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略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 ,农村剩余劳动力日益增多 ,如何转移好这些剩余劳动力已经成为目前农村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因此应采取积极发展技能教育 ,提高农民文化、科技素质 ;改革农村二元保障结构 ;有分别地推进小城镇化建设 ;加快农村产业化 ;深化农业内部结构、内部消化就业和扩大对外劳务输出等措施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2.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虽然巨大,但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轻视.因此,政府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做好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吉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异逐渐扩大,尤其是农业的劳动生产率远远落后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的产生。是什么原因使农村产生数量如此庞大的剩余劳动力,我们又应该如何转移,借鉴日本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方式和经验,有望对当前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有所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关于如何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已有许多专家学者做过探讨。本文所探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彻底地永久性地离开农村,而不是目前的间业式转移。  相似文献   

5.
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路黄兴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也是一个困难而复杂的过程。实践表明,应该重视并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正确处理农业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系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个基本前...  相似文献   

6.
剩余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模式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新难题,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很大程度上受制度性因素的制约.因此,农村经济的发展呼唤农村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变革.农村经济制度的重构,在理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路径的同时,要重视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村内部消化吸收制度的安排.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际上指的是农业劳动力从乡村向城镇的转移,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转移。作为内陆省份的河南省既是一个人口大省,又是一个农业大省,受全国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较深,在劳动力转移问题上表现得较为滞后与迟缓.目前仍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业上,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关于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它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更大问题。那么,如何破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的问题,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值得考虑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武云兰  李基 《前沿》2012,(10):93-95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多年来备受关注,党和政府以及经济学者为寻求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进行了多年的不懈探索,四川是我国农业大省、人口大省之一,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实质性稳定转移,在四川经济发展中地位举足轻重。本文就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提出四川农村剩余劳动力本地转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的经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鼎亚 《前沿》2009,(3):122-126
城镇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小城镇作为我国城镇化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城镇化进在中肩负着艰巨的历史任务并做出巨大的历史贡献。本文从我国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的现实出发,探讨我国小城镇的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分析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的制度障碍,提出我国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的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凯 《前沿》2005,(8):214-217
过去的20多年里,我国政府就一直注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形势依然严峻。通过对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2.
制约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陈迪平 《湖湘论坛》2003,16(3):61-62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既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 ,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 ,它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效。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近年来 ,由于种种原因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程度、速度、规模都在趋缓。因此 ,实事求是地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是十分有意义的。   一、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制约因素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近年来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形势不容乐观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1 我国乡镇…  相似文献   

13.
《世纪行》2007,(4):12-13
调查显示,虽然我省农村职业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农村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我省劳务输出人数与农村剩余劳动力之间的数量仍有较大的差距,到2006年底,我省农村劳动力总数为1868.5万,尚有5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农村职业培训和劳动力转移的任务十分繁重。目前,我省农村职业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一是农村劳动力的文化、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与政策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出发,总结出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低效的特征表象,并探索了有效转移的制约因素。针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低效表现和有效转移的制约因素,提出了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低效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马建峰 《前沿》2006,(12):215-216
本文在详细分析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环境所发生的积极变化,同时剖析了阻碍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而提出了推动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山区农村剩余劳动力从有限的土地上分离出来,一部分就地转移,投入山区建设,绝大部分转移到外域从业。如何评价这种转移,山区是否具备内转移的效益空间,怎样创造一种新的机制,引导庞大的剩余劳动力队伍向内转移?这是关系到山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试图从解剖一个山区村的剩余劳动力向内转移的作法中探索有益经验,为剩余劳动力向山区建设转移提供借鉴。一、山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内转移的客观要求第一,山区第一产业劳动力投入不足的现状,要求我们引导剩余劳动力向山区资源开发转移。…  相似文献   

17.
刘延华 《前沿》2014,(7):121-123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们当前社会建设的重点,也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是带动内需的强大动力,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所在。任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核心是人的城镇化,重点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让农民真正完成“进城”的目标,实现城乡共同发展。为此,必须寻找一条能够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道路,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共同实现。  相似文献   

18.
冯梅  冯煜 《前进》2000,(12):40-42
中国作为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 家,大规模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依然是目前 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也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就业的主要压力。改革的继续深化和力度的加强,21世纪初期,将是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最剧烈、劳动力转移最活跃的时期,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开发利用和就业转移问题也将变得更加突出。 一、二元经济结构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是在解放初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并经过大约30年(1949~1979年)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后,…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我国与国外、我国改革开放前后、我国改革开放后各阶段以及我国不同区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特点的比较研究,找出了其共同特点,主要揭示出了它们之间的差异性.通过比较,认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必须借鉴国外经验协调三次产业关系和城乡关系、市场调节主导和政府服务相结合、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素质解决结构性矛盾、注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国外农村剩余的劳动力转移的实践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马克思主义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社会总劳动在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重新分配和重新配置。发生这种变化的基础,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各国政府在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了国家干预的做法,成功地解决了农村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