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贵州苗族村寨凝聚着我国少数民族古老文化结晶,却经济落后,处于地理劣势,并逐渐被盲目的旅游业所侵占,本土文化缺失。从苗族历史发展和流传下来的历史资料中可以看出,先民所具有的文化生态意识是超前的,并发现贵州苗族村寨风景园林文化生态特点与生态意识变迁规律,为将来保护与规划少数民族古村寨提供帮助,同时在今天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和村寨更新规划中建立理论依据,最终让苗族文化生态和苗族村寨重现光芒。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基于对贵州苗族生育文化的解析,肯定了少数民族人口生育行为的社会历史必然性,主张对生育文化去粕存精,提出了构建贵州苗族新型生育文化的可能性和几点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3.
贵州苗族芦笙文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芦笙文化是苗族世代沿袭下来的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古老文化.在贵州苗族地区的社会生活中,芦笙是一种多功能的文化复合体.在祭祀活动中,它是祭器也是法师;在社会教育中,它是件具有语义性的教化工具,在文化生活中,是一件不可或缺的乐器,它以历史赋予的特殊身份和多种功能,作用于苗族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并为当今贵州苗族地区的文化、旅游服务.  相似文献   

4.
民间歌谣与民俗往往同时存在,相互渗透,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贵州西江苗族民间歌谣亦涵盖了丰富的民俗事象,在此对苗族民间歌谣内蕴的民俗事象作一析理,以期为人们更好地了解和研究苗族文化提供可参鉴资料。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贵州民族调查 2 0年之成果 ,着重论述了民族调查与苗族研究的关系 ,认为贵州民族调查为苗族研究提供了大量资料 ,促进了苗族研究的深层发展 ,为苗族研究学科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第 一第 j二第三第 四集 试论濮僚与仡佬的起源及其相互关系。 贵州苗族人民在反清斗争中跃进。集明代贵州彝族历史资料选编 ‘集贵州史料目录集关于国外对苗族研究情况第 五集第六集第七集第八集第九集第十集第十一集第十二集第十三集第十四集第十五集第十六集第十七集第十八集第十九集第二十集第二十一集第二十二集第二十三集第二十四集第二十五集第二十六集元代贵州少数民族分布明代贵州少数民族分布《清史稿》贵州少数民族资料索引中国南方古代传说人物考《僚族研究》“僚”的研究与我国西南民族若干历史问题。古夜郎史料汇编生活在雷公…  相似文献   

7.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国内拥有五百多万人口的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广西、四川、广东、湖北等省区。由于历史、地理原因及生活条件的不同、各地苗族的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现仅就黔东南苗族习俗与两个文明建设关系作一简述。笔者认为,这不仅对“四化”建设有现实意义,而且对研究苗族的社会历史以及苗族人民的心理素质包括伦理道德、性格情操等方面也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贵州松桃苗绣图案丰富多彩,蕴含苗族的历史记忆、宗教信仰,寄托了贵州松桃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美好向往,艺术形态丰富,图案色彩艳丽,组织形式多样。从原生态刺绣的起源、针法技艺、及图案的艺术特征等方面对贵州松桃苗绣图案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9.
苗族人口质量问题既是一个关系苗族生存、发展的民族问题,又是一个关系苗族同胞同其它各民族共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实现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真正意义上平等的重大政治问题,备受世人关注。本文就提高文山苗族人口质量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苗族人口质量现状及原因分析文山州苗族人口420589人,占全省苗族人口的47%,占全州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22.3%。据历史资料记载,文山苗族是明末清初乃至国民年间从贵州、湖南等地迁徙而来的,并非本地土著居民。由于迁来时间较晚,“好地方”基本上被本地土著民族居住,只有居…  相似文献   

