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理论中包含着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高科技战略观,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重大发展,更是当前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理论基础。邓小平关于发展高科技的思想及论述以其高屋建瓴的气势和鞭辟入里的分析,为我们研究和发展高科技奠定了一个高水平的起点,...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社会实验观特征初探曹纪刚社会实验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极大地丰富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探索研究邓小平社会实验观的特点,对进一步深入学习掌握邓小平理论、推进实现我们的宏伟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实验目...  相似文献   

3.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过程中,邓小平从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出发,十分重视人民民主权利的行使和保障,并由此阐述了一系列重要的见解。本文结合当代中国民主实践的经验教训,试就邓小平的民主权利观作一初步探讨。一民主权利问题在当代中国的提出,具有...  相似文献   

4.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邓小平始终坚持实践的观点,强调实践的作用。他的坚持和强调,没有简单地重复以往经典作家的一般论述,而是根据当代的实际,在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创造性、探索性的实践活动,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实践观,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一笔可贵的财富。(-)邓小平的实践观是革命的、能动的。早在1845年,马克思就指出“…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人民观,包含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观、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政治上发展民主三个相互联系的重要观点。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是邓小平人民观的核心理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就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就必然要求在政治上发展民主。  相似文献   

6.
政治概念:“政治是人民的根本利害”过去很长一个时期,我们将政治解释为阶级对阶级的斗争。邓小平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崭新的实践经验,坚持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政治学说,对政治进行了新的概括:“政治是国内外阶级斗争的大局,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在现实斗争中的根本利害。”“政治是人民的根本利害”,这是对政治最高程度的抽象,它揭示了政治的一般意义,构成了邓小平政治观的理论基础。人民的根本利害,实际上是人民的整体利害、长远利害,这与党和国家的大局密切相关,因而政治是人民的根本利害,从而也是党和国家的大局。从政治角…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农村政策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农村政策价值观、政策制定观、政策执行观、政策稳定与调整观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是指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四个层次和两大观点。四个层次即:本质——特征——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从社会功能角度概括社会主义本质,从社会结构角度认识社会主义特征,从社会模式角度,提出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两大观点即“时空观”和“发展观”,从“时空观”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处于什么样的阶段,从“发展观”把握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应该怎样发展。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国情观研究胡林辉邓小平国情观是邓小平决策思想的出发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研究邓小平国情观,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需要,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变为广大人民自觉的实践的需要。邓小平国情观具有完备的理论形态,是一个内容完...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历来主张从政治上观察问题、分析和判断形势。《邓小平文选》三卷中有许多关于政治的精彩论述。这些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内涵,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南。 一、政治是国内外阶级斗争的大局是人民的根本利害 “政治,是国内外阶级斗争的大局,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在现实斗争中的根本利害”。(《邓小平文  相似文献   

11.
一诺千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无信不立,言必信,行心果,是我国千百年来基本的道德守则。邓小平在其文选第三卷中将传统的守信美德与我国新时期的实际相结合,确立了具有时代精神的科学的守信观。一、守信的现实价值(一)守信有助于密切党群关系,增强人民的团结。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等,党和政府只有牢记宗旨,信守诺言,才能处理好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邓小平首先着眼于加强党的领导,着眼于密切党群关系,认为守信是维系党群关系的道德基础,反复强调对人民群众要“言行一致”,“拿事实来说话”,…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开放观概要○曹福田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开放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都作过深刻而明晰的论述,从而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中独具特色的开放观。一、以客观规律为依据,制定开放的基本国策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吴太胜 《理论探索》2005,2(5):97-98
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邓小平在阐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础上,总结建国几十年来我国科技和生产力发展的实践经验,高瞻远瞩,果断提出:中国必须跟踪世界高科技发展步伐;造就世界一流的科技专家队伍;必须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为我国科技现代化建设确立了宏伟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关于发展我国高科技的战略思想福建师范大学何贻纶世纪之交,世界科技革命突飞猛进,正在酝酿着新的重大突破,各国的生存与发展愈加取决于对世界高科技潮流的适应能力。早在80年代中期,邓小平就敏锐地洞察到这一点,提出了我国必须发展高科技的战略决策,并对此...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人权思想是在“革”结束之后,人们对人权问题开始重新关注的背景下,是在与境内外敌对势力借“人权”问题攻击党和政府的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对人权状况的本质特征、主体所属、基本条件、语境限制、特殊状况等关键性内容作了深刻的阐释。它对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的发展和我国人权状况的改善都发挥了具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邓小平的风险观金沙曼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怕冒风险邓小平多次提醒全党,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要冒很大的风险。他说:“现在我们正在做的改革这件事是够大胆的。但是,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前进就困难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尽...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光辉论述,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观,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增添了新内容。   一、明确界定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使之成为内涵十分清楚的科学概念   虽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十分重视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设,但并没有明确提出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概念。据查证,首先正式提到这概念的,是 1979年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讲话中有“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提法,只是还没有明确的解释。一个月以后召开的中国文学艺术…  相似文献   

18.
在深入研究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必须阐发的问题就是:邓小平是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他对马克思主义采取了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他是怎样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简言之,即邓小平具有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19.
如何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邓小平总结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教训,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成功地破解了这一难题,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资本主义观。在辩证否定资本主义的前提下,邓小平对资本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变化给予了合理评价和准确定位,将对资本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探讨邓小平资本主义观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对当今中国的发展具有重在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杨凤春  李祥 《理论探讨》2004,2(6):28-29
一、邓小平的效率公平观及其贡献 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始终坚持公平分配优先、均中求富的经济发展目标模式,这种战略的实施保证了社会成员有饭吃、有衣穿,对维护社会稳定、安定民心立下汗马功劳.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分配模式的弊端越来越凸显,压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则在"无忧无虑"的状态下进行生产,结果导致生产能力低下.这种具有强烈道义色彩的分配模式最终陷入难以自拔的恶性循环,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所以邓小平指出:"如果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慢,还谈什么优越性?"[1](P128)正是在对计划经济体制下平均主义严重泛滥的经验教训吸取的基础上,邓小平积极倡导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使我们闯出一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既能保持社会公平,又能产生更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