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发挥工会作用 推进民主管理 构建和谐校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改革发展的应有之意。而充分发挥工会职能、推进民主管理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同时推进民主管理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优势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基本内容.笔者从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重要性和建设和谐校园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的方面,进一步阐述了如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优势,构建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3.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优势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基本内容。笔者从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重要性和建设和谐校园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的方面,进一步阐述了如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优势,构建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是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学校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现实需要.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实改进治校方式;努力构建全员德育工作体系;遵循合力规律协调各方面关系,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5.
教师是培养学生成才的主体,师德师风状况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与和谐校园建设。因此,要采取多项措施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能力,使之养成良好的师德师风。  相似文献   

6.
高校危机管理与和谐校园建设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前,我国高校的危机管理现状十分不容乐观。为提高危机管理能力,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广大高校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高校领导的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能力;面向大学生开设危机管理课程,或将危机管理的相关知识有机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建立完善的危机管理体系,努力推动危机管理的法制化;积极开展危机管理研究,并参与整个社会的危机管理教育或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7.
建设和谐校园,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学生良好心态。要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加强师德与公德教育,促进校园人际关系和谐;完善各种制度和体系,促进校园环境和谐。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构建和谐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多次被确认为“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2005年11月,成为湖北省唯一一家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的高校。  相似文献   

9.
建设法治校园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和保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法治校园的建设,不仅要树立法治的理念,还要变革和完善高校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同时要注意协调多种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及其管理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力 《理论前沿》2007,(7):36-37
本文从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建立公开公平的高校运行机制、创新校园文化、强化道德教育并树立全新的育人理念五个方面探讨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及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文明建设中,法治追求的价值标准和目标是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而经济法作为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缺陷的现代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此,应树立法治精神和规则意识,完善法律体系和法律监督体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立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3.
李博  曲天明 《工会论坛》2009,15(4):51-52
工会组织的性质、地位和优势决定了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工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和神圣使命。高校工会要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和行政的大力支持,依靠广大教职工积极、广泛的参与,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不断提升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法治作为解决社会冲突的有效手段显得越发重要,它是实现社会和谐最重要的保障机制。其核心在于通过平衡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实现人权保护。但是,法治并非构建和谐社会的唯一方法和手段,必须同时运用经济、行政、道德等手段,使之相互补充,最佳整合,才能最终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法治建设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期待.从法律的追求、和谐社会的性质以及和谐社会的特征等方面来看,构建和谐社会就是构建法治社会.立法发展奠定制度基础、法律指引减少冲突发生、依法处置消除矛盾纠纷、法制先导创新管理体制、法治完备提供运行机制等方面都表明,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法治从确立法治理念、完善法律体系、力行依法执政、推进依法行政、实现司法功能、强化农村法治、保护弱势群体、应对突发事件、维护自然环境、实现社会公正等各个方面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不仅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和谐,也是人和自然的和谐,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以法治为基本方策来构建和谐社会应是最佳选择.应以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特征解读为逻辑起点,从现存法律制度中存在的主要弊端入手,对现存法律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进而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法律保障提供基本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一项基本国策,在法治领域要贯彻这项基本国策,必须先理解和谐社会特征之意蕴。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可以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特征以法治话语诠释为权利与权力、规范与理念、法治与德治、创新与稳定、法律禁止与允许相和谐。  相似文献   

18.
法律中的可辩驳思维,是不同于演绎性思维、归纳性思维与类比性思维的新型思维方式,是具有规则性、主体间性的对话、交流、辩论与反驳的思维过程。可辩驳性是法律知识逻辑结构的本质属性,法律中的可辩驳思维在根本上是以法律的可辩驳性为基本前提的。可辩驳思维对"法治可能性"的证成,在微观、中观和宏观上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法律中的可辩驳思维在本质上并不必然导致法治的不可能性,相反在合理把握的基础上,可辩驳思维一定程度上能提升法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高职校园需从办学理念、发展战略、管理机制、文化氛围、外部环境诸多方面去努力,而最重要的是以改革创新的党建工作去引领和推进.创新的立足点和着力点在于理论武装、服务大局、强化班子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等等.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的法治现代化建设中 ,法典的建构具有重大的作用 ,但许多部门法典的建构所需要具备的条件还欠缺 ,时机也不成熟。法典的建构 ,只有建立在真正洞悉了中国社会的秩序之上 ,才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成为人们生活和行动中的法律 ,而不是纸面上的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