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何宝  周宁宁 《求索》2010,(6):5-7
通过重点分析货币供应量指标M2结构,发现只有"真实交易货币"能直接对物价起推动作用,分流进入资本市场的货币对物价只形成间接影响。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产出缺口和货币因素在内的的计量模型结果表明,真实交易货币对CPI的影响更强,产出缺口是决定通胀的基本力量,短期内不可高估货币对物价的推动作用,但长期内高货币增长可能最终转换为长期的成本推进型通胀压力。  相似文献   

2.
关于抑制通胀的对策思考张爱中通货膨胀(以下称通胀)是我国目前经济与金融运行面临的突出问题。抑制通胀已成为中央到地方的决定和实际行动。笔者认为,我国通胀的动因极其复杂,既有货币因素,又有非货币因素。其主要动因有:一、固定资产投资膨胀拉动;二、财政赤字的...  相似文献   

3.
通胀在许多人的心里已经成了一种强烈的预期。有经济学家给出了这次通胀预期形成的四个原因:首先,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已形成了主流共识。其次,刺激经济计划发行了空前规模的货币。第三,通胀预期是一个领先指标。第四,CPI数据转负为正呈上升态势。据统计,去年12月份CPI同比增长1.9%,大幅超出市场预期,“通胀预期”判断开始蔓延。  相似文献   

4.
所有货币经济体系都是债权人与债务人角力的产物。债务人偏好通胀,债权人执着于保持货币的购买力。在民主社会,这意味着相互制衡。债权人的财富令他们能够使权贵们言听计从,而债务人一般拥有选民作为他们的后盾。欧洲诸国,一直希望应用固定汇率制度。然而浮动利率最终获得了胜利,美元等主要货币都采用了浮动利率。债券人的难处在于,浮动利率体系的基础是法定货币。那如何才能控制政府的通胀本能?  相似文献   

5.
从国内中国货币当局的超额货币供应,以及外部人民币升值压力流入的数百亿美元热钱,直接推动了国内资产价格和通胀预期形成,并且这已经在金融市场得到反映  相似文献   

6.
通货膨胀传导机制及其微观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慧 《求索》2010,(3):23-25
通货膨胀理论的核心部分是传导机制,目前研究成果对价格水平的一次上涨具备良好的解释力度,但缺乏对持续上涨的探讨。事实上,一次物价上涨能产生长期的非均衡力量,构成传导机制的因素相应被细分为引致性和支持性因素。微观主体在通胀预期下的消费、投资和筹资行为成为推动通胀的微观基础。要防治通胀需打破非均衡力量,根本途径是采取措施调控货币需求和削弱通胀预期的影响,以改变微观主体行为。  相似文献   

7.
持续的低通胀席卷全球,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世界范围内的持续低通胀,主要是由经济增长核心动力不足、科技高速发展带来连环影响、商品价格区域差异以及周期波动等原因造成的。为了使得世界经济获得良性发展,需运用宽松的经济政策、适度控制货币总量、规范市场秩序等,来消除低通胀的影响,让世界经济获得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季度,上海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升4.6%,虽然低于全国5%的水平,但也创了上海近年来新高。这里面,既有翘尾因素拉动,也有新涨价因素推动;既有来自外部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也有来自内部的成本型通胀压力。但究其源头,金融危机以来持续的宽松货币政策、特别是发达国家滥发货币,才是导致此轮通胀压力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在货币政策制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我国目前的金融状况下,货币总量目标仍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我国金融市场逐渐规范起来以后,泰勒规则才可能适用,而且中介目标由货币总量目标向通胀目标转化,将可能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通胀压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高位运行的物价水平已成为各方关注焦点,究其原因,除了为应对金融危机而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因素外,还包括相关制度的不完善、通胀预期的推动等原因。为此,应通过适度减少货币供应量、不断完善和调整相关制度以及稳定通货膨胀预期等方法,减少通胀带来的危害,保障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峰 《人民论坛》2011,(12):130-131
长期高位运行的物价水平已成为各方关注焦点,究其原因,除了为应对金融危机而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因素外,还包括相关制度的不完善、通胀预期的推动等原因。为此,应通过适度减少货币供应量、不断完善和调整相关制度以及稳定通货膨胀预期等方法,减少通胀带来的危害,保障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抑制通货膨胀已成为今年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财政、货币适度从紧的政策相继出台。而治理通胀的政策取向和对政策效果的预期是否合适,取决于对通胀成因及有关政策工具有效性的认识和估价。我们将从最根本的制度因素入手,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政策选择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对通货膨胀的认识和解释,大多停留在现象层面,并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资本追逐利润的辩护,而忽视了通货膨胀背后所隐藏的货币信用本质;中国目前面临的高通胀不是单纯的货币现象,而是在特殊的国内和国际背景下发生的特殊的复合型通胀,是多种特殊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当前中国的宏观调控对策必须解放思想,从西方主流经济理论教条陈规的羁绊中解放出来,依据国情寻求新路;同时,在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目的、战略、结构、模式等方面,需要全面转向科学发展观,并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相似文献   

14.
《公安研究》2010,(7):95-95
徐洪才在《中国发展观察》2010年第2期撰文认为,我国货币政策面临新的挑战是国际收支顺差继续对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投放货币力度形成制约,并给央行造成一定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来自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的严峻挑战;商业银行、地方政府、居民和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对央行的货币投放形成制约,增加了我国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难度。完善我国货币政策的建议是:真正保持货币供给处于适度宽松的水平;把抑制通胀和资产泡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货币政策顺利实施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5.
2009年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实施了名为适度宽松实为扩张的货币政策,使得货币供应量和银行信贷出现了跳跃式增长。同去年相比,2010年的货币政策取向应该是: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加大对通胀预期的管理力度,适度回收流动性。同时要妥善应对各种挑战,强化金融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6.
1998年中国投资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是我国“九五”计划的第三年。经过几年适度从紧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告别了“短缺经济”的时代,大多数产品生产能力相对平衡或过剩。国民经济连续几年保持了“高增长低通胀”的态势。这无疑与国家财政、货币、投资等政策的有效实...  相似文献   

17.
刘煜辉 《小康》2014,(8):20-20
由于通胀无虞,未来6个月决策层在政策选项上顾忌不会太多。预计“宽信用”刚启动,一时不会停,央行还得继续“宽货币”做好服务,防止利率过快反弹,以免抑制信用投放和投资反弹。  相似文献   

18.
2009年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实施了名为适度宽松实为扩张的货币政策,使得货币供应量和银行信贷出现了跳跃式增长。同去年相比,2010年的货币政策取向应该是: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加大对通胀预期的管理力度,适度回收流动性。同时要妥善应对各种挑战,强化金融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9.
2011年企业面对新的宏观经济环境,面临新的考验。 国际形势方面,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金融危机最坏时期已经过去,但是危机尚未过去;全球经济正在走向复苏,但是复苏过程艰难曲折。为应对金融危机,各国均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货币过多,美元走弱,引发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增大通胀压力。  相似文献   

20.
虽然长期对外贸易顺差给我国带来了经济增长奇迹,但同时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它是我国货币泡沫化、通胀及高房价的主要根源。我国只有走藏富于民之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更多地通过内需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走集约型经济增长道路,才能使我国经济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和摆脱对贸易顺差的过度依赖,才能从根本上避免货币泡沫化和遏止膨胀及高房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