应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受益主体。  相似文献   

9.
刘文沛 《理论月刊》2012,(5):174-176
农民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理应享受现代化建设的成果。然而,现代化进程带来的是农民主体地位的不断缺失和边缘化,当代中国农民的尴尬境遇表明,农民主体地位亟待重新回归,在制度上实现农民的组织化。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式的"牺牲"农民的道路,农民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创造主体,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陈冬生 《长白学刊》2008,(2):108-110
新型农民不同于以往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在建设新农村中实现从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的转变意义重大。要实现这个转变,农民自身的科技文化道德素质需要提高;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城乡发展政策等方面也需要提高和改进。  相似文献   

11.
周平 《桂海论丛》2009,25(4):98-102
由于历史、地理、文化等各方面原因,桂越边境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农民增收在数量上仍然有限,在来源结构方面仍有待提高.因此有必要研究影响农民增收的各种因素,探求农民增收的路径,以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无论是从应然角度上或是从现实的角度上看,社会公平都是农民在宪法上享有的基本权利的要求和体现。我国之所以形成“三农”问题,根本原因在于现实中实际存在对农民的政策和制度歧视,使农民的经济权利、政治权利、社会权利和救济权利等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因此,要真正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从价值理念、法律制度等方面入手,真正实现农民宪法上的平等权。  相似文献   

13.
张德柏代表帮农民说实话——省人大代表、长春市二道区泉眼镇副镇长张德柏来自基层,他很了解农民朋友的疾苦。在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张德柏提交了20份建议。他说:"我的建议多数是涉及农村、农民的,在我要来开会前,一些农民兄弟找到  相似文献   

14.
邓运山 《求索》2012,(1):250-252
彭湃是中共党内较早关注农民问题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我党历史上早期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彭湃认为,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由于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被压迫,文化上遭愚弄,处境极为悲惨,故而他们最富有革命的反抗精神。彭湃断言:中国革命离不开农民阶级,没有农民的加入,中国革命断难成功。  相似文献   

15.
叶慧 《今日浙江》2007,(9):14-16
"怎样才能让低收入农民做到持续增收,使丽水农村18.1万低收入的农民在奔小康的道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相似文献   

16.
裴鸿卫  胡平波 《求索》2007,(10):80-81
建立了一个农民就业竞争博弈模型,分析了农民就业竞争激励问题的内在原因,并讨论了解决的对策。如果农民的就业竞争受其关系寻租等直接影响程度越大,那么农民就会把更多精力用于发展个人关系上,降低个人在人力资本方面开发的质量与效率,从而使农民在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受到打击。消除关系寻租的体制因速是激励农民积极开发自身人力资本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好农民主体作用和政府的主导作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客观上讲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然而只有当广大农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好新农村,农民才真正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人。  相似文献   

18.
《群众》2010,(6):F0003-F0003
“在园区企业上班,在农民集中居住区居住,我们农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2009年全镇新建续建农民集中居住区10个,开工面积20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19.
《乡音》2007,(2)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赤城县赤城镇东大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实现了城镇化,338户农民住上了楼房;村里盖起了敬老院,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村里建起了商贸大楼,为农民致富提供了保障;农民的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20.
村民自治中的权利演进及其宪政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公文 《人大研究》2003,(11):30-31
(一 )在对我国公民权利的研究中 ,农民问题显得相对边缘化 ,然而却更具根本性。纵观历史 ,农民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发展的一大难题。可能没有人否认 ,农民权利的行使状况往往与其贫穷的情势紧密相关。在过去的大多数历史时期 ,农民常常迫于求生而忽略甚至不知自己有何种权利。村民自治问题是中国宪政道路上首当其冲应当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法律上 ,真正意义的“村民自治”始于 1982年宪法。其第一百一十一条肯定了村民委员会为农村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的法律地位。从本质上讲 ,这是我国经济结构二元转型过程的必然产物。市场化要求农民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