10.
隐藏在清水江边密林中的文斗苗寨被誉为苗族环保第一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苗寨”。它是贵州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有人说它是“苗族文化艺术馆”,也有人说它是“研究苗族历史和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1.
戳纱绣是针绣中的一种针法。本文以贵州苗族民间的资料为佐证,认为戳纱绣是苗族织绣艺术中的精品,并细致地分析了苗族戳纱绣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2.
周玉洁 《人民论坛》2013,(10):234-235
贵州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文化体系尤为繁多,且文化气息浓重.基于此,文章选择贵州少数民族服饰特征最显著的苗族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苗族服饰文化所展现的生态特征,从民族服饰生态美学概述着手,进行了关于民族服饰生态美学的探索与总结,以期为今后贵州少数民族服饰生态美学的研究提供切实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浅议贵州苗族刺绣工艺的现状和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勤劳聪明的苗族人民创造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强烈地域文化特征的服饰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观的改变,作为贵州苗族服饰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苗族刺绣工艺处在加速衰退之中,面临这一严峻形势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对这一贵州独特的文化资源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4.
关于苗族古代社会的鼓社、议榔起源问题,李廷贵、酒素同志在《略论苗族古代社会结构的“三根支柱”》(载《贵州民族研究》1981年第4期,以下简称《略论》)、《苗族“习惯法”概论》(载《贵州社会科学》1981年第5期,以下简称《概论》)中认为,“鼓社源于苗族社会进入父系个体家庭(产生私有制)的时代。”“议榔这种立法形式,看来源于原始公社末期开始有了私有财产的时候。”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5.
《姊妹歌》是一首反映古代苗族社会中男尊女卑、男女经济不平等的诗歌,也是苗族妇女对失去生产资料和家庭地位的悲惨命运进行抗争的诗歌。它体现了苗族地区母权社会崩溃和父权社会确立的历史变迁。通过《姊妹歌》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反映的社会问题,对苗族历史文化特征和苗族妇女地位也能窥探一二,对苗族社会历史文化的变迁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苗族古歌作为记录苗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它反映了早期苗族人民精神和物质生活状况,也体现了苗族人民对于宇宙乃至世界万物的认识与理解。以贵州苗族古歌中的《开天辟地》歌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创世过程分为天地与日月两大系统,认为创世神话主要反映了早期苗族的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信仰。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保护拯救贵州苗族传统文化都是学术界备受关注的课题。不少专家学者也对此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与热情,且获得了丰硕的学术研究成果。就现阶段而言,贵州传统苗族刺绣艺术的保护还多以文献研究与资料的收集整理为主,在雕刻、绘画等领域亦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以苗族文化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但并不是所有的现代设计及现代艺术领域都可以找寻到贵州苗族传统刺绣文化元素的足迹,比如现阶段设计领域中的地面铺装设计中的贵州苗绣纹样的应用还尚属空白。探讨如何将最具民族代表性的苗绣纹样提炼出来,将构成化处理后的苗绣纹样以现代的、时尚的设计方式融入到园林设计当中来,使之与地面铺装设计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期借此探寻到园林设计地面铺装中蕴含贵州苗族传统刺绣纹样元素的崭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8.
明弘治《贵州图经》云:“康佐苗者,……喜于森林僻野,结屋以居。”《贵阳府志·苗蛮传》亦云:“山苗,居长寨克孟、牯羊二枝,故又名克孟,牯羊苗,亦有居广顺者。” 明、清以来史、志学家笔下的“康佐苗”、“克孟、牯羊苗”的历史和现状如何呢?我们曾经几次到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和长顺县作了一段时期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从民族调查过程中所获得的许多资料来看,现今的紫云、长顺及其邻近地区的部分苗族,好似史、志书中所论述的“康佐苗”及“山苗,克孟、牯羊苗”的历史再现,所以我们准备将自己所调查的现实苗族资料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对“康佐苗”与“克孟、牯羊苗”的今昔史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贵州苗族舞蹈经由仪式这个节点,将其文化注入并被内化为舞蹈精神。舞蹈中的情境转换、舞(观)者的心理角色定位等舞蹈行为和因素,形成一个操作行为的、符号的体系,深刻地制约和影响着苗族舞蹈的生成与历史发展,并形式化为苗族舞蹈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 由于长期进行有关苗族的研究。对苗族在国内外的分布状况首先就要求有个较准确的了解。五十年代开始,在国内对苗族的语言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获得了大量的宝贵资料。多年来我们都认为国内只有贵州、云南、湖南、广西、四川、广东、湖北等省、区有苗族分布。1979年我在北京民族宫参加全国民族工作三十周年成就展览贵州馆筹备工作中,发现安徽、江西也有苗族,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从有关材料上看到黑龙江省也有不少的苗族人口,这当然引起我们的重视,后来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