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海萍 《学理论》2012,(21):30-31
摩尔认为传统伦理学的缺陷在于把价值归结为事实,用某种自然科学来代替伦理学。他主张把事实与价值分开,区分"善"和"善的事物",认为元伦理学研究的"善"本身是不能被定义的,只能通过直觉的方式把握。这种观点遭到了斯蒂文森的批判。  相似文献   

2.
吴铮 《学理论》2012,(20):36-37
价值是一种欲望,市场经济的发展贯穿着价值,因为有了价值,市场经济得以生产运作,并向着更高层次发展。价值的选择与价值的追求,必然存在于人的"生活"之中,价值就是对于人来说的价值,没有了人的存在,价值就不再有价值。人的价值也必须在"生活"或者社会"生活"中得以实现。"生活"的过程,包含着交往的过程,也是价值交往的过程。在"生活"的场域中,价值体现了作为衡量尺度和评价标准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人类认识过程是事实认识和价值评价相统一的认识论观点,衡量百余年来的文化反思史,认为百余年的文化反思存在着一个重大缺陷,就是重“价值评价”而轻“事实认识”,导致文化学基本理论研究的空白,使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反思缺少具体的方法论工具,影响了对传统文化的承继与改造。  相似文献   

4.
一、事实与价值.区分事实与价值,是价值哲学的起点.把事实混同于价值,是当代世界各国居于主导地位的价值哲学在理论上陷于混乱的根本原因.二、是与应当.不仅"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推导出"应当",而且"应当"必须以"是"为根据."是"什么是实现科学决策作出"应当"如何的必要条件.三、价值与存在.价值存在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存在于主客体相互作用下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和影响中,主客体相互作用中客体对主体的效应,就是价值(广义的价值).客体对主体积极的效应,就是正价值;消极的效应,就是负价值.通常人们所说的价值,指正价值,在这个意义上说,价值必定是善的.价值的本质在于促进主体生存、发展、完善,使主体特别是使人类社会更美好,使每一个人全面而自由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云 《理论探索》2002,(5):18-19
超前认识与人的需要、人的价值设计、人的理性活动等基本要素密切相关。由于超前认识是对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哲学支持 ,因而研究这一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学界对社会组织党建研究近二十年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开展情况的研究,即对"事实"的研究。这种事实因为研究对象的多样性而呈现出多样性,并形成不同判断。二是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应该如何更好地开展,即对"规范"的研究。这种"规范"主要是认识层面上的规范(应该怎么看)与实践意义上的规范(应该如何做)。三是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客观功能与主观目的,即客观与主观价值的研究。进入新时代社会组织党建研究需要继续深化。这可以通过加强与拓展对社会组织党建中"事实"与"价值"研究,以及正确处理研究中"价值中立"与"历史使命"关系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记住"第一个前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这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人有理想主义的存在,也有现实主义的存在。现实地看,人们生活首先要解决吃喝住行问题,也就是要解决"必须能够生活"这"第一个前提"。人们对一团体、一政党的认识,往往也是从这"第一个前提"中去直接感受和体悟的,并从这些切实的感受和体悟中做出自已的判断和结论。  相似文献   

8.
诚信问题是当今社会共同关注的现实问题,理论层面的探讨也比较多,但有一点关注不够,就是人内心之诚如何确立,而这恰恰是诚信的内在基础。从传统诚信观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诚"属于人的内在德性,"信"偏重于在与他人关系中表现出的道德品行。二者内外互补使诚信真诚信实。当代诚信观的建立,在强调制度性建设同时,需尽量使制度性的规范与人的内在心性相协调,在"诚"、"信"与人之间建立起内在有机的联系,使诚信成为人的内在德性自觉。  相似文献   

9.
"90后"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金鑫 《学理论》2010,(25):283-284
通过对"90后"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问卷分析,了解到当前部分"90后"大学生政治思想现状、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素质现状。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思想道德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道德修养水平较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价值判断趋向现实化、功利化,道德行为明显滞后于道德认识,团结协作意识淡薄等。  相似文献   

10.
刘中杰 《学理论》2010,(17):132-133
学界长期对一事不再罚原则中的"一事"存在多种学说,但讨论多着墨于事实层面而未引入价值层面。试借典型案例及相关资料从行政权目的出发对相关学说提出反思,并提出"一事"合理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1.
苑世芬 《学理论》2010,(17):187-188
随着网络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渗透,越来越多的社会"热点"问题借网络世界而迅速地产生、传播,这些社会"热点"问题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信息与人格教育信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紧扣时代脉搏,准确把握社会"热点",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充分利用社会"热点"问题的教育价值,使教育更加贴近生活,实现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政治领域有两类客观存在:经验事实与无法经验的形而上存在。经验事实的价值由无法经验的存在所决定。因此,在政治研究中,有关现实政治中形而上存在“是”怎样的判断是其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统一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瞭望》2002,(50)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俱进这个前提的基础上,绝大多数被采访者认为,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首先要重新定义“劳动”的概念和重新审视“分配”。 劳动是认识整个劳动价值理论的起点和关键,深化研究必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与劳动者的特点。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大量国企职工下岗,社会保障不到位,  相似文献   

14.
曹飞 《理论导刊》2005,(7):31-33
人的存在是多重的、矛盾的:人不仅是现实的、历史的存在物,也是可能的、面向未来的存在物;不仅是以社会规律、规范为根基的普遍必然的、应然的存在物,也是以自己的意志为依据的自由存在物。事实是人的已然存在,真理是人的必然存在,价值则是人的应然存在。评价不是对价值的评判,而是用价值来评判,即用价值来评判事实。评价实质上就是对人的已然存在是不是人的应然存在的评判。  相似文献   

15.
由于信访不受任何事实证据、期限、步骤、方式等确定性要求的限制,在个别时间和个别案件中又能够"一步到位"甚至"突破法律底线"解决问题,成为越来越多当事人的首选。其结果是,原本通过书信反映情况的陈情制度日益转化为越级走访、闹访、缠访,领导出于维稳需要个别批示、法外解决误导了广大信访人,  相似文献   

16.
江旋 《学理论》2010,(25):48-50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从历史、理论和现实的结合上,通过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考察,能够深化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的认识,也能够升华对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科学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文化"走出去"要取得积极效果,一定要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走出去"必须价值诉求清晰价值观高尚,能够充分展示人性的美好与善良,要有对自由与个性追求和对人的尊重的诉求。说到底,文化的竞争是文化生产力的竞争,是文化价值的竞争,是国家文化形象的竞争。  相似文献   

18.
人生数问     
青青 《党政论坛》2012,(10):16-17
最困难的事。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你认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是最困难的?"泰勒斯回答说:"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难,认识自己的不足更难。贵重的财物。毕阿斯出生于古希腊普里埃耶城。一次,当普里埃耶城遭到围攻时,居民们纷纷带上自己最贵重的财物四散奔逃,只有毕阿斯一个人赤手空拳。  相似文献   

19.
优化思想道德教育的大环境周克庸一、优化思想道德教育的舆论评估环境近年来,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着某种程度上对思想道德教育作用、地位进行低估的倾向,其思想根源是否定精神文明相对独立价值的,以"搭台论"、"唯市场论"为典型表述的认识误区。"搭台论"认为,精神...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人在立足于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探索中逐步形成了科学的学习观,深化了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体现了独特的实践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